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 让思政课活起来

2019-04-03 06:11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思政

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 李 晔

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这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今天的思政课,如何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怎样达到“无界的讲台,无边的教室”这一境界?本文仅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谈几点思考。

1.回归生活,贴近实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其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努力挖掘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提炼真实生活案例,回归学生生活实际。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学习三年级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拍摄一些学生关心、帮助别人的照片,从真实生活入手,更容易产生共鸣。学习一年级上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可以从整理书包导入,尽量选取贴近孩子生活的、通过学习能够独立完成的内容。总之,课堂内容要从生活中来,课堂目标最终回到生活中去。

2.无痕引导,拓展延伸。道德与法治内容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有话可说,但若要避免对话聊天化、庸俗化,则需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做到引导无痕。比如,可以采取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角色扮演、讨论辨析等方式,或者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

例如,在讲授一年级上册《我们的校园》一课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进行“探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观前,要充分做好预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制定规则,明确活动中要讲文明、懂礼貌、不影响他人。其次,选取恰当的参观路线,设计好探究问题,比如,这是什么场所?有什么作用?负责老师(同学)是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充分了解并利用学校的各种设施。同时,还应提前与各部门协调好时间,必要时请相关老师做好解说工作。学生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了学校的规则和纪律,更加熟悉校园环境。

3.全员参与,动静结合。道德与法治各环节的教学安排都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课堂之初,给学生自学理解的时间,通过思考提出问题,教师把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后抛给学生。学生在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发现,感受情感的互动,进而积累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全新感悟。

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有动有静,既要有角色扮演、肢体表演、情境再现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又要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讲授、欣赏、讨论、交流等让学生身体静下来的活动。同时,还要保证活动有梯度、目标有层次。

生活是道德的沃土,思政教师应充分认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本质,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习惯进行课堂设计,使教材回归生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思政课“需求侧”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