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

2019-04-01 10:23王家槐
法庭内外 2019年3期
关键词:王致和商标权老字号

王家槐

在进入 2000 年以后,王致和企业飞速发展,声誉日隆,不断拓展版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其中,既有企业基于自身的发展主动制定的战略规划,也有应对国内外侵权行为展开的自卫反击。2006 年,王致和走出国门,打赢了“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该案在当时响彻全国,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新闻联播、新闻30分、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海外华人等媒体纷纷用专题的形式报道这一新闻。一时间,王致和名声大振,收获了极佳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那么,这“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究竟是怎样的来龙去脉呢?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王致和拓展国际市场以来,先后在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王致和”商标,为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开山铺路,占地扎营。2006 年 7 月,王致和公司意外发现“王致和”旗下的腐乳、调味品、销售服务等三类商标已被一家名叫欧凯的德籍华人公司于 2005 年 11 月 21 日注册申请,并在 2006 年 3 月 24 日起开始公示。随即,王致和远在德国的经销商也证实了这个噩耗:王致和的商标确确实实被别的公司抢注了!!

早在 1985 年,王致和就已经在国内注册了“王致和”商标,为发展这个品牌奠定了法律基础。在王致和的发展规划中,到国外进行商标注册是必经之路,但是没有想到,居然会有人抢先一步。这个事情对于整个企业的影响非同小可,要知道,德国是欧盟成员国。如果对方在德国的抢注是合法的,那么就等于它被欧盟的所有成员国都认定为合法,而正牌的“王致和”反而成了山寨货,企业在欧洲市场的所有推进工作都成了“侵权”。

众所周知,商标作为企业为公众所熟知的重要标识,时常面临遭遇抢注的风险。尤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商标遭遇国外抢注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面对这种海外侵权,中国企业通过法律诉讼途径来维护自身商标的合法权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类纠纷中,中国企业不仅可以依据《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等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来保护自己的商标权,还可以依据侵权人所属国家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对知名品牌进行抢注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由提起诉讼。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诉德国欧凯公司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就是通过法律诉讼夺回商标的典型案例,也是中国企业遭遇海外商标抢注而维权成功的首个典型案例。

那么,这个欧凯公司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它又为什么要抢注王致和的商标呢?王致和经调查了解到,德国欧凯公司是由柏林一位德国籍华人开办的百货公司,其主要经营来自中国的食品。中国的王致和腐乳、老干妈辣椒酱、洽洽瓜子等都是欧凯公司的主要销售产品。说到欧凯抢注商标的初衷,王致和的德国律师一语道破欧凯公司的企图:欧凯公司在德国享有商标权,王致和如果进军德国市场,欧凯就能获得大笔的商标授权费。对欧凯来说,这可是一笔意外之财。利益驱动使然,2005年 11月,该公司向德国商标专利局申请注册了与“王致和”一样的商标标识。

得知商标被抢注,王致和公司立即联系中德双方的律师,打算向对方讨要商标权。2006 年 8 月,王致和的代理律师向欧凯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欧凯公司立即停止使用“王致和”商标,并限期交涉;同时通知欧凯公司的货运商,要求其停止向欧凯公司继续供货。欧凯公司收到律师函后,在限期内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但是暗暗对王致和进行了试探,企图用“王致和”商标作为筹码换取一定的利益。随后,王致和公司接到欧凯公司运营商中咨货运公司的电话称:王致和想要拿回商标,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对方蛮横无耻的态度,却也早在王致和的意料之中。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并为今后开拓欧洲市场打下基础,王致和公司委托了中方、德方资深律师共同组成的律师团队,经过充分的准备和证据收集,于2007 年 1 月 25 日向德国慕尼黑地方法院递交了起诉书,请求法院判决欧凯公司停止使用“王致和”商标和标识,同时依法撤销欧凯公司在德国商标局抢注的“王致和”商标并予以赔偿,对其侵权行为进行处罚。2007 年 1 月 26 日,慕尼黑地方法院正式受理了此案。

2007 年 8 月 8 日,王致和公司诉德国欧凯公司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在慕尼黑地方法院的知识产权庭开庭审理。庭审当中,双方代理律师进行了激烈地交锋,双方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1. 王致和公司主张欧凯公司是商标恶意抢注,欧凯公司则强调商标是在德国合法注册;2. 王致和公司主张对“王致和”商标标识享有著作权,欧凯公司则提出争议标识是通用的“中国古代士兵头像”;3. 王致和公司认为欧凯公司违反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欧凯公司则辩称其注册的“王致和”商标是对自己的保护。

庭审过程中,欧凯公司是否是恶意抢注成为了双方争论的最大焦点。欧凯公司提出王致和集团的标识是通用的“中国古代士兵头像”,不能作为商标使用。对此,王致和认为,自己的图文结合商标标识是王致和集团特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黄维教授设计的,王致和通过合同的方式获得了此标识在中国的著作权,也就是版权。按照国际《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在一个成员国享有著作权的权利人,在其他成员国中也同样享有著作权。中国和德国都是公约的成员国,因此王致和集团在德国也享有对该标识的版权。由于欧凯公司抢注商标的标识与王致和享有版权的标识一模一样,因此欧凯公司的行为侵犯了王致和集团在先的著作权,这也是王致和要求法庭撤销欧凯公司抢注商标的重要理由。

以侵犯著作权来打商标抢注案,在知识产权界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案子。比如说一方对一个作品享有著作权,别人只要拿着你的图案去注册,就会侵犯你的权利。通常这种商标是会被撤销的。所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著作权与商标权冲突的问题。

不过国际法早有规定:著作权的权利永远早于商标权,因为著作人在完成作品后就直接享有了著作权,不需要进行登记。但商标权必须在拿到了商标权证后,企业才享有权利。里面有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企业有权申请商标,但该企业拿去申请商标的这个图案不能侵犯别人的著作权。

举个简单的例子:画家画了一幅画,画家就对这幅画享有了著作权,可是某人没有经过画家的同意,就拿着画去申请商标了,这就触犯了人家的著作权。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商标申请人是不会构成侵权的。就是如果企业申请商标使用的图案和著作权人不完全相同,就不会构成侵权。比如企业将一幅画中的一个图案申请成了商标,这种情况不算侵权。但是本案中,德国欧凯公司抢注的商标跟王致和的商标完全一致,所以这就确实构成了侵权。

2007 年 11 月 14 日,慕尼黑地方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禁止欧凯公司在德国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依法撤销欧凯公司抢注的“王致和”商标。

2008 年 2 月 25 日,欧凯公司向慕尼黑高等法院提出上诉。慕尼黑高等法院于 2009 年 1 月 22 日开庭审理,法庭上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1. 欧凯公司认为该公司的商标注册,与王致和公司并不存在竞争关系,欧凯公司方面负责销售,而王致和负责生产,二者之间没有产生竞争。但法院认为这种理由并不成立,因为虽然从实践上说,目前欧凯公司没有展开生产,但从逻辑上讲,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欧凯公司可以独立生产带有王致和商标的产品并销售。2. 欧凯公司认为,由于王致和公司在德国没有进行市场销售活动,因此根据德国商标法的规定,欧凯公司的这种抢注行为并不违法。但王致和公司的律师认为,王致和公司在德国的销售行为是存在的,因为目前在德国销售的产品都是来自于王致和公司的分销商,根据王致和公司与负责销往欧洲和德国的分销商所签订的合同,证明了这种销售关系的存在。因此,欧凯公司的上述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

2009 年 4 月 23 日,慕尼黑高等法院作出终审宣判:判决欧凯公司不得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否则将处以 25 万欧元的罚款或对主要负责人处以6个月的监禁;判决欧凯公司注销其恶意抢注的“王致和”商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诉讼过程中,王致和集团已经在德国申请注册了“王致和”商标,因此欧凯公司抢注的“王致和”商标被依法撤销后,王致和集团的申请将顺利被核准,使“王致和”商标回归王致和集团。

经历了长达近3年的维权历程,“王致和”商标抢注案终于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迎来了一个最终结果。此案暂告一段落,但由此所带来的思考却远未停止。此案件应该引起中国企业界的高度重视,知名企业、老字号要加强商标维权,加强商标的海外注册。

据了解,欧凯公司除了注册王致和的商标以外,他们还在德国注册了洽洽瓜子、老干妈辣椒酱、白家方便粉丝等三家企业的商标。王致和胜诉之后,白家粉丝新闻发言人胡远强表示:“听到王致和获胜的消息,我们很受鼓舞,这给我们的商标维权树立了榜样和信心。”据胡远强介绍,此前欧凯公司也在德国抢注了白家粉丝的商标,希望以此获得白家粉丝在德国的独家代理权。为此白家粉丝曾和欧凯公司进行过多次沟通,但最终协商未果。有了王致和胜诉案做榜样,白家粉丝坚定了信念,表示会继续和德国欧凯公司进行沟通,如果沟通无效一定会采取法律手段。

尽管“王致和”商标维权案被称作是“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但实际上我国老字号在海外被抢注的事件早已不是个例。此前,早有“狗不理”“北京同仁堂”等商标在国外遭抢注,不仅影响了老字号的声誉,也给企业走出国门设置了障碍。上世纪 80 年代,著名的“天坛”牌茶叶和“五星”牌啤酒分别在加拿大和北美被抢注,为此后者只好在北美用“九星”商标销售;2003 年,天津食品品牌“桂发祥十八街”在加拿大被一家华人开设的公司抢注,由此引起不小风波。

这个现象有必要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和反思:知名企业、老字号必须要加强商标的海外维权和注册。商标注册在很多国家都是秉承注册在先的原则,所以中国的知名企业、老字号一定要具备长远眼光,到外销产品比较多的国家进行商标注册。

王致和胜诉是中华老字号企业海外维权获得的首次成功,带给业界其他老字号企业不少经验教训。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目前海外企业在中国申请的商标注册达 13 万例,而中国企业海外注册只有 8607 例,这就凸显出中国企业海外商标保护意识的淡漠。正是这种淡漠,使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不断成为受害者。据加拿大媒体报道,从加拿大知识产权局的在线商标数据库中可以看到,已有超过 60 个中国知名商标被人抢先在加拿大申请了商标注册,其中包括中投、五矿、搜狐、王老吉,甚至中国银行等。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现在国内的很多老字号自身存活状态并不好,以为能在国内做好就不错了,缺乏保护品牌的忧患意识。还有许多企业因担心成本问题,不愿在海外商标注册方面多耗费人力、财力,往往将一切委托客户或承包商操作,为其留下了可钻的空子。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国内企业商标被抢注的情况多发生于国内企业在国外的产品经销商和代销商之间。他们之所以要抢注,就是看到了国内企业商品在当地的市场。要防止他们恶意抢注商标,可在合作协议里对商标权进行保护,约定对方不能抢注自己的商标,否则要承担责任。

当然这种合同只是限定经销商和代理商的做法,并不能限制其他人的抢注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在产品出口国注册商标。现在中国加入了不少国际公约,按照这些公约的规定,中国作为成员国,商标权人在中国注册商标后,会在其他成员国享有一定时间内的优先注册权。同时商标权人还可以委托国内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进行国际注册,进行国际注册后,企业在一国注册的商标可以得到其他成员国的承认。

王致和打赢的这场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其意义远不止这一个企业维护了自身权益这么简单。它带给整个行业乃至全国所有企业以深刻的警示。我国的企业还是应该树立长远眼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华老字号走出国门,企业应尽早为自身向海外发展做好基础工作,树立强烈的防范意识,保护自身的品牌价值,通过法律程序,完善在知识产权、商标权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否则损失可能不可估量。

猜你喜欢
王致和商标权老字号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鑫炳记太谷饼: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TEST OF TIME
TEST OF TIME
海峡两岸商标权的刑事保护:立法评述、相互借鉴与共同展望
商标权滥用的司法规制
商标权的刑法保护完善
王致和:打造舌尖上的方寸文化
论商标权的边界
王致和商标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