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有效对话分析

2019-04-08 07:22田亚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考问题所学内容

田亚明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五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对话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帮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讲授课业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解知识,促进小学教育中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完成新经济形式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新目标。

一、引言

新经济下的课程改革内容要求老师对传统的授课过程进行变革,目的是适应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在新的课堂氛围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学热情有了很大的提升,增进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友谊。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角色,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好学自学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下对老师的新要求;保持对学生的高度关注并把握课堂对话的有效性是老师的重要责任。老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反应表现情况,积极创造更有活力的课堂授课氛围。

二、“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前提

在课堂授课的教学中,学生看到的课本内容是对知识的初步印象,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应把握学生看到的内容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想象;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书本内容的时间,对学习内容建立初步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书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另外,看也是一个观察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发现的内容和问题,并进行切实深刻的思考,提升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的热情乐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主动,增加课堂趣味活跃课堂氛围。要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例如老师在教学数字“4”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中有四个的事物有哪些,比如桌子四条桌腿,汽车有四个轮子等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对出现数字“4”生活现象的观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考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印象。在观察中不仅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充分发挥思考过程中的想象力。

三、以“说”的形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进行锻炼

说话可以改变教学中的学生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有些问题无法理解以及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所学所想。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中扮演好聆听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表述和所学知识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思考能力被充分调动,同时引导了学生对语言表达和数学术语的积累,在表达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思考方式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例如一个经典的数学和语言的逻辑思考问题,“树上有几只猴子的问题”,老师在提问时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述和思考问题的变化,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条件下,对事物的变化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开放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养成对事物的多角度观察分析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在语言表述中深刻理解数学问题中所蕴含的逻辑道理。

四、教会学生耐心“听”汲取好的思考方式和知识内容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表达自身的问题和观点看法,同时需要学会倾听别人的问题和建议,从别人身上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达到更全面理解和思考所学的数学内容。学生学会听取别人对问题和理解的表达,需要老师在课堂中正确引导和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在听取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总结,完善自己的答案,能否有更合理表述和更简便的答案。学生在积极的倾听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其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提升课堂的思考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学习热情。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故意提出一些混淆概念的问题,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辨别,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思考的积极性。要培养学生在倾听问题中,思考发现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加强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和老师在相互尊重共同学习的环境下,形成课堂学习的活跃和积极氛围。

五、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对于知识的传授,传统的刻板记背知识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合如今小学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的传授过程是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将知识通过在认知中的转化成为自己真正的可以应用到实践的过程。知识的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思考和理解,从而在学生的自我知识体系中完成对新知识的重建,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负责的是知識的讲解,并充分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建立和旧有知识的联系,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完成从认知到使用的转化。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新知识和旧有知识的联系的思考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新知识并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和乐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培养学生的自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老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强调了知识重点和结论,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实际应用过程。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老师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给出问题结论之前先尝试让学生对问题作出思考和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热情。老师在结论总结时,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计算,自己得出一些知识结论,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能实际应用并对相关问题加以思考,从而产生更深的印象,增加学习的知识和价值。

七、结语

课堂中的有效对话教学形式,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事业对学生和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上都有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老师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积极扮演好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创新课堂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作者单位:盱眙县天泉湖镇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思考问题所学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按图索骥
思考问题要全面
主要内容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