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意象塑造的陌生化

2019-04-10 23:59杨斌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陌生化张力意象

杨斌

摘要: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其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载体,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其诗歌形式新颖、语言绮丽、内蕴丰盈,呈现出独特的张力美,是“陌生化”的经典文本。诗作深刻的文学性和诗人丰富的思想内涵浓缩于一系列诗歌意象的塑造上。对比、拟人、矛盾修辞、比喻等各种表现手法以及独特诗歌韵律在意象塑造中的陌生化运用,有效增加了读者的感知难度,强化了读者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十四行诗 陌生化 张力 意象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也吸引着众多批评学者的关注。莎翁通过一系列典型意象的陌生化塑造,将诗歌的主题和意蕴完美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将从形式主义诗学的视角,分析莎翁十四行诗中的典型诗歌意象,解读其跨越时空依旧魅力永恒的艺术因素,以期更好地重读经典,挖掘经典文本深刻的文学性。

一、陌生化与诗歌的张力美

按照形式主义的观点,莎士比亚的每一首十四行诗都可以说是陌生化的典型文本,其表现手法新颖奇特,体现了丰富的文学性。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阐释“陌生化”这一文学术语时说,“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视觉而不是作为识别的事物的感觉;艺术的手法就是使事物奇特化的手法,是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和时间的手法,因为艺术中的感觉行为本身就是目的,应该延长……”他主张诗歌语言是对人们日常语言中感受“自动化”的对抗和反叛。只有通过陌生化变形,改变语言的自然形态,使其符合诗意的审美追求,真正的文学才能产生,没有艺术的变形也就没有艺术的存在,变形是艺术的本质特征。诗歌是“一种障碍重重的、扭曲的言喻”,文学创作的一个独特性便是“阻碍形式”,也就是通过创造“复杂化”“难化”的形式,提高读者感受的难度,延长感受的时间,从而增加艺术作品的可感性,强化读者的审美体验,这是一个文本具有“文学性”的基本条件。

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往往体现在作品本身的独特性上,而这种独特性更多地存在于文学的艺术形式和形式构成之中,它是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审美产品的特殊性。他们关注的是语言形式的陌生化运作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也就是雅各布森所说的“诗不过是语言的美学操作”。正是在这样的陌生化的美学操作之中,文学作品获得了其内涵与外延上既矛盾冲突又和谐平衡的张力之美。这种张力效果的实现必须依靠读者作为一个接受主体的积极参与。“陌生化也正是凭借文本与主体接受之间的张力美,吸引主体的审美关注,使主体获得出乎意料的审美效果。”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文本开放、张力充盈的作品,它召唤着读者的介入式阅读和批评,其表现形式也往往是陌生化的,因为文学创作“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会使得文本中产生许多的审美“空白”,从而使得文学作品与读者形成一定的“审美距离”,读者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去填补这些空白,这个努力过程就是文学的审美过程,也是文本张力得以显现的过程。经典的文学作品令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回味无穷,也在于文本所呈现的深刻文学性和意蕴丰盈的张力之美。人们常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描述莎士比亚作品文学内涵的丰富性和对读者强大的感召力。它们召唤读者积极的探索性的阅读,这样才能充分理解作品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也才能深刻体会到作者陌生化手法所呈现出的张力美。

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意象塑造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陌生化和张力美集中体现在其一系列诗歌意象的塑造上。这些意象内涵丰盈深刻,语言新颖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人们常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来感慨莎翁作品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这形象地阐释了其作品复杂深刻的内蕴之美。莎翁的十四行诗共一百五十四首,“就其思想内涵、语言运用和艺术风格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来说,可以與他最成功的剧作相媲美”。十四行诗也是莎士比亚留给世界的不朽艺术瑰宝,是其人文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认为:“用这把钥匙(十四行诗)莎士比亚打开了他的内心世界。”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用这把钥匙莎翁为广大读者开启了一个无限广阔的艺术宫殿之门,让人们充分领略到经典作品深刻的文学性。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诗歌的思想意境,更能强化诗歌整体的审美层次。意象可以看成是“关于感官映像、情感以及思想的具体代表”,它必然包括“情”(feeling)和“象”(image)两个要素。好的意象总是包含着无限意蕴,可以充分调动读者的审美积极性,参与到诗歌意蕴的创造性重塑过程中。同时,意象往往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摹来传递诗人的思想情感,而“在有形象描摹的地方就有奇特化,作家塑造形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种对事物的视觉,而不是对它的认知”。因此意象塑造可以看成是诗歌中陌生化手法的具体运用。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诗歌所有形式技巧,包括声音、意象、节奏、音部、韵脚、修辞手法等都使得诗歌在整体上具有陌生和疏离的效果,这也正是诗歌“文学性”的直接体现。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使用了多种意象,这些意象涵盖很广,既包括自然万物和时间季节等的自然意象,也包括日常生活或艺术宗教等领域的社会生活意象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人文思想和人生体验以及刻画时间的无情和友情、爱情的永恒。这些意象的塑造浓缩了诗人的思想精华,并给读者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审美艺术空间,因为“意象并不仅仅是一个机械的表达,特别在莎士比亚后期,它是诗人各种思想火花的融合”。

三、诗歌意象的陌生化语言建构

一个成功的诗歌意象离不开诗歌语言的精心塑造,它所蕴含的“情”也必须通过外在的“象”得以体现。陌生化的诗歌语言强化了语言的审美功能,可以更为有效地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以一种“难化”“形象化”和“可感性”的方式增强读者的审美体现。“诗歌或文学作品中运用包括意象在内的一切手法的目的,不外乎提供作品的可感性,使人们感觉到它,而不仅仅是认知它”,意象的功能就是“使熟悉的事物‘陌生化”。也就是说,意象本身就是对诗歌的陌生化呈现,同时,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处理也会有效增强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强化对读者的艺术感召力。新鲜陌生的语言组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读者的感知难度,延长感受的过程。这是诗歌张力语境形成的必要语言条件。

应该说莎士比亚所塑造的意象时至今日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意象,如玫瑰、太阳、海洋等自然意象和春、夏、秋、冬等时间意象以及演员、将士、浪子等社会生活意象等。然而这些意象之所以成为经典并为后世所模仿传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意象的丰富内涵和莎翁创造这些意象时所采用的陌生化的语言表现方法。对比、拟人等是其为强化诗歌意象塑造的陌生化效果而广泛采用的修辞手法。春、夏、秋、冬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最为常用的时间意象,但这些意象的呈现却是各具特色,体现了很强的陌生化效果。与传统的诗人一样,冬天在莎翁的笔下是凄冷严酷的,它象征了时间的残酷无情,它让春的活力、夏的美艳、秋的富足失去意义,让友人的青春和美貌荡然无存。但莎翁的冬天意象之所以给读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并历久弥新成为经典,就在于诗人常常用夸大、对比以及拟人等手法,以更具有张力美感的方式来表现冬天的严酷,让读者产生更为强烈的思想震撼。如在Sonnet 2中,诗人开篇写道:“四十个冬天将围攻你的额角,/将在你美的田地里掘浅沟深渠”(屠岸译)。“四十”虽然不一定是实数,但加在“冬天”的前面,无疑会大大增强这一时间意象的强度,同时与具有军事意义的词汇如“besiege”(围攻)、“trenches”(战壕)和“field”(战场)等连用,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以夸大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也似乎能深切感受到这场青春与时间的残酷战斗,而这场战斗最终的结局必然是“你青春的锦袍,如今叫多少人倾倒,/将变成一堆破烂,值一片空虚”(屠岸译)。诗人将现如今“你”“青春的锦袍”(proud livery)和受时间攻击后将变成的“值一片空虚”“一堆破烂”(tattered weed of small worth)进行对比,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方式,把这一时间意象的破坏性以“形象化”和“可感性”的方式推送到读者面前,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张力感。在Sonnet 97中,冬天“荒凉寂寞”的意象更是在与“炎炎夏日”和“多产的秋天”的对比中深刻凸显了作者因为与其爱友的分离而寂寥落寞、痛苦彷徨的心情。“不在你身边,我就生活在冬天”(屠岸译),显然此时的“冬天”意象已失去了其实指的意义而具有强烈的暗喻色彩,喻指诗人如同冬天般“冰冷”“阴霾”的情感。“啊!我感到冰冷,见到阴冻天!到处是衰老的十二月,荒凉寂寞!可是,分离的时期,正夏日炎炎”(屠岸译)。此时,诗人连用三个感叹句式表达冬天这一意象带给人的痛苦、荒凉的感受,然后用一个转折(yet)指出其与爱友分离时却正值“夏日炎炎”。这一强烈的对比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冰火两重天”的巨大心理落差,感受到诗人对自己友人的真挚情感。这种对比和陌生化手段的运用使诗人成功塑造了一个个内涵与外延上既矛盾冲突又和谐平衡的张力意象。在著名的Sonnetl8中,诗人将时间意象“夏天”与自己的爱友作比较,而结果是一年中最为美妙的季节却难及自己的爱友那么“可爱”(lovelv)和“温婉”(temperate)。显然这一对比更好地体现了爱友在诗人心中难以替代的地位。正如在Sonnet43中诗人的感叹:“不见你,个个白天是漆黑的黑夜,梦里见你,夜夜放白天的光烨!”(屠岸译)

矛盾修辞法(oxymoron)也是诗人在时间意象塑造过程中经常运用的陌生化的语言技法。所谓矛盾修辞法也称为逆喻,就是“将日常生活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自相矛盾的言语”。矛盾修辞法最重要的美学功能就在于其语义上的矛盾对立和内涵上的和谐统一的张力体现。这种语言组合的明显特征就是在逻辑上或语义上不相干甚至相互矛盾,不过正是这种表面上的矛盾促进了文本的相互碰撞和对抗,从而产生出异于常态语言的陌生化效果。例如在Sonnetl5中,诗人深入思考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everythingthat grows)都不可避免地受制于时间无情的支配,少壮时神采飞扬(vauntintheiryouthful sap),但也会盛极而渐衰(atheightdecrease)。在第三个四行,诗人运用了一个矛盾修辞法“inconstant stay”来表达人们在时间面前无可奈何的心情。“slay”一词表明了人生命和世界存在的一种状态,也是人们生命永恒的一种期盼,但“inconstant”将时光永不停歇的本质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既是对“stay”的补充,又是对它的否定,呈现出很强的矛盾统一的张力美感。

比喻的运用也是莎士比亚诗歌意象得以生动呈现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喻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类比,能够将原本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处理,并给读者以充分的思考和体验空间,在复杂化的语境中体会诗意的美感。作为人文情怀的重要体现,诗人认为时间扼杀了一切美,不论自然或人类,他把人们对于时间的恐惧和愤恨用一系列的比喻体现出来。例如在第12、60、123和126等十四行诗中,诗人将时间比喻成“镰刀”(scythe或sickle),时间和镰刀本是具有较强异质性的两种事物,但在残酷无情和毁灭破坏性方面诗人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具有较强的陌生化美感。如在Sonnet60中,诗人生动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屠岸译),接着诗人感叹“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屠岸译)。可以看出,“镰刀”作为时间破坏力的生动呈现深刻阐释了时间意象的残酷性,从而使得诗歌最后的警句结尾更具有震撼力和人文关怀——“可是,去他的毒手吧!/我这诗章/将屹立在未来,永远把你颂扬”(屠岸译)。除了“镰刀”之外,诗人还把时间喻指成“血腥的暴君”(bloodvtyrant,Snnnet16),“无情的刀斧”(creel knife,Sonnet 63),“易变的沙漏”(fickle出ss,Sonnet 126),等等。

四、独特的诗歌韵律对意象的陌生化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16世纪的萨里伯爵等英国创新诗人发展形成的一种诗节形式,但莎士比亚却是这一形式最杰出的实践者。这种十四行诗分为三组四行诗(quatrain)以及结尾的一组偶句(couplet)。每个四行分别阐述一件事的不同方面,最后一个偶句一般是对前三个四行诗所描述事情的总结或评论,有时给全诗一个警句式的结尾。它的押韵为:abab cdcd efefgg。“十四行诗的长度正好适合表达相对复杂的情感发展,但诗歌短促、急迫的韵脚又对诗人的艺术技巧形成了永恒的挑战。”然而莎士比亚卻将十四行诗运用到出神入化的程度,韵律不仅没有阻碍他思想情感的有效表达,相反通过对韵律的灵活性、特异化的运用,莎翁将自己的人文思想和内心情感更为生动鲜活地表现了出来。罗曼·雅各布森认为,偏离,也就是陌生化,“主要在于建立也在于打破诗歌语言的音韵和句法模式(包括语音模式、语法结构、节奏、韵律和诗节形式),同时也在于突出反复再现的一些关键词或意象”。莎士比亚的许多十四行诗通过音韵的特异化处理,如头韵(alliteration)、阳韵(masculine ryhme)将诗歌的韵律所产生的美感和对意义的深入阐释表达得淋漓尽致。莎翁的第十二首十四行诗可以说是诗歌韵律对时间意象陌生化表达的典型体现。这首诗歌措辞严谨,内蕴深刻,富于哲理,而且节奏和谐,音韵悦耳动听。以诗歌特有的节奏很好地描摹了时光不断向前,并无情摧毁一切的状态。本诗的格律是抑扬格五音步,尾韵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典型的押韵形式:abab cdcd efef gg,这种格律和押韵形式很好地体现了时间的流动性。同时诗歌中大量出现的头韵更是形象地模拟了时钟滴答作响的样子,如“count/clock”“tell/time”“past/prime”,等等。另外,诗歌中阳韵,如“time/prime”“night/white”等的运用也进一步增强了声音的效果。这些音乐性极强的押韵将时光对美丽的戕害,对生命的摧残以一种特异化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读者也必然会在这样一种陌生化的语境中体会到诗人奉劝友人留下子嗣,以便永留美丽在人间的人文情怀。

“意象是连接情感与思维的桥梁。”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通过比喻、矛盾修辞等独特的诗歌语言和头韵、尾韵等诗歌韵律的运用,以陌生化的方式将诗歌意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在叹服诗人艺术造诣、品味经典的深刻文学性的同时,深入思考生命的内涵和人生的意义,这应该也是莎翁以陌生化的语境体现诗歌意象的意义所在吧!

猜你喜欢
陌生化张力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巧测水膜张力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来自林间的风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方寸之间
教学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