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干预效果观察

2019-04-02 05:53杨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出血肢体

杨柳

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这种病情相对而言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较为迅速,临床预后较差,所以病情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针对于此分析优质护理对于老年脑出血患者进行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并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84例老年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 每组42例。常规护理组中男女比例为22∶20;年龄61~82岁, 平均年龄(72.5±7.4)岁。优质护理组中男女比例为25∶17;年龄60~83岁, 平均年龄(71.6±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被确诊为老年脑出血患者, 出血时间<1 d。排除存在认知障碍、精神类病症的患者;排除存在脏器功能缺损和免疫系统病症的患者;排除临床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患者。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优质护理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案进行护理,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心理干预 开始治疗的时候主治医生需要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和顾虑, 帮助患者答疑解惑。将护理方案和康复训练计划告知患者, 并且将预期效果告知患者与家属, 同时也将在干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 以便于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2.2 前期肢体训练 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需要在患者病情稳定时进行, 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案, 首先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摆放, 需要将软枕放在患者的肩部、背部和两腿之间, 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压疮等相关并发症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改善静脉血栓, 减轻后遗症对患者肢体的影响[1]。

1.2.3 定时翻身护理 因瘫痪肢体的肌肉松弛导致患者存在静脉回流不畅, 很容易使患者出现水肿状况。所以对患者护理时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定时进行翻身, 更换体位以健侧卧位为主, 每隔1 h对患者进行一次翻身, 避免在翻身的过程中用力牵拉患肢导致患者肢体出现压迫, 每次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的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关节功能[2]。

1.2.4 无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 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护理,在患者发病后次日为患者进行相关指导, 对患者进行被动的运动。首先对患者头部进行按摩, 选择采用拇指揉捏, 对患者上肢进行弹指法按压, 合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调整按压的力量。对患者的按摩时间<30 min/次, 按摩1次/d。

1.2.5 练习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肢体训练, 患者要做好站立、步行等各项运动, 注意不能操之过急, 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 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首先可以借助拐杖和扶手等对患者进行简单的练习,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血液的循环, 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注意以患者的耐受为主,同时应该不断坚持。需要避免运动过大导致患者脑出血再发的情况出现, 对患者进行相关的锻炼过程中首先坚持以基础的生活功能锻炼为主, 比如指导患者穿衣、进食、洗漱和如厕。

1.2.6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时候, 患者必须进行简单的被动训练, 按照从大关节到小关节的顺序进行相关的按摩, 保证按摩的力度和频率适当,适当地选择采用针灸和理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 对神经功能进行刺激, 保证患者肢体的灵活, 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等。不断强化对患者肢体功能的锻炼, 变被动为主动训练,使患者能够在床上简单地进行一些主动的躯干部位训练, 有助于对患者的躯干部位和肌肉的恢复, 对于患者的关节弹性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 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干预效果参考文献[3]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生活质量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分数越高, 干预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效果比较 常规护理组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0.95%(34/42);优质护理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24%(40/42)。优质护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6,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12/42),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2,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比较优质护理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4.6±6.4)分, 常规护理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3.8±4.4)分, 优质护理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56,P<0.05)。优质护理组干预后的肢体功能评分为(72.4±6.9)分, 常规护理组干预后的肢体功能评分为(65.8±5.7)分, 优质护理组干预后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79,P<0.05)。

3 讨论

脑出血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脑部疾病,这种病情是因为脑实质内血管因非创伤性原因而导致的一种出血病症,病症发病较急,没有任何前期症状,会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最近这些年因为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再加之不良生活饮食的影响,使得这种病症发病率大大提高[4-6]。

本文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组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95%(34/42);优质护理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40/42)。优质护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6,P<0.05)。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12/42),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2,P<0.05)。优质护理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4.6±6.4)分,常规护理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3.8±4.4)分,优质护理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56,P<0.05)。优质护理组干预后的肢体功能评分为(72.4±6.9)分,常规护理组干预后的肢体功能评分为(65.8±5.7)分,优质护理组干预后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79,P<0.05)。主要是因为优质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主要重视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在护理的过程中进行心理指导,能够确保患者最大程度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脑出血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配合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了干预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脑出血肢体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