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结合松解枕下肌群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观察

2019-04-06 08:02袁淑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寰枢肌群头晕

袁淑华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枢关节的关节囊、覆膜、寰枢前膜及后膜,特别是寰椎横韧带结构改变,导致寰椎前弓后面与齿状突前面之间及寰椎横韧带前面与齿状突后面之间失去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可由外伤、自发性、先天性、退行性等因素导致,临床表现主要是颈部活动受限、疼痛、脊髓压迫症状、耳鸣、眩晕等症状[1]。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牵引治疗[2]。我科采用颈椎牵引结合松解枕下肌群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0例,均为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试验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29.18±9.20)岁,平均病程(5.6±4.37)天。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27.68±10.61)岁,平均病程(5.2±5.13)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制定。①近期有颈部外伤史或长期伏案工作、枕部睡姿不当等慢性劳损史;②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颈椎旋转活动受限,头晕、头痛等;③影像学检查,颈椎侧位DR片示寰齿前间隙(ADI)>3mm且<5mm,颈椎张口位DR片示寰齿侧间隙差值(VBLADS)>2mm。

排除标准:颈椎有手术史、颈椎有脱位或骨折、骨质疏松、寰枢椎发育畸形或严重心肝肾疾病、妊娠期。

2 治疗方法

颈部牵引方法:用翔宇医疗YZ-4豪华电动牵引床治疗,使用枕颌吊带法行坐位牵引,头额面前倾10°~15°,根据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来决定牵引重量,首次牵引从6~10kg开始,根据患者的反应酌情每日或隔日增加1kg,最大牵引力酌情增加到人体体质量的15%~20%,采用持续牵引方法,每次牵引时间30min。

松解枕下肌群:牵引后休息10min,患者仰卧位,术者坐在患者头顶侧,双手手心朝上置于其头部下面。用手指尖扪及枢椎棘突,向外上方滑动手指至下项线外侧可触及头后大直肌,行拇指弹拨、拇指揉法、捏法松解5min;接着沿头后大直肌的下项线的附着点向内侧滑动可触及头后小直肌,继续用以上手法5min。接着手指触及乳突后缘,沿上下项线之间向寰椎横突方向可触及一条索状肌肉即头上斜肌;将食指置于寰椎横突和枢椎棘突之间,以拇指固定其颅骨,并让患者头部抵抗阻力转动,即可触及头下斜肌,分别用以上手法松解两块肌肉各5min。注意松解时重点对肌肉起止点位置进行松解。松解后行枕下肌群的拉伸,嘱患者腰背挺直,双手放在头顶,然后下巴微收,在手的辅助下低头,手向鼻尖的方向使劲,感觉到枕下肌群有较强的拉伸感,保持15s,拉伸2次。在这个基础上头可以左右旋转,变换角度拉伸到不同角度的肌肉。

试验组先牵引后松解枕下肌群,每日1次,连续5次。对照组单用牵引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颈椎DR片ADI值及VBLADS值,CDFI检查值。用美国ATL公司的HDI-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定在8~12MHz,将探头放置在椎动脉体表投影处,对椎动脉进行逐段探测,深度保持在20~30mm,观察参数包括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颈椎病的疗效标准[3]。治愈:头颈活动正常,头晕、头痛、恶心、颈部僵硬不适感等临床症状消失,复查X线片显示寰齿前间隙(ADI)<3mm,寰齿侧间隙等宽,差值(VBLADS)=0mm。好转:头颈活动基本正常,头晕、头痛、恶心、颈部僵硬不适感等临床症状改善,复查X线片显示寰齿前间隙(ADI)及寰齿侧间隙差值(VBLADS)较治疗前好转但尚未达到治愈标准。无效:头颈活动受限,头晕、头痛、恶心、颈部僵硬不适感等临床症状无改善,复查X线片显示较前无改善。

5 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0%;试验组治愈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VBLADS及ADI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BLADS及ADI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BLADS及ADI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 时间 VBLADS ADI试验组 20 治疗前 2.82±0.32 0.82±0.21对照组 20 治疗前 2.78±0.35 0.90±0.13 P>0.05 >0.05试验组 20 治疗后 1.62±0.37 0.49±0.16对照组 20 治疗后 1.56±0.35 0.56±0.13 P<0.01 >0.05

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指标 试验组(20例) P 对照组(20例) P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Vm(cm/s) 36.71±4.81 39.38±4.76 >0.05 35.61±4.47 36.06±5.12 >0.05 >0.05 VP(cm/s) 40.67±6.32 46.91±4.32 <0.01 40.59±6.22 43.42±6.59 >0.05 <0.05 PI 0.82±0.11 0.82±0.12 >0.05 0.85±0.16 0.85±0.17 >0.05 >0.05 RI 0.67±0.23 0.67±0.21 >0.05 0.68±0.21 0.68±0.19 >0.05 >0.05

6 讨 论

寰枢关节半脱位主要以颈部活动受限、头晕、头痛等症状为临床表现,而头晕是大多数患者就诊的主诉症状。研究表明引起头晕的机理是因寰枢关节半脱位,压迫椎动脉,而且也会造成附在椎动脉上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造成椎基底动脉发生痉挛,而且也会造成脑部循环血供受阻,再进一步会导致小脑缺血和前庭迷路的功能障碍,使人体对平衡的感觉和对空间的定位产生异常,最终造成头晕的发生,且患者会出现颈肩痛、头痛、颈部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4]。同时认为寰枢关节半脱位引起的头晕与日常生活缺乏锻炼、长期坐于电脑前和玩手机造成的静力性损伤有着密切关系[5]。

寰枢关节半脱位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中医学认为,筋、骨紧密相连,两者在生理状态下密切相关,在病理状态下也会相互影响,其中筋的移位会造成骨缝错开,而骨缝错开又会导致筋的移位,因而治疗该病时按照“先治筋再整骨”的原则进行治疗[6]。颈椎牵引可缓解肌肉痉挛,增大椎体间隙及椎间孔,解除椎动脉的扭曲和压迫,完成对颈椎的拔伸,从而纠正寰枢关节的异常错位,解除对椎动脉的压迫,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持续颈椎牵引结合松解枕下肌群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对颈部软组织进行放松,分筋理筋,有效解除痉挛,维持外源性动态平衡,恢复脊柱平衡,改善局部微循环状况,促进炎症介质的排出,减少神经冲动,从而缓解头晕、颈肩痛和头痛等临床症状[7]。另外可以有效松解颈肩部肌肉,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刺激颈肩部末梢神经,有效降低神经的紧张性,促进颈肩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恢复椎基底动脉血管的顺应性,促进小脑和前庭的正常供血,促进炎症介质的排出,减少对颈反射感受器的刺激,解除异常颈反射,保证神经冲动能够传入小脑和前庭,最终达到缓解头晕的效果[8]。继而松解枕下肌群,枕下肌群包括四对短小、发育良好的肌肉,即两对直肌和两对斜肌。这些肌肉位于头半棘肌的深侧,作用于寰枕及寰枢关节,均由枕下神经后支支配;由枕骨下肌形成的三角称为枕骨下三角,它围绕着椎动脉。因此通过弹拨和拉伸激活枕下肌群,调控寰枢关节和寰枕关节,从而达到稳定头部,重点是上颈段的稳定,改善脑供血的目的,进而缓解颈椎活动受限、尤其是后伸不利、缓解头痛、头晕等。

颈椎牵引和松解枕下肌群治疗均有效,但两者结合应用可明显减小齿突寰枢轴线差值和齿突侧块间距差值,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尤其改善头晕等主要症状效果优于单用颈椎牵引治疗。

猜你喜欢
寰枢肌群头晕
寰枢关节的解剖与功能研究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31例临床诊治观察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梳走头晕
更正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