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中辅助性T细胞22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2019-04-02 09:15王云朱星枚罗玉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2期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因子原发性

王云,朱星枚,罗玉梅

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两类,前者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近几年肝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国内原发性肝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1]。原发性肝癌浸润和转移性强,恶性程度高,对人类危害性较大,其发生、进展属多因素多阶段复杂过程,与大量免疫细胞、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有关。免疫细胞的一种-Th22细胞,是一类T辅助细胞,最新研究结果显示,Th22细胞对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在某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牛皮癣、哮喘等)中,Th22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慢性疾病的症状恶化速度[2]。有报道称Th22细胞具有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 22,IL-22)合成功能,IL-22可以在机体出现炎症时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免疫预防作用[3]。本研究探讨了肝癌患者中辅助性T细胞22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肝癌组),纳入标准:①与《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4]中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相符,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②入院前3个月内及手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抗HBV病毒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炎症以及其他系统慢性炎症患者。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实验方法

选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Th22细胞水平,抽取患者5 mL外周静脉血,冷藏备用。将450 μL样本置于24孔板内,滴入等量1640培养液,滴入1 μL蛋白运转抑制剂Golipug,置于4 ℃温箱内孵化5 h,收集细胞,置于试管内,滴入4 μL FITC标记的抗人CD4,振荡,避光孵化10 min,PBS洗涤,滴入5 μL PE标记的抗人IL-22,PBS洗涤并重悬,选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IL-22检测参照ELISA法,试剂盒由上海生工提供,操作根据相关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比较肝癌组、对照组两组外周血Th22细胞、IL-22水平。观察不同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HBV感染、AFP水平(采取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Th22细胞、IL-22水平差异,分析有差异的项目与Th22细胞、IL-22的线性相关性,同时观察Th22细胞、IL-22的线性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外周血Th22细胞、IL-22水平比较

肝癌组外周血Th22、IL-22水平分别为(7.21±1.41)%、(810.45±104.5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15±0.64)%、(220.61±90.04)pg/mL(t=29.228,t=38.236,P=0.000,P=0.000)。

2.2 外周血Th22细胞、IL-22水平与患者病理特征关系

肿瘤直径≥5 cm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和IL-22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患者(P<0.05);有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明显高于无HBV感染患者(P<0.05)。见表2。

表2 外周血Th22细胞、IL-22水平与患者病理特征关系±s)

2.3 相关性分析

将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IL-22、肿瘤直径、HBV DNA载量及AF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h22细胞与IL-22呈正相关(r=0.515,P=0.000);外周血Th22细胞、IL-22与肿瘤直径均呈正相关(r=0.366、0.351,P=0.000、0.000),见图1~3。

图1 Th22与IL-22的线性相关图

图2 Th22与肿瘤直径的线性相关图

图3 IL-22与肿瘤直径的线性相关图

3 讨论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因此,临床诊断的肝癌患者多为中晚期肝癌。本病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肝区疼痛、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部分患者有低热、黄疸等症,部分存在远端转移患者,还将出现转移灶相关症状[5]。目前临床上对于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等。而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发展的主要趋势[6],因此寻找靶向药物及治疗方式成为重要的临床课题。Th22细胞亚群是新发现的一类CD4+T细胞亚群,为L-10细胞因子家族中一员,由IL-10受体2和IL-22受体1组成的跨膜异源二聚体受体(IL-22受体)可完成其信号传导。IL-22受体1表达于人的皮肤、肾脏、肝脏、胰腺等特定器官,而T、B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则缺少IL-22受体1的表达,IL-10受体2则广泛表达于人体各类细胞中[7]。Th22细胞亚群分泌白细胞介素-22、白细胞介素-13、白介素-6等细胞因子,而不产生干扰素-r、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7[8]。目前,临床研究证实,IL-22大部分由Th22细胞分泌,少部分由Th17细胞分泌,参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8]。另外,Th22细胞效应分子IL-22可介导炎症反应、肿瘤等病理过程,在机体免疫调节、宿主防御及组织修复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癌组外周血Th22、IL-22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肝癌患者体内Th22细胞经分泌IL-22 参与调节肿瘤免疫机制、病理过程;而通过分析外周血中Th22细胞与IL-22水平的相关性,发现Th22细胞与IL-22呈正相关,证实了这一结论。邹美银[12]等发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组外周血中Th22细胞表达频数及IL-2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多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HBV诱导所致慢性炎症及纤维化,于慢性炎症过程中形成肿瘤坏死因子α、IL-6,促使初始CD4+T细胞分化成Th22细胞,进而分泌大量IL-22,从而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黄高铂[13]等也发现IL-22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调节,调节肿瘤细胞周期,使其停滞在G2/M 期,诱导肿瘤细胞增殖受抑。笔者推测,Th22细胞产生的效应因子IL-22在慢性肝损伤中发挥限制肝损伤作用,IL-22产生增多,于肝脏慢性炎症后,可诱导受损肝细胞存活,并有可能进展为肝癌。

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和IL-22分别高于肿瘤直径<5 cm患者;有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明显高于无HBV感染患者;而外周血Th22细胞、IL-22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提示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外周血Th22细胞、IL-22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证实Th22细胞在原发性肝癌病变过程中可能通过分泌IL-22间接或直接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具体而言,IL-22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后,将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激活J激酶1(JAKl)、酪氨酸激酶2(Tyk2)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功能,同时诱导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TAT3)及少量STATl、STAT5等活化[14-16]。另外,IL-22可通过介导JAK-STAT3信号通路来诱导组织细胞内的DNA表达上调,并以此促进组织重塑、血管生成、纤维化生成等[17-19]。笔者推测,Th22细胞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机制,可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Th22细胞经 IL-22 参与原发性肿瘤发病及进展;二是Th22细胞主要表达于肝脏组织中,伴随着肿瘤的进展、转移,其侵入外周血,导致外周血Th22细胞表达升高[20]。至于Th22细胞在乙型肝炎型肝细胞癌的具体发生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肝癌患者中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与HBV感染、肿瘤直径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外周血细胞因子原发性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