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体会

2019-04-02 05:53何春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排空血肿死亡率

何春玲

CT引导脑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在上世纪80年代应用于脑出血治疗,该治疗方式理想,创伤小,预后好。而现在该技术得到了改进,越来越成熟,临床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在治疗的时候,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高血压脑出血主要在高龄群体和高危群体出现,患者开颅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无法接受全身麻醉治疗。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是非常合适的治疗方式,患者不需要全身麻醉,可以有效地清除血肿,快速解除血肿威胁,挽救患者的生命。该种手术的死亡率约为10%,而保守治疗和直视手术的死亡率达到了30.0%~40.0%。因此本院就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方式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使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5.9±14.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9±13.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控, 及时进行血肿引流护理。患者意识不清需要调整为侧卧, 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协助患者翻身, 防止引流管被挤压。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患者入院后, 经过头颅CT扫描检查, 确定病灶靶点后, 尽快为患者安排手术。术后综合护理方法如下。①注射尿激酶后护理。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监控, 观察生命体征, 判断患者是否有在出血和脑疝等症状。术后24 h内是颅内再出血的高发阶段。②血肿腔引流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固定引流袋和引流管, 检查活动度,防止管内液体回流, 并且避免引流袋位置过低, 引起血肿腔负压, 导致患者在出血的几率增加。③预防再出血护理。a.体位(卧位)护理。术后为患者使用软垫支撑头部, 血压平稳后, 可以将床头抬高30°, 促进静脉回流。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小幅度的进行肢体活动, 不要快速翻身, 家属协助患者完成。护理人员为患者舒适度进行询问, 避免患者因为躁动导致出血, 叮嘱患者家属对患者的体位情况进行监督。b.控制高血压。术后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 避免患者的在出血风险性, 术后患者的血压有突然上升的情况存在, 会导致患者的再出血。需要对患者的术后血压情况进行动态的监控, 要求收缩压控制在20~21 kPa, 舒张压控制在12~14 kPa。用药前,对药物的浓度和静脉滴注速度进行斟酌, 让患者的血压缓慢下降, 防止心肌供血受到影响。c.排尿、排便护理。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 胃肠蠕动缓慢, 很容易导致患者便秘。因为高血压患者不能够用力排便, 所以需要为患者进行低压灌肠。留置导尿管排尿, 对尿液的出入量和颜色性质等进行观察, 做好导尿管护理。d.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将患者的稳定情绪和血压控制重要性告知患者家属, 让其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管理, 防止过悲过喜。护理人员和患者积极的沟通, 协助患者建立信心, 改善情绪状态。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分布情况、ADL 分级[2,3]、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分布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2例患者<12 h 拔管 ,14例患者 12 h~3 d内拔管 ,7 例患者 3~5 d 拔管 ,7例患者>5 d拔管;对照组中1例患者<12 h拔管,7例患者12 h~3 d内拔管,15例患者3~5 d拔管,7例患者>5 d拔管;观察组患者<3 d拔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ADL分级比较 术后6个月复查,观察组患者的ADL分级为Ⅰ级6例,Ⅱ级11例,Ⅲ级4例 ,Ⅳ级 6例,Ⅴ级3例;对照组患者的ADL分级为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13例,Ⅳ级4例,Ⅴ级6例;两组患者的ADL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分布情况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ADL分级比较(n)

2.3 两组患者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2例(6.67%)死亡,5例(16.67%)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2例(6.67%)死亡,12例(40.00%)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5)。

3 讨论

根据国内外研究,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为7.8%,而国内的一些研究显示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为11.9%[4]。本次研究显示,通过综合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6.67%,说明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治疗效果提升。也有研究显示脏器功能障碍会引起患者心力衰竭和消化道出血,也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5]。因此临床中应该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关注,积极的预防。

围手术护理期间,把关前需要进行夹管实验,防止梗阻性脑积水导致脑疝,增加患者的死亡率[6]。并且,要关注患者的体位关系和术后再出血,调整好患者的体位,避免因无意识状态的活动而增加出血发生率[7]。出血量>60 ml则说明有腔隙存在,患者的脑组织受到血管和组织的牵拉而再出血。早期的康复锻炼可以结合按摩和针灸的等物理方式来进行干预 ,促进效果提升[8]。

综上所述,接受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效果理想,临床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

猜你喜欢
排空血肿死亡率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疗效的价值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一种方便排垢排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探讨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