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4-02 05:52张鲲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石术胆道胆囊

张鲲鹏

胆囊结石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和常见疾病。胆囊切除术一直是胆结石治疗的黄金标准,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胆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1]。随着腹腔镜和胆道镜等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两者通常联合用于治疗,本研究分析了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3.78±10.1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3.71±10.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所有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三孔法操作 ,气腹 10~15 mm Hg(1 mm Hg=0.133 kPa)并进行穿刺腹腔镜探查以观察胆囊的情况,腔镜探查,如胆囊粘连需要先进行松解。纱布放在胆囊下方的Winslow孔中,放置自制的标本袋,切口的大小可以基于结石的大小,并且切口的方向平行于肝脏边缘。精确的电凝可以止血并吸收胆汁。如果胆囊中有单个或大量的异形结石,应直接用石钳取石头并放入标本袋中,以免损伤胆囊粘膜。用生理盐水冲洗液将结石冲出。最后,将胆囊腔从剑突下的切口插入胆道镜。用石篮取出残留的石头。胆道镜反复探查胆囊腔,确保无残石。退出胆道镜。使用4-0可吸收线缝合胆囊切口,包埋肌浆层,注意不要损伤血管[2,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 ,最低 0 分 ,最高 10 分 ,分值越低则越好 ),手术前后患者生理功能、睡眠质量、心理情感功能、社会适应性评分(每一项生活质量的评分最低0分,最高100分,分值越高则越好),胆漏、出血、腹腔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结石完全清除;有效:症状改善,结石基本清除;无效:未达到以上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4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2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理功能、睡眠质量、心理情感功能、社会适应性评分比较 手术前,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睡眠质量、心理情感功能、社会适应性评分分别为(44.89±5.13)、(48.78±5.02)、(41.22±5.14)、(45.62±4.42)分 ,手术后分别为(59.25±8.10)、(59.13±6.10)、(61.11±5.21)、(57.14±6.14)分;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睡眠质量、心理情感功能、社会适应性评分分别为(44.01±5.12)、(48.79±5.34)、(41.52±5.55)、(45.52±4.10)分 ,手术后分别为 (83.21±8.65)、(84.51±6.14)、(85.21±5.54)、(82.21±6.21)分。手术前 ,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睡眠质量、心理情感功能、社会适应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睡眠质量、心理情感功能、社会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分别为(23.43±1.21)ml、(55.24±2.61)min、(5.25±1.21)d、(2.44±0.21)分 ,均优于对照组的 (34.02±3.12)ml、(83.22±13.21)min、(6.61±2.59)d、(5.10±0.2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胆漏、出血、腹腔感染各有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胆漏、出血、腹腔感染分别有2例、4例、4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三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和胆囊切除术是微创胆结石切除的理想方法。优势在于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且有微创性,且伤口较小 ,术后恢复快 ,基本无瘢痕 ,可提高美观度 ,手术后胆囊收缩恢复良好,可充分发挥胆囊正常生理功能,减少消化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于胆囊结石的清除率高,可达到开腹手术清除的效果[5,6]。朱载阳等[7]的研究显示 ,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9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腹腔外微创保胆取石术。由此可见,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安全、有效,具有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是微创保胆取石术的理想手术方法。

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观察组进行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结果显示,观察组生理功能、睡眠质量、心理情感功能、社会适应性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患者疼痛评分手术并发症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胆囊结石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疗效非常理想,可有效降低胆漏、出血、腹腔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率,减轻手术创伤,加速患者手术后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石术胆道胆囊
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及手术护理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留置输尿管导管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哪些胆囊“要不得”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