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高清放大胃镜在诊断早期胃癌中的价值分析

2019-04-02 09:16朱文杰孙晓林刘颖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2期
关键词:微血管胃镜内镜

朱文杰,孙晓林,刘颖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1]。胃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与其临床分期有着密切的联系[2-3]。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胃癌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但是早期胃癌的癌细胞仅局限黏膜及黏膜下层,普通胃镜的对于胃黏膜腺体及微血管结构成像能力有限,而使用高清放大胃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能帮助医生评估胃黏膜腺体和微血管等微观结构的改变[4]。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胃镜检查发现黏膜异常病变的101例患者,探讨ME-NBI技术对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型号:Olympus GIF Q260J,产地:日本,波长540 nm)发现黏膜异常病变的101例患者,其中男64例,女37例,平均年龄(42.86±14.84)岁。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胃镜相关适应证;②患者自愿接受相关检查;③胃镜检查发现黏膜凹陷、隆起、糜烂、僵硬、病变黏膜色泽较周边黏膜发红或发白,溃疡边界不规则等;④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有胃镜检查相关禁忌症者;②既往有胃部手术史者;③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当日均空腹,检查前5 min口服酸利多卡因胶浆。常规进镜,患者在普通白光胃镜(White-lightendoscopy,WLE)模式下仔细观察,对发现黏膜异常病变的患者观察其黏膜表面腺管及微血管结构,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做出内镜下诊断;然后打开ME-NBI功能进行观察,再次观察其黏膜腺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做出内镜下诊断,并于病灶最明显处取活检2块,所有检查均由同一位内镜医师完成。

1.4 观察指标

1.4.1 图像评价

由同一名医师对所有内镜图像的微血管及黏膜腺管结构的内镜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分为模糊、一般、清晰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为 1 分、2 分、3 分。

1.4.2 病理诊断

内镜发现的可疑病灶, 在胃镜下取标准活检2块,送往病理科。由病理科医师进行病理学检查,由我院病理科同一位高资历病理医师完成最后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以早期胃癌病变诊断为阳性,其他诊断为阴性。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n表示,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检验;等级分类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模式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两种检查模式的微血管及腺管结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结果表明,ME-NBI模式的图像(图1)微血管及腺管质量优于WLE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种检查模式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

101例胃黏膜异常病变患者经过经过病理学诊断确诊为早期胃癌病变(阳性)有12例,其他诊断(阴性)有89例。ME-NBI模式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一致性(kappa=0.863)明显高于WLE模式(kappa=0.007),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模式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2.3 两种检查模式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

ME-NBI模式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WLE模式,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模式诊断早期胃癌诊断价值对比 [%(n/N)]

3 讨论

胃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卫生问题[5]。而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是减少胃癌病死率的关键[6]。但是早期胃癌常无典型的临床体征,患者常仅有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上消化道症状[7-8],而纤维胃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9-10]。早期胃癌病变部位的微血管及腺管结构等微观结构的形态改变,也是临床医生诊断早期胃癌的参考依据[11-13],由但是于普通胃镜的局限性,对于胃黏膜腺体及微血管结构成像能力有限,因此导致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

ME-NBI是时下较为新兴的技术,由于ME拥有变焦能力,能够将图像放大,能够更好的观察胃黏腺管结构的改变以及黏膜下血管形态改变等细微结构变化[14-16],对于评估癌细胞的浸润深度、范围等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17]。窄带成像技术利用窄带滤光器去除了宽带光谱,而使用窄光谱短波长的光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黏膜上皮形态的改变及微血管网的变化[18-19]。而二者相结合的ME-NBI相辅相成帮助医生观察微血管及腺管等微观结构的改变[20-22],帮助医生评估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浸润范围,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本研究中高清放大胃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度(91.7%) 、特异度(97.8%) 和准确度(97.0%)明显高于WLE模式的敏感度(50.0%) 、特异度(51.7%) 和准确度(51.5%)。其胃黏膜腺管结构和微血管结构的成像清晰度也明显高于普通白光镜检查。

综上所述,ME-NBI技术能帮助医生评估患者胃黏微血管及黏膜腺管结构的改变,对于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有显著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微血管胃镜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