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ASIL病的MR表现

2019-03-29 03:27宋剑王宇军杨光钊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丘脑颞叶脑萎缩

宋剑 王宇军 杨光钊

作者单位:3258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宋剑)

310000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王宇军 杨光钊)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是由位于19P 13 的NOTCH3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性脑肌小动脉病[1]。临床以偏头痛、皮质下缺血事件、认知功能下降或痴呆及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MR可表现为双侧半球对称性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灶、脑微出血及脑萎缩表现。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基底层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周围发现嗜锇颗粒(GOM)及NOTCH3基因突变为诊断CADASIL的金标准[1]。现探讨1例确诊CADASIL患者的头颅MR表现,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图1

图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33岁,以右侧肢体麻木10h为主诉入院,本院急查头颅CT提示“左侧丘脑出血”,平时偶有头痛、头晕。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家族中母亲有高血压,父亲于53岁时因病去世(病因不明),伯父有腔梗病史,胞弟体健。

1.2 方法 采用GE HDE 1.5T超导磁共振的扫描仪,扫描序列包括SET1WI、T2WI,T2-flair(液体反转序列),DWI(b=1000)及SWI(磁敏感序列),加做头颅CTA。

2 结果

MRI表现见图1~9。如图1示T2-flair序列双侧深部白质、侧脑室旁及外囊见对称性异常高信号,图2、3示双侧颞叶前部斑点状异常高信号。图4、5右侧豆状核及左侧外囊呈长T1、长T2信号。图6 SWI序列提示两侧基底节、丘脑多发低信号灶。图7、8示左侧丘脑T1中央等信号、边缘低信号;T2边缘高信号,中心低信号,提示丘脑出血后改变。图9示DWI序列示左侧丘脑呈中心低信号,边缘高信号。图4示脑沟加深、增宽。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3 讨论

CADASIL是一种系统性脑肌小血管病,不仅累及中枢神经,而且累及周围神经。具体机制有这些观点:(1)绝大多数NOTCH3基因突变,导致蛋白构象发生改变,影响受体和配体间相互作用,同时也导致同型二聚体或异型二聚体在血管平滑肌的堆积,造成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熟和分化异常[2]。(2)大多数CADASIL脑或皮肤活检小动脉壁平滑肌层可见GOM沉积,破坏平滑肌,最终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消失。多数人认为本病病理基础为脑内直径约200~400μm的小动脉中层平滑肌变性及动脉壁纤维化致动脉管腔变狭窄,但是本例患者行头颅CTA,未见血管异常狭窄;Krsmanovi Z等[3]通过已经确诊CADASIL死亡患者进行脑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动脉管壁增厚,但并无后继管腔狭窄,认为脑深部腔隙性梗死主要原因不是由于动脉狭窄,而是由于血流动力学紊乱造成的。故作者认为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3.1 头颅MR表现 (1)脑白质病变:CADASIL患者脑白质病表现为双侧半球在T2及T2-flair序列广泛性异常高信号,DWI呈等信号,多对称性分布,以脑室周围和深部白质为主,其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4]。其中外囊、颞叶前部对称性异常信号有高度提示作用。多数研究表明亚洲人对其征象不敏感,但本例患者见此征象(见图1、2、3),晚期小脑和脑干也可以受累。脑叶好发部位以额叶为主,颞、顶叶次之,枕叶最少见。(2)腔隙性梗死灶:其定义一般是指直径在15~20mm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死,可广泛存在于大脑皮质下白质、基底节、丘脑、外囊、胼胝体和脑干等部位,基本发生在白质病变相同的区域,发生在生命后期多见。本例CADASIL患者头颅MR表现右侧豆状核及左侧外囊陈旧性梗死灶(见图4、5),故作者推测基底节、外囊受累是其较特征性表现。(3)脑微出血灶:脑微出血灶散在分布整个脑内,偏好皮质和皮质下、基底节、丘脑和脑干,Martin Dichgans等[5]认为其没有明确偏爱某一特定结构,大多数微出血灶被发现于白质T2高信号之外,本例患者微出血灶位于两侧基底节及右侧丘脑(见图6),皮层-皮层下未见异常。(4)脑出血:在无高血压病史的CADASIL中,无相关文献提及MR表现有脑出血征象,文献提及脑出血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本例患者也有高血压病史,故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引起还是CADASIL病本身征象仍需进一步探究。(5)脑萎缩:François等[6]通过测量皮质表面积与患者脑半球的体积之比,发现CADASIL患者脑白质体积大于其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对照者,是由于早期白质内检测到了髓内水肿,故脑萎缩相关机制除了经典小血管疾病导致的脑萎缩外,还有白质水肿导致的体积增加,白质病变与萎缩程度呈正相关,从而脑萎缩可以作为评估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3.2 诊断标准 中国CADASIL诊断标准由袁云在2007年提出[7],包括以下五点:(1)发病情况,中年起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血管病危险因素。(2)临床表现:脑缺血性小卒中发作,认知障碍或情感障碍等数项中的一项或多项。(3)颅脑MRI表现:大脑白质对称性高信号病灶,颞极及外囊受累明显,伴有腔隙性梗死灶。(4)病理检查:血管平滑肌细胞GOM或Notch3 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呈现阳性。(5)基因筛查检出Notch3基因突变。满足前3条加第4或5条为确定诊断,只有前3条为可疑,只有前2条为可能诊断。

3.3 鉴别诊断 (1)与其他脑小血管病鉴别:CARASIL:与CADASIL在单纯影像表现鉴别较困难,临床多见于青年、秃头伴多个椎间盘突出。散发或遗传淀粉样脑小血管病:磁敏感序列(SWI)对鉴别二者有重要意义,微出血灶常见部位为皮质或皮质下,脑干及大脑半球深部结构一般不受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好发老年人,多有高血压病史,颞叶前部及外囊不会出现对称性异常信号是其鉴别要点。(2)多发性硬化:部位不同:多发性硬化好发于侧脑室的额、枕和三角区周围以及半卵圆中心,也可累及颞叶白质、脑干及部分脊髓,灰白质均可受累,但在颞叶前部和外囊几乎未见。形态不同:多发性硬化特征表现为长轴垂直于侧脑室边缘的侧脑室旁异常信号(Dawson手指征),病理改变为周围白质脱髓鞘崩解和胶质增生,炎性细胞沿充血小血管周围浸润。(3)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与CADASIL患者可有相同临床表现及MR表现,DSA可以有一定提示作用,后者DSA未见异常,而PACNS累及大血管时常表现为双侧多发串珠状改变,也可以表现向心或偏心性管腔狭窄[8]。(4)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1型):DM-1型也常表现为对称性颞叶前部及外囊白质异常信号,但是不会出现微出血、腔隙性梗死及脑萎缩征象。临床表现以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表现。

CADASIL是一种罕见疾病,MR表现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但确诊仍需皮肤活检及基因检测。通过早期认识此疾病MR表现,为临床提供个性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丘脑颞叶脑萎缩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如何预防脑萎缩
快乐感丧失是痴呆征兆
脑萎缩会变老年痴呆吗
基于u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延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脑萎缩预示老年性痴呆吗?
记性不好?因为久坐“伤脑”
记性不好?可能是久坐伤脑
脑萎缩会发展成痴呆吗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