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马克思理论读书社建设探索

2019-03-28 07:15谢东俊阙寿林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社员马克思主义理论

谢东俊 阙寿林

(1.福建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2.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自从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国内陆续有高校成立类似马克思理论读书社的学生学习组织。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很多高校纷纷成立大学生马克思理论学习组织。值得一提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 年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后,高校大学生马克思理论读书社的建设与发展又进入一个高潮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在此背景下,国内高校又积极掀起成立大学生马克思理论读书社的高潮。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目前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含民办15所)89所,“共成立13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1],分别以“马列经典著作读书社”“毛选读书社”“中特理论读书社”“中共党史读书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读书社”等名称命名,其中大部分高校的读书社是在党的十八大后成立的,这些读书社中“有20个读书社被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确定为福建省高校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2]

一、建设马克思理论读书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马克思理论读书社作为大学生群众性组织,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马克思理论读书社在大学生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促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当前,全国上下正掀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潮,大学生通过参与读书社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认识,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政治觉悟,助力其成为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教育观为指导,探索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

二、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及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对青年发表讲话,同青年代表座谈、向青年致信等方式,对青年在理想信念、意志品质、价值取向、使命担当、实践锻炼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思想和观点,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教育工作上的深刻见解,形成了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紧扣时代主题和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当代中国青年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性,领会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精神内涵,用以克服和化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建设遇见的问题和矛盾,对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马克思理论读书社发展现状

为考察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发展现状,总结反思读书社在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力求有针对性地探索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的建设路径,笔者选取了福建省内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的10所高校,主要对其中的10位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负责人,5位指导教师,3名校内学工处、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等部门负责人及30位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成员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査主要针对在读书社建设与发展上学校层面的规划,指导教师的思路,读书社负责人的实施,社员的自身体会及校内非社员大学生对读书社的认知等方面。

(一)读书社建设取得的成效

1.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读书社作为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优秀平台,也为高校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组织依托,通过理论学习、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有力配合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深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大学生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加深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理解, 坚定了大学生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提升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2.研讨交流的新型渠道。读书社不断创新学习和宣传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社员们参与读书社活动的热情,促进师生之间,跨专业学生之间、跨年级之间、跨层次学生之间的思想争鸣、思想交流,多途径的创新宣传方式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也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使学生们在开放、包容、平等的氛围中,以问题为导向,结合专业学习和个人兴趣从马列经典和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追根溯源,碰撞智慧火花、形成头脑风暴、理性看待社会热点事件,找寻破解方法。

3.理论学习的先锋队。通过完善理论学习制度、保障理论学习场所、拓展理论学习阵地、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各个学校读书社理论学习活动得到了持续有效的开展,使学“马”、爱“马”、信“马”在青年学生中蔚然成风,在大学生中成为一种追求和时尚。读书社在各高校影响力不断扩大,且通过读书社社员们辐射带动,读书社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高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广泛参与到读书社活动,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使大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深化思考,在思考中自觉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4.实践创新的生力军。各个学校读书社努力搭建实践平台,积极鼓励社员们参与乡村调研、帮扶社区、义务献血、服务企业、创新创业等活动,引导社员们主动申请、踊跃准备参与大学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项目,在实践和创新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与基层生产生活的一线的职工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中体察国情民情,切身感受祖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成就,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大学生实现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实践。

(二)读书社建设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包容性。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成员来自于不同的系部、专业、年级,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理论学习能力不一,尤其是所学专业是理工科的社员,甚至有些专科层次学校的大一社员,是毕业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之前的理论基础较弱,学习能力较差,在理论学习上相对于其他同学显得更为吃力。

2.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结合不紧密。当前,部分读书社成员还习惯用高中应试教育环境中养成的学习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谈不上将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指导自身日常生活实践。

3.指导教师综合素质不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有些读书社指导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理解不够,不能完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内涵,以致在对读书社成员进行日常辅导中,讲授流于空泛、浮于表面,不能对理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的解读,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

4.网络新媒体运用滞后。近年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微博、微信、公众号、“快手”“美拍”、抖音等网络新兴媒体为当代大学生所熟悉和热捧 。然而,当前很多马克思理论读书社因为举办者自身意识或者是因为获得的支持资源不够,没有抓住网络新兴媒体带来的新机遇,仍旧利用传统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较为枯燥和落后,不能获得学生的广泛欢迎。

四、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导大学生马克思理论读书社建设

作为一个社团性质的学生兴趣组织,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建设,并不是简单地规范日常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经费支持,而是要深化内涵建设,充分结合在校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办学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这个平台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使其承担起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通过对福建省内10所高校的调查及其相关师生的访谈,结合笔者的思考,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创新马克思理论读书社建设路径。

(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构双向互动的学习体系

“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3]广大青年要“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磨炼、增长本领”[4], 如果大学生读书社只是强调单纯的理论学习,将理论学习和现实实践割裂开来, 不仅会使理论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理论学习也会失去其最初的意义,不能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进行良性互动,达不到最初“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要使理论学习和实践双向发力,要树立“实践中发现问题,理论中解决问题;理论中提出问题,实践中回答问题”的建设思路, 组织读书社社员通过个人学、集中学、讨论学、专家辅导学、典型示范学等多种理论学习方式,结合社员参观访问、挂职锻炼、社会调研、企业实习、志愿者服务等多元社会实践形式,建立读书、交流、思考、实践、总结、行动“六位一体”的学习模式,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把学习的理论在实践进行检验和应用,建立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一体化的双向互动学习体系,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专业指导与答疑解惑相结合,打造学懂弄通的互动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5],大学生读书社要通过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骨干教师、典型模范到校,采取论坛、沙龙、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形式,开展学党章、读原著、说政策、讲故事、谈案例活动,研讨互动穿插其中,寓教于理、寓教于乐,通过理论解读、专题辅导、师生互动等方式在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社员中开展理论答疑、思想解惑,直面思想困惑,澄清重大问题,对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现实生活、社会实践遇到的各种烦恼与困惑进行及时的回应,以此打造参与式、互动式的空间,帮助社员们学懂弄通。

(三)主题活动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搭建多维立体的宣传平台

广大青年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6],走进新时代,研判新形势,青年人对政治的关注,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认识,可以展现出一个国家青年朝气蓬勃的力量,也体现出青年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当。要让青年在感受社会焦点热点,直面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和独立的思考,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提高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修养。大学生读书社要紧跟时政热点和党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举办以时政热点为主题的 “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微视频大赛”“话剧表演”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什么”、社员“理论宣讲进宿舍”“永远跟党走”和“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足迹”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此外,依托橱窗、展板、网站,微博、QQ群、微信群、公众号、社刊等新阵地,利用长图表、动态图、漫画视频等寓教于乐的形式,把社会热点,时事资料转换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达到读图悟理、原辅相助、疑难互辩、成果互用的功效。

(四)坚定理想与成长成才相结合,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高地

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7]“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8],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一个民族的发展与未来,青年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才会有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转型的社会、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多样多元的思想观念,更需要对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进行有力引导,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要以实践验证理论、文化熏陶思想、管理锻造能力为目的,采用载体渗透式、环境陶冶式、实践体验式等教育方法,发挥活动载体、文化载体、管理载体的作用,引导社员们逐渐建立起对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坚定与忠诚,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

(五)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构建两翼齐飞的教育网络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青年获取最新资讯的主要渠道。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 顺应网络的需求,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的紧密结合,积极构建“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教育网络平台。通过建设读书社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读书社专题网站、读书社QQ学习交流群、视频教材资源库等,拓宽网络宣传渠道,完善线上教育渠道布局,搭建多元化教育平台,使固定时间地点的单一学习方式,统一单向的理论灌输,变为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学习模式,使读书社的理论学习和活动更好的覆盖、辐射大学生群体,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猜你喜欢
社员马克思主义理论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