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离散视角下二语写作构思产出的启动压力观测∗

2019-04-09 03:34柯于国
外语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渗流二语区位

柯于国

(江西师范大学,南昌330022)

提 要:本文以停顿离散的渗流边界条件为视角,考察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要素和停顿离散抑制区位。依据写作文本成绩将24 名受试分为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采用Matlab 和inputlog 7.0 软件探究其启动压力源并验证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离散。研究表明:(1)在二语写作构思范畴内,启动压力决定于正停顿与负停顿的渗流边界量、句式复杂度、二语写作构思的停顿波动幅度和母语磁吸;(2)正、负停顿的渗流量及渗流速率助推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并形成梯度,加剧压力降落幅度,形成“压降漏斗”样态。同时,二语写作构思呈现出一定的启动压力离散样态,故对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进行区位划分(强抑制区位、中抑制区位和弱抑制区位),进而匹配资源集和任务集控制区,以促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效度。

1 引言

作为心理计量学和语言心智领域的一种实时微量估算方法,停顿离散日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Graham 1983:21)。目前不少学者逐步意识到停顿离散作为一种实时微量估算方法的适切性和可行性。在二语写作构思中,停顿离散是二语写作构思评价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二语写作形成性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停顿离散研究一直受到二语写作研究者的普遍关注(Bonneton,Nathalie 2018:932)。相关研究内容主要囊括4 个方面:二语写作构思产出的停顿现象(Leijten,Van 2013:355),二语写作构思产出的自我修正(白丽芳 叶淑菲2018:358),基于大数据的二语写作模式(陈庆斌2016:131)和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Sabet 2017:298)。研究者对前3 个方面关注较多,而对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研究甚少。通过对近十年间的国内外核心期刊(语言类核心112 篇,外语类核心36 篇)展开定量爬梳,笔者发现,有限的二语写作构思启动研究主要包括二语写作构思的结构启动(王俊菊 杨凯2014:18)和掩蔽启动,这些研究让我们对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有所识解,但仍存若干不足。其一,大多研究仅关注二语写作构思的结构启动本身,未对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难度进行量化考察,从而缺乏对二语写作构思启动心理过程的认知理解;其二,研究主要关注二语写作构思的内部语义、语法和句式启动等微观因素,鲜有研究通过停顿离散的渗流样态对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进行精准测量。一般而言,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是学习者在二语写作构思产出中,因受到不同程度的启动阻力,从而产生停顿(Revesz 2017:211)。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是衡量二语写作形成性评估的重要要素。在“核心素养”这一新型教学理念推动下,外语学界更加认识到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渗流边界样态及其对课堂写作教学目标局部完成的助推作用。但在现有研究中我们对“二语学习者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源和启动压力如何呈现”却无从知晓,更难以得知对正、负停顿的渗流边界和二语写作构思启动压力的内部关联,而这恰恰是识解二语写作构思中所遇阻力的内在关键窗口。

为进一步洞悉学生在二语写作构思产出中的启动压力要素,观测学生在二语写作构思中的启动压力梯度及其抑制区位分布样态,为一线英语教师展现完整写作启动过程的新型写作启动路径,本文拟重点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有哪些影响因素;(2)正、负停顿渗流区边界条件与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离散有何关联;二语写作构思产出的抑制区域分布如何?本文拟以停顿离散的渗流边界条件为视阈,考察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源,并运用matlab软件对启动压力进行微观测算,以促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质量。

2 启动压力及正、负停顿离散

研究正、负停顿的协同共构及二语写作构思启动压力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考察它们能否提高写作构思过程质量,以期写作目标的局部完成。理论上,促进正停顿、制约负停顿及减少启动压力可促进写作构思产出。目前为止,研究者尚未以正、负停顿为抓手,观测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如上文所述,写作构思过程因受到启动压力会产生停顿(正、负停顿)。正停顿指在写作构思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因启动压力而采用停顿策略促进写作构思过程,而负停顿是指在写作构思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因启动压力而被迫产生停顿,进而阻碍写作构思过程。在二语写作构思过程中,正、负停顿的协同共构存在一定的边界层。根据词汇提取特征(即指称标引和题元角色分配)的产出,可标注正、负停顿的边界层(杨军2012:26)。而正、负停顿的渗流区主要可分为补给边界、弱补给渗流边界和不补给渗流边界。在写作构思过程中,补给边界为正、负停顿的强聚集区,弱渗流边界为正、负停顿的较弱区位,而不渗流边界为无正、负停顿区位。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启动压力与正负、停顿的渗流边界样态图

细察现有二语写作构思的研究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对写作产出的启动压力展开过若干试探性探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一,这些研究仅限于理论探究和写作启动的本体论评述,主要表现为写作产出的启动研究仅关注理论论述,尤其是结构启动理论阐释(Anton,Ines 2017:620)以及痕迹启动或者超模态启动压力,极少涉及对写作产出的启动压力、启动压力梯度、停顿渗流波幅以及母语磁吸进行微观测量。其二,研究目标多关注言语输出延迟的抑制要素,囿于停留在问题的表象层面。鲜有研究通过微观量化方法对正、负停顿的启动压力源进行考察,并对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要素开展深度观测,即正、负停顿对启动压力的影响程度。正、负停顿是否对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形成抑制。如果能,是否具有非线性、震颤性和增量性。停顿渗流量与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有何量化关系。从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中,这些问题至今尚未找到答案。

本文选取正、负停顿为研究视角,测量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有助于弥补上述不足,丰富二语写作构思的方法学类型和拓展写作构思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过程具有显著的启动压力梯度,这导致正、负停顿的渗流量分布与常规条件下写作产出的启动存在一定差异(Bott,Chemla 2016:122)。因此,诸多受试在写作构思过程中无法规避语言错误、语言逻辑和语言衔接等现象,影响写作文本质量,这在中国大学英语课堂写作教学中具有适切性(束定芳2014:449,杨华 2017:26)。可见,在中国大学英语课堂写作教学中,有必要通过正、负停顿对写作产出的启动压力展开测量考察。正、负停顿是否对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产生影响正是本文拟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基于正、负停顿的协同共构,探究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源,进一步验证正、负停顿与写作产出启动压力的关联方,以期更大程度上有效驱动二语写作构思产出,进而提升写作构思过程质量,实现二语写作构思产出目标的局部完成。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受试

本文有效受试为上海某高校2014 级英语专业24 名大三学生,年龄均为21-24 岁。前期对随机甄选的8 名受试进行试测,试题难度等同于大学英语六级写作部分,测试结果均符合预期。前期调查显示,所有受试在大学低年级都已经必修完计算机基础与实践技能课。学期初,笔者给予所有受试为期1 个月的时间,进一步熟悉应用计算机进行英语在线文本输入练习。同时受试在inputlog 和matlab 软件操作流程方面接受系列培训。后期依据写作文本(wordlog)成绩将受试分为高水平写作组、中间水平写作组和低水平写作组(以下简称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每组8名受试,3 个组别的平均分分别为26.2727 分、18.0909 分和 14.0909 分(满分 30 分),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可作为3 个组别类型展开对比研究,具体见表1。

表1 受试3 个组别前测成绩的描述性统计

3.2 语料来源与采选流程

本实验采纳 Vander 和 Klaiber(2017:492)的建议,认为inputlog 软件的有效运行是一个持续性、震颤性和增量性过程。本实验共分为4 个步骤,第一,实验前笔者及研究团队成员在语音室计算机上安装好inputlog 软件,并确保其有效运行;第二,笔者向受试者说明此次写作测评占“高级英语写作”课程期末总评成绩的35%,以保证本次测试效度;第三,测试启动,要求受试在inputlog软件上实时产出写作文本;第四,所有受试将写作文本保存为wordlog 与idfx 格式,并发至笔者指定的邮箱,整场测试时长为35 分钟。经过反复研读数据和整理转写文字,笔者依据启动压力的抑制强度对完整写作构思事件进行要素标注。最后,笔者运用 inputlog 和 matlab 软件对文本进行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源

凭借matlab 软件数据整理并予以系统梳理剖析,笔者发现3 个组别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源如图2所示。从图2不难看出,整体上,3 个组别写作构思过程中的停顿时长存在一定差异。3 个组别停顿时长(停顿时长不包含受试主动停顿时间,下同)依次为 7:26,6:18 和 4:02。这说明,写作构思的停顿时长与英语写作水平存在某种关联。3 个组别启动压力最大是启动正停顿和母语磁吸,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受试二语写作构思依然受到母语的制约。此外,启动负停顿和句子衔接启动压力最小,启动正停顿均大于启动负停顿,且高分组的启动正停顿频次最高,启动负停顿的频次最低,其他两个组别恰好相反。同时,在母语磁吸方面,高分组频次最少,低分组使用频次最多。同时从产出流利度来看,中间组写作产出频次最多,这很可能受到其口语表达流利度的影响。

图2 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源分析

图3清晰反映3 个组别不同时间距离的启动压力对比,每5 分钟为一个测量单位,共存在9 个启动压力曲线。从整体上看,高分组的启动压力梯度最低(0.0037),其次是中间组的启动压力梯度(0.0054),低分组的启动压力最大(0.0079)。此外,在每个测量单位中,3 个组别均在10-15min,25-30min,30-35min 停顿时间距离上的启动压力最大,而在1-5min 和40-45min 的停顿时间距离的启动压力最小。最后,通过对3 个组别二语写作构思启动压力对比分析,笔者发现,3 组之间在25-30min 停顿时间距离上差距最小(27、24 和 26),而在 5-10 min 的停顿时间距离差距最大(即11、20 和25)。这充分说明在一个完整的写作构思事件单位中,特别须关注10-15min,25-30min 和 30-35min 停顿时间距离的启动压力,即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分别被视为构思启动融合、构思启动削弱和构思启动脱落。

图3 3 个组别不同时间距离的启动压力分布对比

如图4所示,正、负停顿渗流量与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存在较大关联。随着渗流量的不断增大,启动压力也会随之增大。启动压力最大值约为8MPa,最小值约为0MPa.而在正负停顿的渗流量跨度为0-20m,并且停顿渗流速度越快,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越大。当停顿渗流达到一定极限值时,启动压力亦达到最大值(8 MPa),这进一步说明,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场和停顿渗流速度场分布均对启动压力产生影响。此外,结合正、负停顿渗流加速度,根据有效驱替需求,可进一步确认有效停顿和无效停顿,并籍此考察写作构思过程中的停顿离散,缓解二语课堂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从而提升二语写作构思效度。

图4 正、负停顿渗流量与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关联方

4.2 正、负停顿的启动协同共构及抑制区位

图5显示不同时间距离正负停顿IPR 渗流曲线及启动压力呈现样态。依据前期推导的新型IPR 方程式模型,我们认为,正、负停顿渗流动态曲线形态主要受停顿渗流量q/J0 和渗流速度u的影响;图5显示:(1)随着停顿渗流量 q/J0 增大,曲线的弯曲程度越来越大,最大启动点向左侧移动;(2)随着渗流速度u 的增大,曲线的最大启动压力点向坐标系的左下角移动。在二语写作构思产出中,笔者对每位受试的正负停顿IPR 渗流量进行稳定测量,根据其测量和解释数据显示,3 个组别的正、负停顿平均渗流范围依次为0.53-2.21min,0.47-1.26min 和 0.98-2.59min。同时,3 位组别IPR 渗流曲线与启动压力图的最大拐点度数分别为 44.23°,51.26°和 113.25°。可见,最大拐角度数越大,启动压力越大。值得特别关注的是,3 个组别的IPR 渗流曲线几乎相交于某一点(渗流量约为12.5,启动压力为8.4),这说明大约在这个区域时,停顿渗流量和二语写作构思启动压力不受语言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表2清晰展现3 个组别对正、停顿的启动压力偏向比对情况。3 个组别受试在正停顿与负停顿的启动压力中差异最大的停顿属性为词间(6/6/4;21/18/19)、润色压力(26/11/5;1/8/18)和S⁃标注(7/5/9;20/16/14)。而在词内(11/7/9;16/10/14)、W⁃标注(19/11/6;8/9/17)方面基本一致。对于二语写作学习者而言,正、负停顿的边界临值及其启动压力偏向最具价值的环境是二语写作形成性评估的课堂。考察二语写作课堂的正、负停顿的启动边界差异最大值(词间、润色压力和S⁃标注)以及启动迁移值得本土化研究的深度反思,并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图5 不同时间距离正、负停顿IPR 渗流曲线及平均启动压力计算图

表2 3 个组别正、负停顿的启动压力偏向比对

二语写作构思的资源集和任务集可集聚于启动压力的强抑制区位。大体上,在5-10min 和15-20min 区段为强抑制区域,表征为启动脱落;在0-5min 和10-25min 区段为中抑制区域,表征为启动削弱;在10-15min 和25-30min 区段为弱抑制区域,表征为启动融合。对于二语写作学习者而言,把握二语写作构思的抑制与控制区域(强抑制区段,即启动脱落)有助于在构思产出中减轻停顿渗流边界的布局阻力,以促写作构思的后效(Mazerolle,Marchand 2015:127-139),同时可增强对局部区域启动压力的抑制强度。

5 讨论

5.1 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源

针对研究问题一“二语写作构思启动压力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有两个重要发现。其一,二语写作构思启动压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正、负停顿的渗流量及停顿渗流速度、句式复杂度、停顿波动幅度和母语磁吸。其二,以一个完整的课堂写作构思启动事件为单位,3 个组别的启动压力波动因不同停顿时间距离而变化。在启动压力源方面存在某种共性,即启动正停顿和启动压力梯度方面启动压力系数最大。

通过对3 个组别写作文本的录音整理和转写,本研究发现,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主要取决于停顿的渗流量及渗流速度、二语写作构思波幅、母语磁吸,同时与句式复杂度有很大关联,这一研究结果与McIntosh(2017:94)的结论存在较大相似,这充分说明,二语写作构思启动存在认知发生机制。语言心智学认为,写作构思的启动过程是一种非线性、震颤性和增量性的认知加工过程。在二语写作构思中,因某种因素必然会出现启动压力,从而产生停顿。影响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主要有4 种要素:(1)正、负停顿渗流量及渗流速度影响启动压力,对二语写作构思产生颠簸阻塞的作用。Mcintosh 认为,正、负停顿渗流量阻碍二语写作构思的记忆激活表征和语言转码速率,增加启动压力(同上:22)。鉴于此,学生基于内隐学习机制,选取更为简单容易的二语写作构思方法,以期降低启动压力,这将直接导致二语写作构思的质量出现大幅下滑。(2)句式复杂度会增加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Fadlon(2016:31)提出浅层结构假说(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二语产出者在二语写作构思加工时更倚赖词汇提取—语义内涵的相倚关系,无法像本族语者一样有效地利用句法信息,加工句式复杂度,从而形成更加流畅和自然的二语写作构思流。故学生在二语写作构思中处理复杂结构时往往受制于有限的语法信息及启动压力的制约,目前中国二语写作构思文本质量令人堪忧。(3)停顿波动幅度也会影响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在二语写作构思中,等待时间超出一定范畴会降低有效教学的根本目标(杨惠中 2011:11 )。他提出有效教学须集中学生注意力,高质量完成二语写作构思,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无效教学则恰恰相反。故停顿波幅过大会增加等待时间,加大二语写作构思启动压力,影响写作构思目标的局部实现。(4)启动压力梯度和启动压力存在相倚关联。一般而言,启动压力梯度越陡,启动压力也越大,反之亦然。故深入探究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源有助于挖掘学生在二语写作构思时所遇到的迟滞阻力,从而促进正停顿、抑制负停顿,提升二语写作构思启动质量。

5.2 正、负停顿的分布样态及二语写作构思的抑制区位

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正、负停顿渗流区边界条件与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离散的关联”,笔者主要有两点发现,其一,3 个组别的的正停顿与负停顿的得分样态存在差异。其二,掌握二语写作构思过程的抑制与控制区位有助于任务集和资源集的优化分配。

第一,进一步厘清正停顿与负停顿的启动压力比对差异,从表2可见,3 个组别对正、负停顿的启动压力偏向存在差异,正停顿与负停顿的启动压力偏向差异主要聚焦于词间、润色和S⁃标注,这与Tang(2015:96)的研究发现有所不同,主要因为正、负停顿的边界渗流区段无法识别或正、负停顿的协调切换错位。总之,正、负停顿的启动压力协调和边界临界值的精准界定仍须深度阐释和厘清边界渗流的条件(徐锦芬 陈聪2017:101)。

第二,本研究发现,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会受制于正、负停顿IPR 渗流曲线及其最大拐角度数。神经电生理学认为,在二语写作构思时,通过脑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简称ERP)技术,凭借记录刺激事件(停顿)诱发的脑电变化,会增加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难度,形成启动压力,该研究成果与 Whyatt 和 Stachowiak(2016:178)的结论略有不同。他们认为,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和停顿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这可能与不同的二语写作构思任务类型有关,本文的研究任务聚焦于二语课堂的二语写作构思启动,产出过程更为正式,而他们的研究更偏向言语翻译产出和释义产出,还有可能由于二语写作构思对象不同而得出不同结果。

另外,正、负停顿的渗流量和渗流速率会催化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正、负停顿的渗流区边界条件使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形成一定梯度,并加剧压力降落幅度,这与 Francis 和 Cama⁃cho (2014:1143)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二者均认为正、负停顿渗流边界会呈现“压降漏斗”状。我们发现,在二语写作构思过程中,启动压力IPR 渗流曲线形成一定的拐角,从图5可见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会随着最大拐角度数而变化,也会随着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而增加。我们反思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后效,阻碍力与促进力协同并存,其中促进力中亦包孕阻碍力的成分(杨雯琴 秦亚勋2016:92)。笔者认为,二语写作构思的目标应该体现为是否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言文本输出;是否让学生规避“记忆提取型压力”(memory retrieval⁃induced pressure,简称MRIP);是否丰富和充实学生的听觉时空;是否解决学生的语言输出抑制困难。鲜有研究对这些问题做出明确回答。而本文以正、负停顿的渗流量和渗流速度为局部视角,以微观考察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离散,提高二语写作构思后效。我们有必要把二语写作构思的资源集和任务集聚焦于启动压力的强抑制区位,这可帮助学生在二语写作构思中减轻停顿渗流边界的布局阻力,以促二语写作构思的后效,同时可增强对局部区域启动压力的抑制功能。

最后,实验结果还发现,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是一个持续性动态过程,特别是正停顿的渗流和负停顿的渗流对启动压力存在积极抑制与消极抑制的相倚关系。因篇幅所限,本文在此不予赘述,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挖掘和考察。

6 结束语

本文以正、负停顿为切入点,凭借matlab 软件对3 个组别的启动压力进行测量,考察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源及停顿离散,构建启动压力模型假设。结果显示:(1)在写作构思产出范畴内,启动压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正停顿与负停顿的渗流量、句式复杂度、停顿时间区段、母语对二语写作启动磁吸度和重复停顿;(2)正、负停顿的渗流边界催化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并形成压力梯度和“压降漏斗”样态。同时,二语写作构思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启动压力离散,故二语写作构思时对启动压力进行区位划分(强抑制区位、中抑制区位和弱抑制区位),进而匹配资源集和任务集控制区,有助于学生写作构思的启动完成取效。

当然,本文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后续研究应进一步扩大对正停顿和负停顿的渗流对二语写作构思产出形成积极抑制和消极抑制的考察范畴,同时对母语对二语写作启动的磁吸临界度、启动压力梯度形成性评价和正、负停顿渗流边界值异化动态等量化探究的非控制因素须加以制约,这也是后续研究努力的主要动向。

猜你喜欢
渗流二语区位
《经济区位论》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雅鲁藏布江流域某机场跑道地下水渗流场分析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复杂地基水闸渗流计算分析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The Role of Native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