EMG、MRI联合检查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的分析

2019-03-27 01:13胡辉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退行性预测值

胡辉华

(许昌市中心医院 神经电生理室,河南 许昌461000)

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及滑脱等类型的腰椎病变[1]。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及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麻木、腰椎支撑功能下降以及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等,严重者会危及生命[2]。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较为复杂、典型性较差,临床上对其定位较为困难,目前多采取广泛减压及多节段融合对其进行治疗[3]。近年来逐渐发现肌电图(EMG)、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用于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4,5]。为此,现以我院收治的腰骶部疼痛不适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EMG+MRI联合检查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因腰椎不适而收治的150例腰椎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5例,女65例,年龄55-74岁,平均(62.38±3.49)岁。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2)存在腰部不适者;(3)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最终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等经医生确诊为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者100例,非腰椎退行性变者(腰椎结核、腰椎管内肿瘤等疾病者)50例。本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且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单项EMG、MRI检查。MRI检查(PHILIPS公司T5-NT POWERTRAKl000磁共振成像仪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0.5 mm,轴位TIWI,T2WI矢状位Tl图像层厚为5 mm。对于可疑骨病变加扫STIR序列。扫描条件分别为TSE:T1WI T为550 ms,TE为15 ms;T2WI TR为2300 ms,TE为120 ms;STIR序列:TR为2100 ms,TE为75 ms,TI为120 ms。EMG检查(日本光电公司的Nihon Kohden MEB-9400 肌电图仪):患者取俯卧位,放松下肢肌肉,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对患者双侧下肢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双侧下肢肌肉、双侧H反射及腰骶部椎旁肌进行检测。

1.3评价指标

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观察不同临床特征腰椎病变患者联合诊断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准确性的差异,分析影响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准确性的因素。联合检测时,当一项检查确定为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时,即诊断为阳性。大部分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影像学检查虽有多节段病变,但事实上其症状只由某个节段引起,临床上称之为责任节段,因此,目前多采用神经根阻滞术来鉴别责任节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后,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准确性的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种方法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比较

由表1可看出,单独EMG诊断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准确度为66.67%(100/150)、灵敏度为80.00%(80/100)、特异度分别为40.00%(20/50)、阳性预测值为72.73%(80/110)、阴性预测值为50.00%(20/40);单独MRI诊断的准确性70.00%(105/150)、灵敏度为85.00%(85/100)、特异度分别为40.00%(20/50),阳性预测值为73.91%(85/115)、阴性预测值为57.14%(20/35);EMG+MRI诊断的准确性75.33%(113/150)、敏感度为95.00%(95/100)、特异度分别为36.00%(18/50),阳性预测值为74.80%(95/127)、阴性预测值为78.26%(18/23)。EMG+MRI联合检测诊断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准确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单独EMG和MRI检查。

表1 三种方法诊断情况分析

2.2影响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联合诊断准确性的单因素分析

有神经损害症状、损伤节段>2个的腰椎病变患者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准确性较高(P<0.05或P<0.01),而不同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的腰椎病变患者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影响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联合诊断准确性

2.3影响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联合诊断准确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联合诊断是否准确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损伤节段>2个是影响EMG+MRI联合诊断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准确性的独立因素。见表3。

3 讨论

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大多起病隐匿,病程相对较长,无明显外伤,是造成患者慢性腰腿疼痛的常见病[6]。该退行性病变范围较广,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纤维环的退行变、椎间盘髓核的退行变、软骨终板的退行变、腰椎体的退行性变、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黄韧带的退行性变等[7]。临床表现主要有:腰痛以及腰椎支撑功能下降、下肢疼痛麻木、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等[8]。影像学常表现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且该病常合并神经根逃逸、腰椎间盘突出等[9]。临床对其治疗的常用方式为手术,因此在术前准确定位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位置及病变情况,则需要较为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和EMG评估。

表3 影响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联合诊断准确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

EMG是通过肌肉的电生理变化诊断疾病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方法[10]。神经电生理技术能够准确对早期神经、肌肉病变进行准确诊断,能够监测患者神经病变程度[11]。

MRI具有多向平面成像的功能,应用高分辨力的表面线圈能提高各关节部位的成像质量,是能让神经、肌腱、韧带、血管、软骨等其他影像检查所难以分辨的细微结果得以显示的医学辅助检查手段[12]。MRI检查具有无创、简单、真实感强的特点,已被临床广泛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诊断中[13]。

近年来对于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提倡避免单一大范围减压加融合,应该针对不同病因精确定位病变部位,进行有限化的手术治疗,主张采用较小的手术达到提高其稳定性的目的[14]。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建议卧床休息、保守治疗,严重情况下可进行药物、牵引理疗,如效果不显著立即选择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手术也以单纯椎间盘切除为主[15]。因此,提高该病检查的正确率在指导手术过程中十分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EMG+MRI联合检查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均高于单项EMG、MRI检查,同时有神经损害症状、损伤节段>2个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联合诊断准确性较高,其中损伤节段>2个是影响联合诊断准确性的独立因素,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无关。表明EMG+MRI联合检查可以更清晰的显示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骨骼肌肉形态,使该病的诊断难度大大降低。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退行性预测值
美国FDA公布《罕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含渐冻症ALS)行动计划》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断编码思路分析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