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的花朵

2019-04-06 06:32王必胜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北安黑土地延安

王必胜

印象中的东北是个大概念,东三省的黑、吉、辽,黑土地广袤无垠,寒霜时节长,而物产丰饶,有歌唱道:到处是大豆和高粱;东北人急公好义,质朴沉实,所谓“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具体到某个地方比如黑龙江的北安,全然是印象模糊的。

盛夏在北安,这黑河所辖的县级市,荒野广袤被气派新颖的商品房,各类规划有序、臻于精致的街头公园和小区替代。华灯初上,进入市里,耀眼有点张扬的马路霓虹灯和建筑物轮廓灯,仿佛置身大都市。一轮初升明月,清亮硕大,在街市明亮的灯火中,亮得那样高光,圆得如在眼前,这大自然夜之精灵在北国天幕中兀自气定神闲,你才觉得,这是中国最北端,在高纬度的北方气候中,恍然惚兮:这东北的一隅小城,其实也融入了喧闹的现代都市洪流中。

作为南方水乡人士,记忆中,偌大的东北是黑土地的世界,旷野无疆,田畴阡陌,苍茫万倾,庄稼密实;是林莽草甸,牛马成群;是粗狂野性,博大宏阔的,然而,这些在北安只是一种想象,或者是昔日的景象。北安历史虽古老得可以追溯到辽金,往事越千年,几经变易,仍然疆域如斯,保持着一份执着和固守。1911年建县,在1939年、1945年先后成为当时的伪满北安省、中共黑龙江省省会,为中国北大门的重镇。现在的城区虽不大,却应和着现代化进程的潮流,置身于此,“景中不知身为客”,北国小城尽显南方都市的繁华妖娆。

住宿在城北的凤凰酒店,门前有一条宽约二三十米的小河,清清流水,游鱼可数,一早就有人垂钓,这种随意即便是在水乡泽国,也不多见。两旁人行道平整清洁,晨练客如织,背音箱的急走壮汉高调地踩着节奏,与两岸各类宣传牌以及路灯柱刻有的唐宋诗词,组合为斑斓的城市色调。街头的雕塑,多用鲜花组成,呈几何或动物图形,展示丰富的想象。河边几树花楸树格外耀眼,似花似果,明黄间淡红,是塞外特有的树木,花果合体有着特殊的品相和深意,装点了小城的喜兴与火红。

沿小河溯源而上,不多远可见荷花池,又有回环往复的小小水渠流入,不知因为水的浸漫,还是本色之故,幽幽石板路,池塘边各类树干,霜皮溜雨,均为褐色。这深褐近黑的小树小路,与池中盛开的莲花形成强烈反差。继续向前,一条宽大的马路是国道,到了城市的边际,时间是早晨五点半,比北京时间早半个多小时,我看到一片开阔地,一大片有点枯黄的庄稼,是麦子,也有高粱,因了大风的吹拂,往一个方向倒伏。脚下不知名的野花,高低不一,在风中摇曳,松软绵实的草丛,于我有亲近黑土地的感觉。极目远眺,只见天光微曦的东方,一抹红光在云层中时隐时现,多时不见的城市天际线,无限地延伸,不禁倦眼大开。

这是一个可以见到天际线的城市,让人兴奋。在北安的那个晚上,与市一中的同学们座谈散文写作,我脱口而出,在北安我看到了久违的一景,一个有天际线的城市,不就是写散文的好标题吗?!

黑土地,天际线,我喃喃。当晚,读了同行作家蒋建伟的一首为北安写的歌词《黑土颂》:“土里流着金,土里流着油”,让人联想;而本土作家边瑾的《北安赋》中,白山黑水,崔巍浩瀚;古时僻壤百里杳无人烟,女真游牧渔猎,放荒移民,就有清民垦殖拓田,黑土生金。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勾勒了这块土地的历史和艰辛。千年以降,沧海桑田,深沉厚重的黑土地迈向了新时代前进的轻快步伐。

大地,厚德载物。皇天后土,民胞物与。源自土地的滋养,世界万物生长,源于一种特别情怀,万物才有分量。站在这片土地上,旧时景物,前世今生,引发人们的怀想和记忆。

走过市区不多见的老景旧街,在新建筑的鳞次栉比中,一些农垦单位牌子仍然留存。有朋友50年前曾是这里的插队知青,在微信朋友圈中见到北安景致,急切地询问当年他们师部、团部旧址,同行的当地朋友多是八〇后青年,只依稀说出大致的方位。据说,当年这里的知青仅北安农场就有三四千人,来自哈尔滨、北京、上海,有一个师部曾建在离这里不远的赵光。北安是北大荒边缘,是黑土地的“西北角”,计划经济时期,听从召唤,年轻的学子用青春热血战天斗地,与冰雪世界对抗。当年,在遥远的南方水乡,我同样过着“修理地球”的知青日子,黑土地上的知青故事偶有所闻。如今,在北大荒腹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一带,多有知青点的纪念馆。多年前,我参观过富锦县的一个知青纪念地。在大片的庄稼地中,小小四方院落保存原样,收藏了知青的物品,印象最深的是,应时的标语和高调的文字,特殊年代的特别记忆,回想过往,不禁唏噓。

然而,记忆也可变为财富。

这是一个旧的兵工车间,门口“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铭牌赫然。当年是庆华工具厂,被誉为“共和国枪械的摇篮”。现在,是全国唯一的枪械主题博物馆。改革开放后,兵工生产压缩,企业转产,因种种原因,当年以“庆祝中华”这一寓意命名的北方最大枪厂成为现在的博物馆。展厅有一尊朱德雕像,复原了朱老总视察时持枪与工人们的合影,雕塑座下一排数字9006116,表明枪支生产的总数。展览通过灯光透视效果,将各类枪支组合成不同的方阵、图案,形象生动地从研发设计,到成品校准,用途及特点等,表明了一个时代兵器工业的特殊荣光。

展厅由两层楼的旧车间改成,一百五十多台车床、铣床等错落排开,当年生产时的景象还原。高科技的利用,将半个世纪以来厂里为国防事业贡献的历史,完整展现。四个展厅,五百多支枪械,82种型号的产品,代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冲锋枪和手枪制造全国产量最大。当年这些保密的兵器工厂,壮了国威和军威,如今成为历史,辟为遗址,应和了世界和平主题的潮流。而这也许是当年用过这类武器的英烈们的愿景。在展厅的图片中,一支五四式的冲锋枪,在英俊的雷锋照片中,显得气势不凡。还有,中国奥运史上第一块金牌得主许海峰的东风二改进型运动手枪,以及众多运动枪械,多出自这里。

这个中国最大的枪械厂原来在沈阳,始建于1921年,1950年10月有着近三十年历史的兵工厂北迁于此,这与当时的地缘战事和国防战略考虑有关,然而,在中国的大东北,一个举足轻重的国防兵工企业,为北安大地增添了光彩的一页,而今,作为一个有特色的博物馆,为黑土地革命文化书写了精彩一章。

在北安,今夏一台特别的主题晚会——“从延安到北安”,在简朴的宾馆会议室举行,却让一批走南闯北、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家们,感到新奇又好奇。延安与北安,西北与东北,红色基因一线牵。市委宣传部长刘凤芝说,抗战时期,北安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抗战胜利后,延安干部队伍团来到北安创建了老黑龙江省根据地。为了纪念73年前从延安到北安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壮举,市里组织了一台缅怀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的主题晚会,文艺节目都是业余表演,群众自创,接地气,正能量。

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一笔。1945年,中国的抗战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提出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决策,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从延安、晋察冀和山东等地抽调大批干部挺进东北。1945年11月15日,受中央派遣,延安干部195人历时72天,经过八千多里的跋涉,来到北安。

这段历史的重现,成为延安和北安两个城市合作的契机。今年一月,北安市委书记黄士伟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上,发表了《从延安到北安》一文,梳理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阐明了“从延安到北安”革命进程中的意义:当年,“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和省政府驻北安期间,制定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召开了黑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领导全省胜利完成了建党、建政、土改、剿匪、支前等工作。”后来,他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在传承上做实文章》。“北安是革命老區,红色是永不褪色的底色。”继承延安精神,挖掘北安的红色文化资源,正当其时,于是,经北安人提议,在美好的春天,两个有着相同红色背景的城市友好结缘,被誉为传承红色文化的佳话。

结缘促进了行动。北安现存多处红色文化纪念地,展现了从延安到北安后的革命斗争成果,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众多个“第一”。当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旧址,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完整的省级人民民主政权;东北军政大学总校,前身是抗日军政大学总校,东北的工兵学校、黑龙江省军政干部学校、黑龙江军区卫生学校等,都在这里成立,是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后一些重点军事院校的人才摇篮。黑龙江报社于1945年12月1日在北安成立。当日出版的《时事新闻》是黑龙江省第一张党报。为培养军政人才,陈云、李富春、彭真、蔡畅、何长工等一大批革命家,来到这里工作并教授学员。还有,抗联将领赵尚志领导的冰趟子战斗遗址、白皮营子抗联密营遗址等,经过修整和充实,都已成为北安传承红色文化的响亮名片。

“总感觉北安太像延安,小兴安岭与杨家岭山挽着山。”在两个城市文联举办的原创歌词征集中,一首词中写道:“黄土地的山丹丹,黑土地的达子香,征途再远,经不起脚步丈量,黑暗再长,终会有破晓曙光。”讴歌历史,缅怀先辈,启迪后人,薪火相传。办专题展览,创作纪实文学,排演歌舞剧,组织民间剪纸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红色文化的延安精神与北安人民的日常联系,成为这个夏天北安人文化生活的一道风景。

这是一个普通居民区,门口山墙上设有一块壁报,红红的标语和彩绘的宣传画,醒目耀眼。传统文化经典语录,家风民俗中的道德,以及“从延安到北安”的革命故事、红色人物事迹等,用图画、标语、漫画,以及摆成盆景形状,可感可视、庄重温馨地展现。在三单元门口,遇到放学回家的一名初中生,随她进楼,迎面墙上儒家语录抢眼,就问:“你进出都见到,有什么感觉?”她说,这多好,我们上课也在学它,正好可以联系在一起。一位老人笑着说:“北安本来是老根据地,黑土地也是红土地,这样做是对的。”“讲得好,说到点子上了。”有人说。是啊,黑土地上绽开红色的文化之花,是因为同根同源。

北安的母亲河叫乌裕尔河,最终流入丹顶鹤故乡扎龙自然保护区,为东北有名的无尾河,令人想象。盘桓几日,我总想一睹芳容,因离住地较远,未能如愿。但是,那天巧遇了一大片格桑花地,正是盛花期,色彩艳丽,仪态万方。我以为,这些黑土地上的“花仙子”,装扮了北国的夏日风采,不知它花期能有多久,但我想,它的美丽、妖娆,永在人们的记忆中,因为黑土地的养分滋润,也因为红土地的精神洗礼。

猜你喜欢
北安黑土地延安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阿荣旗保护黑土地的做法
走进延安
摘取黑土地上黄金珠的人
黑龙江垦区北安管理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长水河农场学校
吉黑高速公路北安至黑河段工程项目概况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