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民生计的影响
——基于南部县的调研

2019-03-29 02:13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南部县生计小孩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一、引言

随着“三权分置”政策的实施,全国各地的土地流转进行得如火如荼,社会对土地流转后农民生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知网中查询关键词“土地流转”和“生计”,可以发现相关文献从2008年开始出版,2014年开始篇数迅速增多,2015年至2019年相对持平且数量最多。从内容上看,研究土地流转的文献中,研究主题大多为土地使用制度[1]、生计资本[2]-[3]、生计策略[4]-[5]和影响因素[6]等方面。从视角上看,研究文献大多以某一个地区或某一类居民为例进行研究。普遍来看,学者多从已取得良好绩效的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以学习成功的经验和启示,而较少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耕作条件和城市发展水平去考虑土地流转对农民的生计影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醒人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了决胜时期。然而,对于南部县这样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且在当时还戴着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小县城,如何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完成脱贫,使人们的生活步入小康水平值得研究。首先,按照过去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自然是难以奏效,如果有效,农户们应该早就脱贫了。其次,升中水库的旅游业发展也难以带动大幅度的经济增长。政府借助升中水库水利工程发展旅游业(类似都江堰),在升中水库修建了国家级钓鱼台,且于2009年起每年在此举办钓鱼大赛,时至今日,该项目还是难以全面拉动整个县城的经济发展。最后,于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五年内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

自2014年以后,从南部县城市的周边开始陆续出现一些经济企业大规模流转农户土地的现象。目前,经济企业依然大多选择在县城周边发展,而距离县城远的地方大多是熟人之间流转,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在2017年底,南部县终于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这一成就离不开土地流转带动农户和企业的经济增长,也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还离不开小农经济对农户生活的保障。研究土地流转对农民生计的影响,有助于发现土地流转给农民的生活带来的好处与不足,并针对其中有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南部县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8年底,南部县土地流转的农户数为14.3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6.69%,其土地流转总面积为30.7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7.6%),其中按出租方式进行流转的面积占59%,按转包方式进行流转的占34%,按作价入股方式进行流转的占7%。由此可知,南部县农牧业局只统计了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经济组织的数据,并未统计农户之间的流转情况,因此南部县土地流转的实际面积量应大于统计数量;南部县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包括三种,即作价入股、转包、出租,根据比例可以看出农民对土地的流转方式更倾向于定期收取租金,而不愿进行入股投资,尽可能规避风险,可以说明土地流转后,农民依然非常依赖于从土地中获取稳定的收入,而不是完全从农业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非农业生产。

土地流转后,全县建成了93个500亩以上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包括59个杂柑栽培园,15个蔬菜栽培园,10个中药材种植园,5个脆香甜栽培园,3个桃子栽培园和1个葡萄栽培园。可以发现,农户将土地转出后,这些耕地大多被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效益农业,“非粮化”比较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经营企业耕种粮食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低。如此一来,土地转入的农民可以提高种植收益,土地转出的农民可以选择为农业企业工作以获得工资。

三、土地流转对农民生计的影响

土地作为农民长期以来维持生活的最基本生产要素,不论是土地流入还是流出都会给农户的生活带来变化,这种变化包括生计方式的变化、生活质量的变化、生活地区的变化等。既然有变化,必然伴随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南部县土地流转对农民生计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了土地转出农民的现金收入

农户将土地大面积转出后,农民获得的是现成的土地流转资金。土地转出之前,农民从土地中获得的是粮食作物,如果想要将粮食转化成现金,需要通过将剩余的粮食拿到集市上去卖,或者将粮食用于喂养牲畜,再将牲畜拿去卖才能获得现金。所以,土地流转之后,农民不需要耕作就可以直接获得部分现金。据调研,南部县城区周边的土地流转价格在450-600元/亩/年,按照平均每户的土地流转面积为2.13亩计算,进行土地转出的农户平均每年能获得土地流转资金1118元。

(二)增加了土地转入农民在种植业上的经济收益

土地流转包括土地转出和土地转入,对于土地转入的农户来说,他们更愿意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大规模耕作,并且种植经济作物(以果树为主),以提高收入,例如:猕猴桃、苹果、柑橘等。据调查,某乡镇一家农户将其乡亲和亲戚的土地转入之后大规模种植猕猴桃,猕猴桃两年之后开始结果,农户四年回本,第四年以后,每年收益是土地流转之前年收乳的三倍以上。

(三)为土地转出的农民带来了新的就业形式

农民将土地转出后,不需要再耕种劳作,年轻人和中年人为了家庭生活,必须要寻找其他的生计来源。在农村当地,60岁以下的健康劳动力可以为土地流转经营企业务工以获得工资,工资水平一般为50—60元/人/天(男性为60元/天,女性为50元/天)。另外,有外出进城务工能力的人也大多选择进城务工。据调查,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从事建筑业、服务员、纺织业等技术要求低的行业。相比过去单纯的种植业,土地流转后农户的就业形式变得多样化,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相对减少。

(四)土地转出后,年轻人的生计方式难以解决

土地流转之后,部分农民(主要是妇女和身体有缺陷的男性)留在农村为土地流转经营企业务工,然而土地流转经营企业招工的人数有限。虽然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吸纳约1.17万个季节工和长期工就业岗位,但是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数有14.39万户,按每户一个劳动力计算,待就业人口至少为14.39万个,远远超过1.17万,远不能满足所有劳动力的工作需求。因此,大多数劳动力只能选择去城镇寻找工作。但是长期在农村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一般都是教育水平低,缺乏非农业生产经验和能力者,对于这一部分被迫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寻找体力活儿或者工作环境恶劣的工作。此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工作人口已经达到相对饱和的状态,缺乏工作岗位,再让农民进城务工,农民工便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五)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现金支出增加

土地转出后,农民的一切生活用品都需要自己靠现金支出来获取。土地流转之前,在食物方面,农民可以自给自足,有时还可以用自己家的食物与邻居交换自己所需的东西,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花一分钱都是可能的。但土地流转之后,没有粮食实物来源,只能用现金去集市上购买才能获得,所以导致农民的现金支出明显增加。

(六)土地转出后,农户的净收入没有明显增加

虽然土地流转使农民的直接现金收入增加了,但其现金支出也增加了,综合来看,农民的净收入并没有明显增加,特别是土地转出的农户尤为突出。农民将土地转出后,虽然每年大约能获得1118元土地流转资金,但1118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连一年里最基本的口粮都不能满足。而且,对于留在农业经营企业务工的农民来说,每天50—60元/人的工资水平难以维持一个家庭的生计,其原因大致为:①6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参与劳作,更不可能进城找工作;②家里的小孩读书所需的花销也是一笔不菲的资金。上有老,下有小,仅靠大约2400元/月的工资(按照每个家庭两个劳动力每月工作22天计算)和每天约4元钱的土地流转资金供养全家人,实在是有些拮据。

(七)土地转出后,老年人的生计和养老问题难以保障

在土地流转之前,本来大多数老人都还有能力种植一些蔬菜和少量的粮食,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土地流转之后,一方面,6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参与农业劳作,更不能进城务工,几乎只能靠子女赡养。老人没有了自食其力的机会,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也不完善,一年只有几百块钱的养老金,根本不足以老年人维持正常的生活。尤其是老年人身体状况本就不太好,一年就医的花销加起来也远远超过养老金的数额。另一方面,老年人在农村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农村没有专门的活动场所供老年人休闲娱乐,老年人的娱乐方式除了赶集就是打牌。长此以往,对容易导致老年人的健康存在恶性循环。

(八)土地转出后,小孩教育与农民生计的相互影响

当农户将土地转出之后,年轻劳动力势必要选择进城务工,以寻求生计,如果把自己的小孩带在身边,就得考虑小孩的入学、照看,甚至还有户口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中国的城镇居民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更何况是从农村刚刚进城就业的农民家庭。如果不把小孩带在身边,就得放在家里让老人或者亲戚照顾。如此一来,小孩放学回家以后,老人没有能力辅导小孩的学习,并且老人本就是需要被照顾的群体,再让老人照顾小孩,或者让老人和小孩互相照顾,都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总结及建议

总体来看,土地流转对农民生计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中土地转入对农民生计的负面影响不大,但土地转出对农民生计的负面影响较大。土地转出后,农民的收入和支出呈正相关关系,但其净收入没有明显增加。农民的就业形式虽然变得多元化,但是其就业岗位和机会并不多,而且留在农村务工的收入很低,去城市工作又会面临就业难、老人赡养难和小孩上学难等问题。

根据南部县土地流转和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斟酌。第一,由于南部县的地势以山地为主,耕地地块之间的坡度较大,辅助生产活动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机械化生产难度大,难以实现大面积的规模化耕种,所以政府和村级干部应当引导农民理性且适度地进行土地流转。对于某些交通不便,地势不平的地方,应当保留原来的小农经济,以保障农户的基本生活。第二,农民进行土地转出的前提应当是农民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活动,所以政府在引导的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同时,应当为农民提供积极的非农生产培训或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培训。第三,政府应当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至少应当保障农村的小孩教育有保障,老人生活有保障,才能保障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南部县生计小孩
BY THE SEA
南部县蚕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云小孩(上)
懒小孩
南北部飞播造林成苗对比调查研究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生计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选择
绝对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