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畜文化群体的区隔建构与文化资本积累

2019-04-08 05:20夏文青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鬼畜隐语区隔

夏文青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一、研究背景

(一)鬼畜的定义及历史发展

鬼畜作为一种视频形式,是一种以“拼贴”“复制”为创作手法,以“反讽”和“戏虐”为核心的一种文化。随着成龙《我的洗发水》这一鬼畜视频在微博上的病毒式传播,鬼畜这一视频形式被更多国人人所熟知。2019年,蔡徐坤与B站因为针对其本人的鬼畜视频的法律纠纷,使得鬼畜视频在网络上有了更大的曝光量。

(二)后亚文化视角下的鬼畜文化

早期亚文化研究认为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和权力的抵抗是仪式性的,最后难逃被资本收编的命运。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亚文化的发展更为复杂,很多现象用原来的理论已经无法揭示,所以史蒂夫·雷德黑德等人便提出了后亚文化的理论,并提出“新部落”“场景”“亚文化资本”等概念来解释现在的亚文化现象。认为“品味、审美和情感”等因素才是亚文化群体形成的主要驱动力。鬼畜文化作为一种以网络媒介为聚合条件,以“兴趣、品味”为基础的文化,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后亚文化。

二、研究问题及方法

鬼畜文化作为后亚文化的一种,需要关注其与其他文化互动交融的过程,同时也要关注鬼畜以区隔构建文化类型,并以此为路径积累文化资本的过程。由此延伸,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鬼畜这样一种亚文化利用何种手段进行自我表征并构建群体间的区隔?又如何内合外联,与其他亚文化、主流文化进行对话,并吸收其他文化元素,使其成为自身的文化资本?

三、研究发现

(一)鬼畜文化群体外部区隔的建立

1.技术赋权:建造空间区隔

“媒介技术”是当今亚文化生产和传播中绕不开的一个词。在早期,以伯明翰学派为中心的亚文化研究对传媒在亚文化内部的建构功能视而不见,反之视传媒与资本和商业为一路,最终只是亚文化形成和传播的工具,后亚文化研究强调,正是各式各样的传媒形式,各尽所能,有助于最初是分散零落的片段聚合成日渐明晰的亚文化形态。青年亚文化群体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赋权,以网络为阵地,进行内容生产即符号意义的生产,从而逐渐明晰自身定位,与其他文化划分边界。鬼畜文化早期便是以网络为基点进行传播,文化参与者强烈的媒体意识不言而喻。

在鬼畜文化中,鬼畜视频的生产者是鬼畜文化最直接的参与者,也是“编码者”与“掌权者”。相对于一般的视频剪辑,鬼畜视频制作的技能要求较高,这无形中在鬼畜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竖起一道高墙。由于鬼畜视频一开始只在特定的网站中传播,所以鬼畜视频的观看者也必须是Niconico或B站这样二次元网站的使用者。早期B站的邀请注册,答题注册的限制,也帮助了鬼畜文化的参与者们构建“我”与“他者”的区别。

这些鬼畜文化的参与者,以网络为媒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以“品味、审美、情感”为主要驱动的部落,以B站为中心,构成了一个紧密的文化圈。

2.机械与重复:形成风格区隔

区别鬼畜和一般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鬼畜视频的音源。不论鬼畜视频的内容如何流变,其音源都是一种“机械音”,这种声音是非真实的,经过调音软件二次加工的。对于有些人来说,以机械音唱歌或说话的方式非常怪异,甚至是不可接受的,鬼畜文化便自然而然地将这一群人筛选出自己的文化圈。而鬼畜视频重复、无厘头、无叙事性的强烈风格感,也让一些人难以接受。这种品味和审美上的风格区分,从根本上建立了群体内外的区隔。

3.圈内隐语:制造符号区隔

B站的用户是一个非常爱玩“梗”的群体,这些“梗”往往只是一句话或寥寥几个词,在表意上非常模糊。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梗”就是网络时代的“隐语”。美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学者萨姆瓦(L.A.Samovar)等人将隐语看作亚文化群的语言代码,通过共同习得的语言代码可以维护亚文化群体内的一致性和密切关系;“隐语不仅是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更反映了一种生活方式,是语言与行为的结合。”隐语的交流性、隐秘性和排他性,使其既成为了群体内部传递信息,实现交流,满足社交需要和群体认同感建立的工具,又成为了建立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区隔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这些隐语不仅是高语境的,而且处在不停的变化中,只有沉浸在特定文化中并熟悉内部语言的人,才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顺利地对符号进行解码。虽然在网络时代中,这些隐语并不是完全无从索解,但是由于特定文化圈中的隐语数量多、变化快,要真正融入一种文化并非易事,需要付出一定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这些隐语成为划分鬼畜文化内部与其他文化中“他者”边界的工具,成为鬼畜文化内部成员寻求身份认同的一种符号。

(二)鬼畜文化的内容扩张

鬼畜的素材来源不仅局限于二次元,鬼畜视频的创作者利用“拼贴”“置换”“挪用”等手段,不断将新的元素注入到鬼畜视频中。

从二次元人物到真人,鬼畜视频的取材经历了一个“出圈”的过程。也可以说,鬼畜视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杂揉的文本。在鬼畜视频中,虚拟与真实世界的人与物全部连接混杂在一起;国内外各种人物、事件的素材也可以全部堆砌在鬼畜视频中而不显突兀。真实/虚拟、日常/边缘、全球/本地,这些二元对立的边界逐渐模糊,甚至消失不见。

在近几年里,鬼畜文化除了自身的发展之外,还不断地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其视频内容风格也开始转向。鬼畜文化受到了“耽美文化”的影响,出现了非常多关于CP的同性爱情向鬼畜。随着鬼畜人力vocaloid的发展流行,鬼畜视频与流行音乐也开始交融,rap、流行音乐、甚至戏剧都成为鬼畜视频的创作素材之一。如今更出现了“连续剧式”的鬼畜视频,丰富了视频的形式。

在内容上,许多鬼畜视频开始出现了有深度的自我表达的特征,视频内容不再是单纯的为了恶搞或娱乐的拼贴剪辑,而是一种带有情感的集体记忆,一种虽然形式搞怪,却内容严肃的社会诉求表达。

(三)鬼畜文化的文化资本积累

亚文化群体积累文化资本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区隔来明确边界,建立一种稀缺性。社会发展到今天,亚文化群体也掌握了更多积累自身文化成本的途径。利用作为传播工具的媒介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亚文化群体被命名、被认可、被传播、被显示与大众媒介对其的认知程度、兴趣投入以及媒介曝光度密切关联。

许多著名的鬼畜视频创作者在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粉丝数后,也不会拒绝商业的介入。如今B站鬼畜视频的广告植入不再少数,但是其中大多数广告与鬼畜视频本身的融合较为和谐,广告内容与视频本身可以找到契合的平衡点,有些甚至找不出植入痕迹。鬼畜视频甚至还与“官方文化”合作,积累自己的文化资本,寻求官方场合的话语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鬼畜区的up主“非桥段”。其制作的鬼畜视频《叙利亚之殇》,以反战为核心内容,被共青团中央转发,形成了巨大的反响。

四、结论思考

鬼畜文化的群体通过对媒介的把控,利用技术赋权、风格构建、隐语使用,在空间、风格、语言这些维度上建立起与外界的区隔。一方面,鬼畜视频仍保留了部分“戏谑”“反讽”的反抗、冒犯的内核。“调侃”、“脏话”仍然是鬼畜视频中占上风的运用元素。但是另一方面,鬼畜视频以其极高的包容性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元素,使自身变得柔和,内容也更为丰富,并且呈现出了文化解放和追求文化自由和表达权力的趋势。

五、结语

如今的亚文化正在摆脱新鲜、震撼的风格陷阱。不再执着于以一种感官上的强烈刺激来彰显身份,获得阶级群体认同,而以一种边缘文化的姿态渗透到日常的“微观政治”当中。鬼畜视频素材从二次元到三次元的转向渗透就是其中一个表现。虽然从早期的亚文化视角来看,这是亚文化被收编的表现。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两种文化力量的协商?鬼畜开始流行就是因为它“冒犯”的本质,而在之后的流变发展中,鬼畜文化再从一开始的消解官方的、主流的意义,发展成为如今的主动创造意义,其实也是一个让自己的文化权利合法化的过程。

猜你喜欢
鬼畜隐语区隔
日常变奏
No.3 “鬼畜星探企划”开始征稿活动
看鬼畜入门指南
读史长智商:我的“隐语”你懂吗
怪奇研究所 “鬼畜”视频为什么流行?
淳于髡:我的“隐语”你懂吗
趣味区隔功能的流变
网络“晒跑”的生成逻辑及其后果:消费、身体与区隔
鬼畜输入法
隐语识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