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04-02 05:53卢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卧床循证溶栓

卢文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一种常见疾病,伴随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得到有效进步,溶栓治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较好效果。但临床调查表明,溶栓治疗后患者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1],因此,临床需要加强必要的护理干预,使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2]。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予以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 所有患者都在发病后2~6 h就诊, 均在溶栓治疗后出现心律失常。将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4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38例,女16例;年龄最小41岁, 最大73岁, 平均年龄(62.06±4.54)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39例, 女15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5岁, 平均年龄(62.23±4.7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下床活动与药物干预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具体如下。①监测生命体征:大部分心肌梗死患者于心肌梗死发病后1~2周内会产生心律失常的表现,尤其是于发病当天出现心律失常的可能十分明显,症状表现为头痛与昏迷等,所以患者入院后需对其临床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如果出现心律失常的常见表现,需马上通知医师进行针对性处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②饮食护理: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多食低脂肪、低盐以及低胆固醇类食物,禁止食用辛辣食物,戒烟戒酒,少食多餐,防止对病情造成影响。③环境护理: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帮助患者改善紧张情绪,使其睡眠质量显著提高,使其对陌生环境带来的焦虑与恐惧情绪得到充分缓解,进而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升,以确保治疗工作顺利开展。④心理护理:心肌梗死患者通常因为对环境不够了解,再加上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如紧张以及恐惧等,导致病情不断恶化,所以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地和患者沟通与交流,对患者的疑问耐心解答,注意态度和蔼;可介绍成功病例,充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进而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⑤康复训练:科学的运动可改善病变动脉,促使血流顺畅,有效降低心绞痛发生率,所以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如果没有出现心律失常与胸部疼痛,可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选择运动量较小的形式,如散步等,使患者动脉硬化情况明显改善,如果运动过程中产生不适,需马上停止训练,防止病情恶化。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分为1、2、3、4级)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85分为非常满意 ,65~85 分为一般满意 ,<65 分为不满意[2],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7.41%(4/54),低于对照组的 40.74%(2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4128,P=0.0000<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7例,满意21例,不满意16例,护理满意度为70.37%(38/54);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34例,满意19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8.15%(53/5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7078,P=0.0000<0.05)。

2.4 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间为 (3.38±0.56)d,住院时间为 (13.36±1.47)d,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为(2.47±0.45)d,住院时间为(10.75±1.17)d;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3083、10.2085,P=0.0000、0.0000<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x-±s, d)

3 讨论

心肌梗死就是机体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合并症,其中心律失常十分常见。有关报道表明,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后,发病60 min内病死率可达65%左右。所以,寻找一种合理的干预方法,使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十分必要[3]。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比常规护理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转换护理人员的护理思维,为患者提供系统的临床护理,使护患关系充分改善。循证护理就是护理人员与自身护理经验、患者病情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效结合的一项护理工作,重点为观察患者的病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一定时间内处在心律失常的高发期,这个期间需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认真观察,进而对异常情况做到尽早发现与处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考文献[4]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改善其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出现,使患者的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猜你喜欢
卧床循证溶栓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研究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