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初步检验

2019-04-08 06:29孙洋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价值观育人

李 黎 孙洋洋

(绍兴文理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环境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学生主体、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出现新变化,单纯依靠“思政课程”很难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现实发展的需要。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陈宝生在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提出:“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

一、研究背景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转变思路,从“思政课程”迈向“课程思政”。这将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开启全新的实践模型。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全面铺开“课程思政”工作,主要落实了以下几个做法:第一,每位任课教师认真梳理所承担本科教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出与本课程相契合的思政结合点;第二,每位任课教师撰写课程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不仅包括学科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还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第三,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科课程承载育人功能,思政寓于专业课。

“课程思政”的效果可能体现在诸多方面:教学内容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师教学态度的改善、教师本人的正能量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等。那么,“课程思政”实施一年来,全体教师是否认识到位?大学生反应如何?教师的“渗透”是否带有夸张、刻意的痕迹?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态度是否发生了好的变化?对大学生的教育是否有效?这些都是“课程思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效果的检验比较困难,主要的原因在于“课程思政”的效果很难用数据来表达,也很难从其他教育效果中剥离。因此,本文尝试以教师教育学院为例,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课程思政实施一年来的初步效果。

二、研究方法

(一)对象

选取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两个专业的11个班作为调查对象,每班按学号等距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5人进行半开放式的团体访谈,访谈由一位教育研究方法的任课教师主持。

(二)访谈提纲

内容包含:(1)本学期临近结束了,印象比较深的课程有哪几门?为什么?(2)印象比较深的教师有哪几个?(3)对这位教师印象特别好,是什么原因?(4)老师在教学中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技能训练外,还有什么对你有触动(感动、震撼)?(5)对于专业课教师交流他本人的从业经验、对本学科的认识,你怎么看?(6)对于专业课教师穿插引入的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你怎么看?

(三)访谈方式

访谈主持人采用本班任课教师回避制,并适时追问,访谈主题围绕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而展开,让大学生感觉是一次普通的教学访谈,征求学生同意后对访谈进行全程录音。每次以班级为单位“一对五”的团体访谈结束后,将录音材料转化为文字材料。

(四)类属分析

由主试和主持人共同对访谈的材料进行编码,然后进行类属分析。分析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开放式编码,即研究者对访谈材料“投降”,排除已有概念,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将材料按照其本身的属性进行编码;二是轴心式分析,发现初始各个编码的关系,形成类别;三是选择式分析,在各种类别中找到一个可以统领其他类别的概念,把研究结果统一在这几个概念内。

三、研究结果

首先,开放式分析中发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评价教师和教学的内容覆盖面差不多。本研究在两个专业11个班级的访谈材料中找到了77个编码点,维度涉及到了爱国、平等、敬业、和谐、友爱、富强、民主、诚信、平等、文明、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多数。

轴心式分析发现被提及的频次超过5次的几个核心词,全都是有关教师的教学素养的,说明教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扎实的工作方式、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组织有效的工作艺术,是留给学生最深印象的方面,对于师范生来说,也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表1 9个高频次的核心词

核心词提及的班级 总次数 核心词 提及的班级 总次数 教师随和、无距离感小教153、小教162、小教171、小教1647课堂氛围好小教171、小教172、小教164、小教1637教师爱笑、有感染力小教162、小教171、小教172、小教1636教师态度认真、很守时小教151、小教161、小教171、小教1729教师有幽默感、有趣小教152、小教162、小教171、小教1726教师温柔小教161、小教162、小教171、小教1647点评作业小教161、小教153、小教154、小教171、小教1729布置作业小教152、小教153、小教154、小教163、学前161、小教17215教师耐心小教161、小教172、小教1717

其次,选择式分析可以有很多切入点,本研究把它分为三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和教学素养三个方面。其中教学内容又包含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几个类属,主要是价值观渗透的内容;教学态度包含对学生的态度、对教学工作的态度等两个类属;教学素养包含基本技能、本人品性、学术素养和教学组织四个类属。每一个类属下有数量不等的一级编码构成。列表如下:

表2 核心类属、关键类属与开放式编码对应表

核心类属关键类属开放式编码价值观渗透职业观47职业认同;61解放天性;62守时不迟到;64教学投入大;76职业兴趣;23乡村教师;24短期支教人生观37爱情观婚姻观;38家庭合睦;36说话考虑别人感受;52触动学生;63认真负责;75人活着的意义;29分享经历;46人际关系;53贴近生活实际;72结合社会实践;77结合案例;35为人处事价值观49爱国;27使用祖国语言文字;74培养文学素养;28国学;25分析文字情感;教学素养基本技能8表达清晰;5教学体态;45精神饱满;58板书清楚;教学组织60课堂氛围好;6安排小助手;10导课好;20启发式教学;22多媒体技术好;42小组活动小组讨论;50模拟教学;48训练胆量;学术素养18注重思维能力;31批判性思考;40有逻辑;44亲身示范;本人品性7温柔、9耐心;71性格直率;33幽默有趣;41随和无距离感;43爱笑有感染力;17乐观积极;55教师气质好;66教师谦虚;工作态度对学生的态度32课后交流;3有课后交流平台;14推荐励志书籍;15无意中提及励志书籍;56推荐专业书籍;59夸奖学生;65师生尊重、平等;70对学生严格;对教学工作的态度1布置作业;2点评作业;25作业有反馈;12希望把课上好;13随身携带小本子记录;16关注小学生;34评语细致认真;

四、讨论

(一)实施“课程思政”,提高教师素养是前提

从访谈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人格品质是影响“课程思政”实效的最重要的因素。这其中既包括教师的学科素养,就是对所任学科的熟练和融会贯通水平;也包括教学素养,如是否有负责任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高超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师生关系等;还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如是否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是否有自觉实践“课程思政”的理念;当然还包括为人处世方面的素养,如是否公正公平、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等。相比于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专业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交往深入,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人格品质可以更直接地影响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引导者的角色,更能担负起学生引路人的责任。本研究中当主持人追问“为什么对这位教师印象深”时,小教172班的受访学生认为是“整个人的气质和气场”,认为“老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对我们的触动比较大”,“有时候他随便那么一说,我们就记住了这本书,想马上去读一下”。

(二)实施“课程思政”,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是关键

专业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如哲学层面的世界观、方法论元素,政治和理论层面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元素,以及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层面的各种正能量元素等,这些都需要任课教师做“课程思政”的有心人,不遗余力地去发现、去挖掘、去引导、去渲染。从访谈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对与职业观、人生观有关的思政因素挖掘得比较多,或者说学生的感受比较深。如小教162班有受访的学生说:“(教师)加深了我们原本的认知,更加看重教师职业”,“想毁掉一个孩子很简单,要想塑造好一个孩子很难。我们学到的专业知识让我们避免毁掉一个孩子,如何更好地去塑造一个孩子”。而教师对其他方面的思政元素挖掘得比较少,或者说学生的感受不深,访谈中提到的不多。因此教师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出与课程、专业、学科的契合点,有计划、有准备地做“育人”的实践者。专业教师与学生同属于一个专业,年轻教师和学生甚至有相似的求学、成长、选择的经历,拥有共同的话语系统,学生更容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专业课内容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因素,并适时穿插本人的学习经历,交流人生感悟,分享对本学科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在帮助大学生完善专业学科知识、习得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坚定专业信念,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巨大的有生命力的外化的力量”,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三)实施“课程思政”,优化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是重点

无论是全面提高教师素养,还是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来予以保障。访谈中发现了教师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感觉老师很繁忙”、“思修课高大上,老师三观太正不贴近生活”、有些“术课的老师有反馈,但是不细致”、有的老师“课后很少交流”、“PPT一般”等反应也有显现。学院拟探索正面引导和检查监督“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期望能督促所有的专任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完成“以生为本”的育人职责。正面引导的做法主要是:召开“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分析论证“课程思政”的逻辑及要领;分享不同性质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经验;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营造良好氛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印成册共享学习。检查督促的做法主要是:三段式教学检查中强调政治纪律,在领导听课、同行观摩、评课议课中关注讲课内容和方法的德育意识、德育功能;修订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和评奖评优的文件,加大教师德育业绩的比重,凸显教育教学工作的育人功能;制订教师指导专业实践、学生社团等课外辅导计划,并列入专任教师校内外服务工作考核方案,与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等挂钩。

五、反思

“课程思政”实施仅一年,从学生层面反馈的效果是积极的。进一步凝聚了高校教师所有任课教师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全员育人,也要在专业发展上具备育人能力的共识。大多数教师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清晰意识,加强自身修养、潜心教学,身正为范,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虽然“课程思政”的效果在短期内不一定能获得全面显现,但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善于总结,找到突破口和实施路径,坚持下去,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坚定持之以恒推进“课程思政”的信心,需要我们深入探索的是如何将“课程思政”做得更实更细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并着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本文只是“课程思政”实施一年来的效果初步检验,既反映了积极方面的效果,也反映了存在的问题和缺憾。

正如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曹文泽指出的:“课程思政体系的终极目标是要形成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树立每位教师的“管田守渠”的责任心,提高教师育人素养,探究课程、专业的育人模式,让思政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仍然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价值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