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国之间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2019-03-27 01:07罗令仪
现代企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穷国协同效应变迁

罗令仪

埃里克·S·赖纳特于2007年写了一本《富国为什么富 穷国为什么穷》,轰动世界。埃里克·S·赖纳特在本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对富国和穷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的解释,贫困国家无法摆脱贫困的原因在于没有规模递增的产业,缺乏技术变迁和利于本国的创新以及无法产生协同效应,而主流经济学家为了遮掩华盛顿政策失败而提出的产权、制度、治理、竞争力、地理气候等解释穷国贫困的因素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赖纳特在书中对这些主流观点进行了一一批判,给笔者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冲击。埃里克·S·赖纳特指出,自由贸易和放松管制使穷国专业化从事以原材料和农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由于自然资源的限制,这些低附加值的产业在劳动不断投入的情况下,最终会导致边际生产率下降,规模报酬递减。赖纳特的解释使广大贫穷国家意识到了经济全球化没有给本国带来富裕,反而促进贫困的原因。同时,赖纳特也支持政府保护国内工业发展的行为,即使工业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可以保证工资的最低水平。这些观点都与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经济全球化主流大相径庭,但是赖纳特给出的理论分析和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兴衰的例证,都有力地证明了他的观点,读来让人深受启发。

一、经济全球化使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原因

赖纳特提出,全球化给一些国家带来巨大财富的原因有三种,分别是规模、技术变迁和协同效应。其中,规模带来财富的原因在于产量增加会产生规模经济,生产成本越低;技术变迁是指技术变迁和创新,在全球化这一更大的市场上,创新和技术变迁的成本可以分摊到更多消费者身上,成本越低,会刺激更多的发明;协同效应是指很多公司的聚集形成了一种网络,会使知识创造更加繁荣。通过经济一体化创造的更大市场将产生更细致的劳动分工、更多的专业化和新增知识。

但是,全球化的拥护者并没有意识到以上三个原因,他们的建议和分析基于一种静态的理论观点,以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为基础,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业化地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李嘉图的理论虽然错误,但是结果正确,在全球化过程中,富国更富了。但是对贫穷国家而言,由于原材料和低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穷国将会走向专业化从事原材料和农产品以及加工等低附加值出口的经济行业,贫穷国家不能获得规模报酬递增、技术创新和协同效应,仅仅依靠原材料和农产品出口的结果是自然资源的殆尽、环境恶化和开采成本最低的地区资源被开采完转向开采成本更高的地区,结果是边际成本不断上升,穷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更穷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失去了先进和知识密集产业的发展动机,停留在出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的粗放经济形态的穷国永远无法摆脱贫困。因此,赞成全球化的理由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反对以当前这种形式进行全球化的理由。“更好地理解创造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搞清楚为什么这种增长在国家之间,个人之间的分配是如此不均衡。”

二、赖纳特对治标经济学的批判

赖纳特认为,经济政策和理论关系密切。为了解决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经济学出现了很多解释。比如早期的价格、产权、制度决定经济发展,还有后来的治理、竞争力、创新、企业家精神、教育、气候、疾病等决定经济发展的解释。但是赖纳特指出,虽然这些要素的确相关,但是没有触及本书所强调的规模报酬、不完全竞争的程度、协同效应、技术和创新窗口的巨大差异这些根本原因,都只是起到了转移注意力的作用,使我们偏离重要的问题。这些解释不能揭示全球化带来的不公平分配的深层次原因,被称作“治标经济学”。

1.私有产权。在标准教科书倡导的“自由贸易、放松管制、私有化以及市场决定价格”主流方向下,对穷国更穷的新解释引入了产权制度,资本主义需要私有产权以使其运作,而由于私有产权在穷国没有像在富国发展得那么完善,缺乏私有产权成为了穷国不能发展的一个原因。

2.制度。制度经济学从18世纪末一直到二战前在美国经济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新制度经济学通过引入制度,来解释标准教科书经济学不能解释的事务。正如财产权利一样,其他制度本身,也是因结构变迁才导致了对他们的需要,同样不能被看做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制度和资本一样,都只是起到支撑国民生产结构的作用。

3.政府的治理能力。在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中,政治结构也被作为一个原因列出,政府的治理能力定义为政府权威的体现和用制度资源管理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穷国的政府普遍缺乏完善的政府职能。但是赖纳特提出,如果看那些政府治理不善的国家的经济结构,容易发现在特定的国家生产结构与治理失败的国家特征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具有这种经济结构的国家,常常会有特定类型的地方分权主义的发展,在拉美就是专制独裁,在索马里和阿富汗就是战争领主规则。因此,要求贫穷国家仿制移植发达国家的政治结构也是治标不治本的。

4.竞争力。富国如何致富的原因之一在于,为了保护竞争,在主要技术变迁的领域中使用关税。国家越是落后,关税保护程度越高。但是赖纳特却在一些国家发现了关于竞争力的反面描述,为了获得一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工人的工资必须下降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发达国家中,竞争力提升按照布鲁斯·斯科特(BruceScott)的定義执行:竞争力提升是一个实际工资和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贫穷国家,竞争力成了让他们发挥自己低工资、高资源消耗的“优势”,与之相配的是工资水平始终如一地意味着向下的灵活性。

5.创新。关于穷国缺乏创新导致贫困的说法,如前文所述,穷国创新不足的原因在于穷国被迫专业化,他们专业化的领域已经是淘汰的无法创新的领域。此外,即使穷国有所创新,它们也得不到创新收益。

6.地理气候、细菌和疾病。地理气候、细菌和疾病是近几年来被提到的比较多的解释穷国贫困的因素,但在赖纳特看来,这些因素并不是直接造成了穷国的贫困,而是选择了经济的最初形式。至于细菌和疾病的说法,赖纳特批判主流经济学又一次强调贫困的结果,而不是贫困的原因。欧洲历史上曾爆发过大规模的传染病。比如疟疾,欧洲通过工业化发展采取有效的手段治愈疾病,而在非洲,由于长期出口原材料,工业落后,债务繁重,非洲未能得到根除疟疾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的这新观点,都是尊崇标准教科书中的自由主义和放松管制的核心,并没有从根本上找出穷国贫困的原因,这些因果颠倒的解释实际上是通过转移新焦点来掩饰华盛顿政策的失败。这一点应得到发展中国家足够的警惕和重视。“穷国在华盛顿共识宣布启蒙时代政策工具非法之前,未能将自己的经济结构转换为报酬递增的经济活动,因而它们现在只能面对贫困的‘自然均衡而毫无办法。”

三、赖纳特贫富差距的解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赖纳特在书中提到中国的话语少之又少,不过他提到中国是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发展的成功例子,中国没有采取华盛顿共识推荐的全面自由化和快速地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坚持的渐进式改革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正确的改革路径,对应赖纳特书中的说法,即“为了从自由贸易中获益,穷国必须首先摆脱使自己陷入贫穷的国际分工”。因此穷国在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初期,采取市场干预是必要的。在坚持渐进式改革的路径下,为了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结合《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这本书的启示,笔者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保持财富增长提出以下看法。

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生产活动附加价值。一方面,中国需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提高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竞争力,提升我国的贸易条件。另一方面,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生产活动中,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提升生产活动的附加价值也是保证生产规模递增的重要途径。如美国农业的机械化生产。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低廉出口在我国并不明显,但是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一直是被强调的重点。富国转移到穷国的组装业只是对廉价和低级的劳动力剥削,不能在穷国产生技术变迁和创新。

2.建立协同效应和集群效应。多样化的企业和生产活动会产生意义重大的协同作用,在全球经济中,每个国家都能够发展自己特定的集群,在这些地方,相互补充的公司会繁荣发展起来,这是单独的一个公司不能做到的。我国国内产业协同和集群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为了促进协同效应和集群效应,各地政府应完善利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并且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产业集群,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推进产业协同效应的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应通过经济一体化创造的更大市场,参与更多的全球专业化集群生产,吸收更多的知识。

3.建立与人才培养相应的产业政策。前文提到穷国的高素质人才移民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政策,穷国最有能力、受过最好教育的人都离开了。对于我国而言,发展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吸引人才的产业政策,也是教育应给予重视的方面。除了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更要发展对高端知识人才的培养和吸纳。

總之,规模报酬增长,技术变迁和有利于本国的创新,协同效应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保持财富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一味倡导的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观点,我国需要予以足够的警惕和重视,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避免我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沦为拥有低附加值廉价生产比较优势的一方,不断推进我国的产业技术升级和规模报酬递增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穷国协同效应变迁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援建“穷国”莫桑比克后记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矿区老年群体健身方式的协同效应分析
共同配送协同效应评价体系构建
“嫌贫爱富”比埃博拉更可怕
火山岩气藏体积压裂多裂缝协同效应及控制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