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服务”:北京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2019-04-04 01:06王晓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改变命运通州区

王晓波

当前,5G技术、人工智能等概念扑面而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象,越来越普及,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需要我们主动适应这种趋势。岁末年初,一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引发了“一块屏幕能否改变命运”的讨论。在纷纷扰扰的声音之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改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探索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模式新途径,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是当务之急。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深化创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方式,实现教师服务属性精细化的萃取和在线流转,为中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在线教育服务供给,增强全市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北京市启动了《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2018-2020年)(试行)》(简称“双师服务”),“双师服务”从2016年11月24日起在通州区开始试点运行,2018年3月开始面向通州、延庆、怀柔、密云、平谷和房山六个远郊区提供服务。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在启动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时指出,“双师服务”是落实“互联网+教育”理念,在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重要探索,是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延伸和转型升级,是促进教育公平、解决教育发展过程当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项目的成果最终指向学生的实际获得,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

本期策划,我们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结合“双师服务”的探索和实践,阐释“互联网+”环境下北京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的模式创新;邀请了北京市教委人事处处长杨江林,从市级层面介绍了实施“双师服务”的目的和设计理念、保障机制、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走势;从区级层面和校级层面介绍了通州区和房山区的实施策略,并走进教师和学生,倾听参与者心声。我们以“双师服务”的具体案例和数据为基础,通过个案研究,聚焦应用效果,寻找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和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以期对全国更多地区探索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改变命运通州区
产改进行时——通州区总工会打造全覆盖分层次的三级培训体系
教师作品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吸烟现况调查
纳豆改变命运 养生成就人生
纳豆改变命运养生成就人生
北京市通州区空气污染与医院门诊量关系初探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改变命运的8大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