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柴胃苏胶囊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对消化道溃疡疗效及血清VEGF、bFGF因子的影响观察

2019-04-02 09:15佟延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2期
关键词:艾司奥美拉唑消化道

佟延新

消化道溃疡是临床常见消化道系统疾病,现在研究[1]普遍认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胃蛋白酶、胃酸的消化作用是诱发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原因。由于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彻底消除H.pylori感染也成了治疗消化道溃疡的关键环节。但是消化道溃疡极易复发,这也是临床治疗面临的棘手问题。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可促进修复上皮组织进而使溃疡创面愈合。溃疡愈合的质量是影响溃疡复发的重要因素,研究[2-3]已经证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及促进愈合过程中作用显著。随着中西医结合理念的传播,人们对中医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而目前中医治疗消化道溃疡的资料甚少。故此,为进一步提高消化道溃疡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探讨了参柴胃苏胶囊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对消化道溃疡疗效及观察了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血清VEGF、bFGF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确诊并治疗的13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65例。

中西医组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5.6±13.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7±1.6)年,溃疡直径0.7~1.8 cm,溃疡位置:胃溃疡21例、球部溃疡37例、复合型溃疡7例;溃疡分期:A1期29例、A2期36例。西医组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8.0±12.4)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0±1.9)年,溃疡直径0.6~1.7 cm,溃疡位置:胃溃疡23例、球部溃疡36例、复合型溃疡6例;溃疡分期:A1期25例、A2期40例。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溃疡直径、溃疡位置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

1.2 病例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所有纳入本研究的消化道溃疡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②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嗳气、纳差或黑便、呕血等;③溃疡分期A1期~A2期;④治疗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纳入患者为首诊患者或至少经过2周的药物洗脱期;⑥研究实施前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急性炎症的患者;③合并腹主动脉瘤、消化道巨大憩室的患者;④近2周未使用抗生素及治疗消化道溃疡相关药物史。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44021518,广州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 g,每天2次;克拉霉素(国药准字H10970032,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次500 mg,每天2次+艾司奥美拉唑(生产批号:1303068,阿斯利康制药)每次20 mg,每天2次。1周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

中西医组西医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参柴胃苏胶囊(国药准字Z20000060,上海玉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粒,每天3次。1周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

1.4 血清VEGF、bFGF等因子检查方法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mL,室温静置1 h,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置于-80 ℃冰箱保存待检。应用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VEGF、bFGF、NO、NOS进行测定。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胃溃疡的愈合情况,愈合:糜烂、溃疡病灶消失或仅仅留下瘢痕;好转:患者的糜烂或溃疡面积与治疗前比较有所缩小,缩小程度≥50%;无效:患者糜烂或溃疡面积与治疗前比较,范围缩小<50%[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因子的水平差异。记录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中西医组和西医组临床效果比较

中西医组患者的愈合率66.15%显著的高于西医组的4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中西医组和西医组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NO、NOS、VEGF、b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NO、NOS、VEGF、bEG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中西医组患者的血清NO、NOS、VEGF、bEGF水平显著的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清NO、NOS、VEGF、bEGF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中西医组有2例患者出现便秘、头晕,西医组有4例出现便秘、1例腹胀,因不良反应程度均不明显,所以未对患者进行减量或对症处理,患者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359,P=0.244)。

3 讨论

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空肠、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以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均可发生溃疡,且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因而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5-6]。本病可导致患者周期性或规律性上腹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状况和生活质量,且本病常伴有H.pylori感染,常造成溃疡复发[7]。此外,消化道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8]。因而消化道溃疡应注意早期治疗并最大限度地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及降低复发率。

溃疡愈合的质量是影响溃疡复发的重要因素,翁锐强[9-10]等研究发现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与溃疡的愈合质量关系密切。VEGF是一类具有多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可参与溃疡的修复过程,并可与其他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促进细胞外基质聚集[11-12]。另外,VEGF还可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形成、成分改变及修饰,它在细胞间及细胞黏附的作用明显,极大地促进了血管再生及组织的修复,进而促进了溃疡的愈合及组织的生成[13-14]。正常的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少量的bFGF,可促进有次分裂而作用于组织修复细胞,缩短细胞代谢周期,促进细胞的分裂及增值[15-16]。另外,bFGF还可促进溃疡组织修复期的组织形成。因而消化道黏膜的VEGF、bFGF的表达水平对提示溃疡的愈合质量意义重大。

现阶段主要通过三联疗法治疗上消化道溃疡,本研究采用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艾司奥美拉唑[17-18]。三联疗法虽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一定复发率,降低了治疗效果。随着中西医结合理念的传播,人们对中医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中医认为胃以降为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19]。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组患者的愈合率66.15%显著高于西医组的47.69%。上述结果说明三联疗法加用参柴胃苏胶囊治疗后可显著提高消化道溃疡的愈合率。进一步对血清因子检查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NO、NOS、VEGF、b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4周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中西医组患者的血清NO、NOS、VEGF、bEGF水平显著的高于西医组。上述结果提示加用参柴胃苏胶囊治疗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NO、NOS、VEGF、bEGF水平,其机制考虑与参柴胃苏胶囊内含多种中草药成分,如香附、茯苓等,经药理学证实均具有改善氧化应激等作用有关[20-21]。

本研究应用的参柴胃苏胶囊含有香附、紫苏梗、木香、茯苓、香橼、陈皮、麦芽、佛手、甘草、甜菊苷等多种成分。香附、紫苏梗、茯苓有行气散邪、理脾降逆之功效;佛手、陈皮可疏肝增益、健胃消食[22];甜菊、甘草有补中散湿、益脾养血之能[23]。全方合用共奏理脾健胃、散邪生正、行气散瘀之功效,达到顺气、降逆、止痛及益胃的目的。且中西联合与单纯西医比较未见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均为轻度,不影响治疗进行及病情的改善,提示联合使用参柴胃苏胶囊具有满意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参柴胃苏胶囊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对消化道溃疡疗效更显著,同时可以显著的提高血清VEGF、bEGF水平,但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如样本量较小,且随访周期较短,有待后期完善以得到更为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艾司奥美拉唑消化道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老年失眠症患者艾司唑仑治疗前后睡眠脑电Quisi及失匹性负波观察
35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艾司洛尔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