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

2019-03-27 11:42张方
健康大视野 2019年5期
关键词:抗休克血气感染性

张方

【摘 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归纳其临床方法及运用效果。方法: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寻找静脉通道,展开全方位监测,进行全身麻醉诱导,迅速展开气管插管;在术中持续麻醉效果,且需完成抗休克;在术后需将患者送至ICU展开继续抗休克诊治。结果:在选取的20例患者中,其中有17例在手术完成后得以好转,送至ICU继续进行抗休克诊疗;有3例患者病情加重,在术后几小时病逝。结论:感染性休克手术通常均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在对患者展开麻醉时需择取对体内循环抑制作用轻微的药物,在手术前、后需严格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有效的开展抗休克诊治。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麻醉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5--02

感染性休克主要是因感染引发有效的循环容量匮乏及组织器官的微循环注入迅速诱发的一种急性循环能力衰退综合症。如不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很容易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采取有效的麻醉处理措施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关键所在。本文对选取的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析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在38-77岁。患者的病症分别为坏疽性阑尾炎5例、化脓性胆管炎4例、坏死性胰腺炎4例、胃穿孔后并发感染3例、肠穿孔后引发的并发感染2例、肝脓肿1例、嵌顿疝合并腹膜炎1例。20例患者病情均极为严重,主要症状有呼吸浅快、反应迟钝、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动过速、弥漫性腹膜炎、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絮乱等,均为感染性休克的症状。

1.2 麻醉处理 在手术前,为患者打开静脉以补充适量的血容量,借助有创监测动脉压与心中静脉压,同时运行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体温、呼吸、中心静脉压、尿量监测、血气观察;通过静脉注入依托咪酯0.2-0.3mg/kg或1-2mg/kg的丙泊酚或0.01-0.02mg/kg的咪達锉伦、0.1mg/kg的维库溴铵或1-3g/kg的芬太尼铵对患者展开全麻诱导,迅速运用气管插管。

手术过程中,连续采用维库溴铵、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等帮助患者维持麻醉,且按照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际情况择取合理的用量。手术的整个过程需同步展开抗休克,确切有效的采用足量的抗生素。同时,按照监测的结果适量补充林格氏液及羟乙基淀粉、血小板或全血等。在扩容时,密切关注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及尿量,从而避免患者出现水肿及时补救,如平均动脉压低于60mmHg(1mmHg=0.133kPa),需采用10-30ug去甲肾上腺素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并能重复多次注入;若效果不明显,可注射4-10ug/kg·min/0.01-0.5ug/kg·min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0.01-0.5ug/kg·min的多巴胺;按照血气观察结果调节酸碱及电解质的平衡。合理有效地借助氯化钾与碳酸氢钠;若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可为其采用0.5-5ug/kg·min的硝酸甘油微泵输入。若在为患者实施呼吸管理中出现低氧血症,便能够借助呼气末正压(PEEP)展开诊治,稳定小潮气量(4-6ml/kg以下)及最佳PEEP通气,避免患者发生的肺损伤及肺泡严重膨胀,从而为防止患者肺萎缩,以降低肺内分流及增强氧合功能作用。若患者的体温较高,可采用冰袋、冰帽或冷水冲洗、酒精擦浴等措施达到降温的目的。

此外,可定量采用地塞米松与氢化可的松等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的心肌收缩力,改善体内微循环。在手术结束后需将患者送至ICU继续接受抗休克护理。

2 结果

在随机选取的20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全部的监测指标得到明显好转,其血压得以回升,心率逐渐减慢,酸碱及电解质的平衡指标也相对稳定。患者在自主呼吸过程中出现低流量的吸氧及氧饱度在92%以上,便送至ICU继续展开抗休克护理;有3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治疗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至死亡。

3 讨论

在进行感染性休克手术过程中,通常采用气管插管对其全身展开麻醉,此方法有助于呼吸管理,而椎管内的麻醉药可减弱静脉回流与降低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在心脏前、后负荷明显降低致使低血压出现,因此,这种药物在医疗中归入禁忌。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通常均极为复杂且变化较迅速。为保障医护人员对患者在术中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整体精准分析,需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在常规验测的指标中包括有心电图、无创血压、体温、呼吸、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与尿量及血气分析等。按照血气分析的结果有序调节机械通气中得出的各项参数,及时修正电解质絮乱、酸碱失衡及贫血,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各项参数接近于常规的生理水平,进而帮助患者快速有效恢复。给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麻醉时,需择取对循环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如芬太尼、地西泮、氯胺酮、羟丁酸钠及维库溴铵等,各类麻醉药物均需借助最小剂量以发挥最合适的麻醉效果。

感染性休克联合轻度的代谢性酸中毒时,采用合理有效地扩容诊治后便可康复。但感染性休克及重度的代谢性酸中毒时,需按照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借助5%的碳酸氢钠调整。而控制感染,分为清除感染灶及使用抗生素。择取抗生素时应预测出可能存在的感染源及病原体与抗生素自身的敏感性,运用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进行麻醉,必要情况下可借助联合用药方案。大量的人体与动物实验显示,及时补充血容量作为保障感染性休克顺利诊疗的首要条件。其扩容主要借助林格氏液,同时采用羟乙基淀粉与新鲜冰冻血浆、全血或血小板。若纯粹的补充血容量无法改变血流的动力学絮乱,便需运用血管活性药物促进循环。血管活性药物是为了改善患者体内的组织血流灌注,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治愈率及存活率。

参考文献

李媛媛.感染性休克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及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22(71):66-67.

张翠娟,马素萍.创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08,10(7):389.

陈素娟.感染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23(8):414.

猜你喜欢
抗休克血气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抗休克服在院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41例临床观察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