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要不得

2019-03-30 04:26田丽霞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低龄早教上学

○田丽霞

几乎每年高考结束,媒体都会爆出“某某少年考入大学”的消息,引得很多家长艳羡不已。于是,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千方百计地让孩子早上学。结果如何呢?很多提前起跑的孩子没有输在起点,却输在了终点。我认为:提前上学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弊大于利,不能盲目效仿。

体能差,玩不到一块儿

一个28 岁的人和一个30岁的人,体能差别不大;但是,一个3 岁的孩子和一个5 岁的孩子,身体差别就很大,而中小学幼儿园阶段是一个人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

如果一个孩子提前两年上学,就等于把4 岁的孩子放到6岁的孩子中间,且不说心智有无差距,学习是否吃力,单是身体的差距就让孩子处于“弱势”。在游戏和运动中,即使不被排斥在外成为旁观者,也只能是一个跟随者而已。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旁观者”或者“跟随者”心态。

小A 是一个11 岁的男孩,他只上了三年小学,两年初中。所以本该上六年级的他就升入了高中,成为全年级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学生,他根本融不进集体,如驼群中的小羊一般孤单落寞。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每天跑步3000 米。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优美的音乐轻松享受着跑步的快乐。小A 吃力地、迈着大步跑着,满头大汗,还是跟不上队伍、踏不上节拍。您也许会问,为什么不因材施教呢?不让他跑3000 米就可以了。那让他干什么呢?游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升级的,他喜欢的游戏其他同学不喜欢,那些小儿科的玩意人家早已经玩过了;同学们喜欢的游戏他也不喜欢,即使他喜欢,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一类的运动,他也参与不进去。过于悬殊的年龄和身高差异,使他成为校园活动、学生游戏的旁观者!

没有游戏的童年多么无趣!没有童年的人生多么苍白。是谁擦掉了他童年的缤纷色彩?是谁剪掉了他应有的童年呢?据说小A 的父亲是“早教专家”,对早教颇有研究,小A就是他的“早教成果”。

阅历浅,说不到一块儿

这些低龄学生的交往情况如何呢?小A 的班主任说,一开始,同学们觉得好奇,还主动和他交往,时间长了,新鲜劲过去,大家就不再理他了。

仔细分析,这是有原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的快乐在升级,苦恼也在不断升级。十五六岁的男生女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他们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需要互相分享。一个11岁的懵懂顽童能够懂得青春期孩子的心事吗?当然不懂。在同学看来,他就是一个“小屁孩”,充其量把他当成一个小弟弟而已,没有人与他分享自己的秘密。大孩子的心事他不懂;他的心事大孩子懂吗?懂,但不在意。因为他的苦恼别人都经历过,已经看得云淡风轻,觉得无所谓了。所以,这些夹杂在大孩子中的小孩子,心灵是非常孤独的!

一个小女孩连跳两级,9 岁就上了初一,背着大书包独往独来,她不会和同学交往,动不动就哭,她越哭同学就越远离她,甚至斥责她“有什么好哭的”。好心的班主任每天带着她,护着她。有一次,班主任外出开会,还要特意嘱咐代理班主任照顾她。3年中,她就像小尾巴,紧紧地跟在班主任身后,让人既羡慕又怜悯,不禁生出几分担忧:她以后都会遇到这样的班主任吗?

同学是人生的宝贵资源,“铁哥们儿”“闺蜜”,大多由同学“升级”而来,而这些低龄学生恐怕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同学”,他们有的只是“一同上学的人”而已。

当然,低龄学生也有其优势,比如他们一般不会早恋,这一点可以让家长放心。不过,令人担心的是,等到他们该恋爱的时候,他们和同龄人是否有共同语言呢?如果说现在他们是生理年龄错位,因为年龄小、心理幼稚而和同学说不来的话,那么,将来也许就是心理年龄错位了,因为“心理过早成熟”而和同龄人谈不拢了。果真如此,他们是否会成为人生的“独行客”呢?

情商低,学不到一块儿

成长是一个过程,人的接受能力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初中的学生能理解的知识,小学生理解起来就困难;五年级学生能理解的知识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就困难。提前上学有时就会制造理解力和学习内容的错位,让学生在不具备理解力的时候去学习相关知识,结果只能是用巨大的付出换取很小的收获。这不仅剥夺了孩子童年应有的快乐,也剪灭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会种下厌学的种子。

学习不仅需要智商,也需要情商。这些被父母提早送进学校的孩子,在父母全力以赴的教育之下,简单的记忆理解可能问题不大。但是,到了中学阶段,尤其是到高中阶段,需要深入理解的内容越来越多,他们的生活阅历不足、理解能力不强的缺点就会暴露出来。很多年龄偏小的孩子,在理解分析、鉴赏品味、概括总结方面显得非常吃力。试想,一个十五六岁的高中生理解《致橡树》《我愿意是激流》《孔雀东南飞》《杜十娘》《林黛玉进贾府》并不难,而一个11 岁的孩子理解这些,就不那么容易了。《致橡树》中主人公的独立思想、《我愿意是激流》中主人公的牺牲精神、焦仲卿的无奈、杜十娘的怨恨无助、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那心有灵犀细腻微妙的情感,他懂吗?我们只能说“也许懂”。

这些低龄学生总是在不可能懂的年龄去学需要懂的知识,结果是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事倍功半,他们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童年的快乐。

花开应有时。成长是一个过程,不能够剪辑也不能跨越。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综合的过程,学习课本知识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而已。做人、做事,包括阅历的增加、情感的成长,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只是有的是显性的,列在课表上;有的是隐性的,藏在日常生活中、快乐游戏中、相互交往中、冥想呆坐中,甚至就蕴藏在四季轮回、花开花谢的自然变换中。

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些孩子智力超常,心智早熟,对这些孩子要因材施教,不拘一格。但是大多数孩子还是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切忌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否则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切记:提前起跑的结果可能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猜你喜欢
低龄早教上学
借助传统节日培养低龄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低龄儿童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农村早教:为了起点的相对公平
A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上学啦
早教QA
早教QA
早教真那么神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