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探析

2019-03-28 07:15刘冬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时代

刘冬梅

(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高度重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在多种场合和多个重要的时刻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有关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若干思考,对青年和青年的培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伟大判断,新时代的新矛盾和新历史机遇使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和关键节点。对于广大青年群体和开展青年工作,新时代意味着新要求、新目标和新使命。十九大上,习近平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新时代对青年一代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结合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背景,在总结吸取前人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的。

一、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形成缘由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习近平时代青年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观的丰富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学者的诸多论著中可以看出,他们都高度赞扬和肯定青年对革命的重要作用,马克思认为青年工人是工人乃至整个无产阶级的希望。恩格斯在1845年谈到德国工人运动时讲道:“实现这一变革将是德国的青年。”[2]列宁也说过:“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3]他寄语青年一代,认为青年群体是实现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仍是高度重视青年,信任青年,心系青年。毛泽东曾经说过:“青年就像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4]邓小平也说过:“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5]江泽民反复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6]胡锦涛对青年工作更是倾入了大量心血,他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7]习近平高度肯定青年的重要地位,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8]习近平在借鉴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青年观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创新出新时代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魅力的青年观,对指导中国青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外部时代环境诉求

1.国际大背景的变化。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充分考量新时代国内背景和国际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结晶。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受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网络技术多元化的驱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努力利用自身经济技术和文化传播对我国进行渗透、西化和分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之风盛行,面对外界的灯红酒绿和物欲横流,我国部分青年出现价值观念扭曲、道德丧失、理想信念缺乏等现象。同时,当今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青年一代作为国家人才的主力军和储备力量,需要党中央高度的关注和热切的跟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国际问题、实现人类和平共处等全球问题上,需要青年一代的呼声和力量。

2.国内新时代的到来。十八大以来,我国“五位一体”建设在有条不紊进行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原来的讲“物质文化需要”到重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以前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社会各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十九大作出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述,这个新时代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为人类做更大贡献的时代,亟需青年的力量。同时在“一带一路”热浪的推动下,给青年人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部分青年容易在大好时代的环境中,丧失斗志,只顾仰望天空,而没能脚踏实地,迷失前进方向。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民族要繁荣,需要青年一代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勇于担当,青年一代唯有实干方能兴邦、方能振兴中华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为青年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三)习近平个人经历影响

习近平的青年时代是那一时代青年的样本,但他的成功具有他人的不可复制性,他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诠释了如何在困境中实现的精神升华,得以涅槃重生,为习近平新时代关于青年新论述的形成提供了真实依据。当年习近平顶住压力,努力克服知青岁月的“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并最终获得了梁家河乡亲们的一致认可和赞扬。[9]正值青年的习近平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该艰苦奋斗的年龄,他选择了坚持并乐在其中,不能改变环境便要学会适应环境,他扎根基层,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交流。同时,习近平在梁家河的日子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于阅读和学习,当地有些老乡反映,近平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白天去山上劳动,晚上回家一有空就看书,总是抓住一切时间学习。[10]习近平在2014年5月4日青年节,激情地讲:“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11]青年一代要抓住一切磨炼自己的机会,在小事上下功夫,在平凡的岗位上打造不平凡的价值,“滴水可以穿石”,祖国的建设需要广大青年的共同助力。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的成长成才工作,为此,他在前人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新时代对青年的新要求以及自己青年时期的切身经历,提出了为青年成长发展有指导意义的新时代青年观。

二、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一)属性维度:习近平对青年地位的具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的新矛盾和新使命 ,指出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12]肯定了青年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作用,并强调青年群体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即青年的成长不仅与我国未来30年的发展战略相联系,更与国际关系的友好相处密不可分。

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有生力量。在需要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 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青年人的全程参与和不懈努力。现如今正处于青年时代的青年,大都是“85”后、“90”后甚至“00”后,在经过几年的成长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他们大都不到30岁,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他们绝大多数只有40岁左右,正值壮年的他们将会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直至21世纪中叶,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青年一代经历了从参与到主导的转变,他们在茁壮成长的同时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散发光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一代凝聚合力,奉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的参与和支撑,青年一代应用自己的“青年梦”助力“中国梦”,用自己的激情奋斗来回报祖国的信任和重托。

青年是连接世界友谊的友好使者。习近平指出“民相亲”要从青年开始。在前不久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习近平指出“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关键所在”[13],在习近平提出的“八大行动”倡议中, 许多措施都是着眼于青年,满足青年需要,致力于为青年搭建一个健康、更好的发展平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习近平总书记坚信中国梦和非洲梦能在中非广大青年的接力中变为现实,这是对青年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高度肯定。广大青年由于接受新时代科学文化教育,易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容易在国际交往中找到共通点和共鸣点,也最容易结下国际间最纯真的友谊。习近平把中国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的未来寄希望于青年,言语之间流露出对发展各国友好关系的美好愿望。

(二)教育维度:习近平对青年教育的指向化

把青年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是青年个体成才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环境下赢得青年、发展自己的基本途径。因此,青年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重中之重。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三个角度为培育时代新人指明了培养方向。

理想信念能指引人生方向、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的缺失会使人得“软骨病”。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讲到:“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 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 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14]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人,才能不忘初心,坚守出发时的梦想,只有心中确定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才不会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诱惑,偏离正确轨道,才能成为党、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有志青年。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 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15]习近平告诫广大青年人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险阻探索出的适应中国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价值观念,在新思想、新时代、新征程的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习总书记生动地将青年教育描述为“扣好第一颗扣子”,形象地教育广大青年一代要将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扣好, 如果第一颗扣错了,剩下的扣子都会扣错,这样通俗易懂的比喻能让青年一代深刻地认识到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并能时刻铭记于心,显现于行,从自身做起,让“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溢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青年们要牢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身体力行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到全中国,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

最后,培养一代有担当的时代青年,还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永不褪色的思想理念,广大青年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便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扎根其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展现中华审美风范。面对社会中冒出的一些“去中国化”“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习近平同志曾旗帜鲜明地表示“把古代经典诗词、散文从学校教材中去掉,‘这是很悲哀的’。”[16]同时主张加强青年群体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社会关怀等道德教育,让青年在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青年的文化自信,并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仰者和传播者。

(三)组织维度:习近平对青年工作的规范化

习近平要求全党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年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自身的艰苦奋斗, 更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对此,习近平提出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坚持党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青年的成长发展要密切关注,对青年的希望和愿景要高度重视,对青年的创新创业要大力支持。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严格要求青年,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三观,主张通过社会实践锻炼青年、培养青年,鼓励青年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地方,在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砥砺品质、提高本领,成长成才。第二,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对青年的引导作用。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联系党和青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必须密切联系青年、有效吸引青年、紧紧凝聚青年,努力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共青团要牢牢把握住广大青年的时代脉搏,高举理想信念旗帜,做好广大青年的思想引导工作,帮助青年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形成正确的价值共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共青团既要深入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可以依靠的知心人、值得信赖的贴心人,与青年打成一片,帮助青年解决树立和培育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要做好青年服务工作,做到青年在哪里、共青团就在哪里,青年需要在哪里、共青团就在哪里,为青年的培养工作搭建有利平台。

三、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时代价值

(一)助力新时代青年形成正确价值观,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正确的价值观是青年发展成长的导向标。我国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应当高度重视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有德智体美劳皆具的“五有”青年才能担当起“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只有青年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他们才能够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迷惑,才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习近平指出,青年的发展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不仅包括思想道德、学业成绩、实践能力、与人沟通,还包括体魄强壮。他告诫青年一代要将自己的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决心,立志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培养广大青年“上得了塔尖,下得了基层”的服务意识,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据统计,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820万人,比2017年的795万还要多出25万人,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就业难的问题摆在大学生面前,广大青年学生要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免于被淘汰的厄运,就要在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新时代所创造的有利条件,抓住新时代下新矛盾的机遇,摆正价值观, 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条件下,习近平关于青年的系列重要讲话为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提升青年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促进新时代青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习近平关于青年、青年工作以及共青团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对青年教育、青年工作及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是新时代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获得了党中央、共青团和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为青年搭建了一个成长和发展的平台,让更多的青年们能“人尽其才”,能有效避免青年人才的丢失,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运更多优质人才,并让青年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湖南衡山白云村大学生村官秦玥飞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而毅然选择飞回祖国母亲的怀抱,积极响应国家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回到自己的家乡,在田垄间俯首躬行, 在基层中奉献,在困难和贫穷中拓荒,充分利用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有利资源,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祖国奉献自己最纯洁的初心和最朴实的行动,他是新时代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是青年们前进进程中的标杆。如秦玥飞一般的有志青年还有很多,他们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发光发热,最终形成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更长远的发展献智献力。另一方面,新时代青年工作必须坚持科学青年理论的指导,特别是要考虑到当前国际环境、国内新时代和当代中国青年发展的新特点等影响青年工作开展的因素,以保证青年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为此,新时代做好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习近平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系列新思想和新论述为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切实做好青年工作。

(三)推动形成重视青年、心系青年、心向青年的社会氛围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无数次地谈及青年及青年工作,为中国青年成长成才和青年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青年因身心、思维和行动等优势在社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青年在革命中的积极作用。未来属于青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广大青年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等历史重任。然而,近年来青年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部分青年出现了短暂的信仰恐慌及对未来国家发展前景的不自信,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社会问题,习近平要求党和政府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17]他反复强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处理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积极帮扶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加大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切实实现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精神,解决新时代青年问题,党中央先后出台了多项有关青年成长、成才、就业等政策法规。在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理论的引领下,党中央更能紧紧围绕青年, 心向青年, 关注青年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时代
20时代,辉煌开启
最美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立足新时代 展现新作为
冷恋时代
“两会”“典”亮新时代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