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的认识和体会

2019-03-29 12:02罗晓琴
商情 2019年5期
关键词:十八大科学发展观立德树人

罗晓琴

【摘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强而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十八大 立德树人

一、立德树人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我国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17年是我国“文革”后恢复高考4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为世界上真正的高等教育大国。但仔细审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状况,如何立德树人、怎样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在不能令人乐观。

十多年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不无忧虑地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先生说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冒”不出来,那么,文科人才的培养又如何呢?早在二十年前,北京大学前校长吴树青先生就大声疾呼“为什么我们没有培养出文科大师?”很可惜没有引起全社会应有的关注。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树人,出自《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不容易。中华民族素有立德树人的传统,特别强调道德精神的弘扬、精神境界的追求;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周易》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准则。“德”成为中国伦理和民族文化的核心理念。

三、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升华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任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以人为本。它倡导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禀赋,激发人的潜能,统筹兼顾人的全面发展。这充分体现和肯定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精神,注重發掘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人格的人文精神。这是对传统教育只将教育对象视为文化知识传承载体的错误认识的颠覆。这是对教育的质疑以及我们的政党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总结、提炼和升华的结果。

(二)立德树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在教育中的重要体现

“立德树人”就其本来含义和使用范围而言,讲的是教育领域中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是指在学校教育中要坚持“育人为本”,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不仅需要伟大的科学理论指导,也需要伟大的思想政治教育配合,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革命任务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党的理论成熟度和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程度。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党历史活动的显著特征和优良传统。因为这件事,可以说,在十八届重大的报告中,胡锦涛的同志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指导方针,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我们的党领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我们党的发展的规律一直很重视意识形态和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教育和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优良传统的体现。

(三)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做人的教育,特别强调人的道德主体精神的弘扬,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礼记·大学》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且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认为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这就是要培养年轻一代具有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的高贵品质,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高度的责任感。

(四)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

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各项教育的地位问题上,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二是在教育的内容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三是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上,坚持育人为本,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中国正处于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型时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在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

(五)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主题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他将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扣好人生的扣子”。他指出: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儿童和青少年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人格、积极情绪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当前社会正处于激烈转变时期,对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了重大挑战,迫切需要注意这些日益增长的危机。

作为教育时代的主题,立德树人必须回应时代的挑战。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从中国的青少年和儿童的发展状况来看,总的来说,这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到还有很多心理和道德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时代的变化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容易导致青少年和儿童主流价值观的丧失。信息网络容易导致幼儿间沟通的减少和道德冷漠;教育很容易使青少年更加注重人才而忽视人。面对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立德树人给予了强烈的回应。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突出了“道德”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突出地位,科学地解释了道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四、实现立德树人的路径

(一)优化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是教育内容是教师可以选择的,建议应将重放到新型的教学方式上,以及对其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上来。首先,把提升道德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教学位置上,而不是停留于传统的理论教学的讲解。第二,优化教育方式,可以尝试采取实践结合理论,通过活动化的情境性的教学方式。其实,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等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能力以及道德行动能力,都需要通过生活化的体验式的学习才能够逐渐内化并养成道德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即人的才智在出生时都是平等的,观念和知识都是后天形成的,由此可见,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很大的影响。在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下,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理论道德方面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政府必须大力弘扬中華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开展切实的道德活动,以良好的道德传统教育当代大学生,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如今,在城市社会的各个角落,通过“崇尚文明、弘扬新风”的年画,将良好的道德传统传播到全社会,是实践道德的体现。对于大众传媒,我们应该弘扬主题,加强积极的报道和积极的教育,使大学生更积极地面对一些积极的事情,这将有助于他们形成乐观的态度。

(三)把立德树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从各个方面开始促进学生的意识形态和道德品质的提高。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不是盲目的统一。其次,在学校营造良好的文明道德氛围,从学校精神和校训入手,让道德文明渗透到学生的心里。最后,创新实践的德育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宣传,要为学生树立一些好的方向标准。

猜你喜欢
十八大科学发展观立德树人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发展探讨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研究综述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