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梦·星

2019-04-10 23:59李佳芯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

李佳芯

摘要:巴金的《海的梦》描写了女主人公里娜在争取奴隶斗争中勇敢并坚定信仰的本质,展现了一个本是养尊处优的贵族女子从懵懂无知到走向革命,但叉因其他牵绊而灵魂痛苦挣扎的过程。在这篇小说中,文中多次描写了女人看海这一景象以及女人梦中的理想国。本文将从象征主义出发主要对“海”与“梦”进行意象分析,并展现女主人公里娜的精神演变过程及小说中体现的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色彩。

关键词:《海的梦》 海梦 浪漫主义

巴金的《海的梦》主要展现了本为贵族小姐的里娜由无知到觉醒,由无作为到走向革命的过程。在整部小说中,“海”“梦”与“星”三大意象贯穿其中。通过对“海”的描写与“梦”“星”的展开,将里娜这样一个女战士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巴金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海”的意象

这篇小说的发展由里娜对“我”讲述她的经历开始。里娜本是一位富家贵族的小姐,而当她遇见“杨”后,才在现实中了解到了阶级之间的差异以及底层人民的痛苦,她内心的正义被唤醒,并通过爱情而接触革命。可在一次大事变中,“杨”在战斗中失去了生命,在临终前告诉里娜:“如果将来有一天你会找到我的尸首,请你把它抛到海里去。把我的尸首拿去喂海!我的憎恨是不会消灭的,我会使海咆哮得更厉害,颠簸得更凶猛!……我自己也会借着海的力量把这奴隶区域全部淹没。”当里娜将“杨”的尸首抛人海的那一刻,“杨”便与海融为了一体。本为自然景物的大海代替了“杨”成为里娜的精神依靠以及心灵上的恋人,对大海的崇拜弥补了爱情的缺失,进而与“杨”和国家危亡结合成了里娜新的信仰。在“杨”死去的那刻,里娜答应了“杨”要替他复仇,建立起自由国家。里娜在努力地实现这个誓言。她在努力着,也在流浪着。她“每天晚上都要走到海边去”一次又一次地看海,看“杨”“是否会实践他的约言”。然而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才发现实现约定的希望是那么的渺茫。她不禁对海大呼:“海,你既然咆哮得这么厉害,颠簸得这么凶猛,为什么你不起来把那岛国的奴隶区域淹没呢?……现在我的力量已经用尽了!我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正义了!”里娜也对着“我”说:“海却是杨的最后安息地。我的誓言也是对着海发的。海便是见证。”海在里娜心里不止充当着恋人的角色,它也代表了正义与誓言。

在小说中,作者多次描写了里娜看海,在其中展现了里娜的精神演变过程。“杨”不仅是里娜的恋人,还是里娜的精神导师,他引导着里娜接近奴隶、了解奴隶,并唤起里娜要为正义与理想而斗争。“杨”更是里娜心底正义的化身,以至于她将他的理想当作自己的理想,接受他的一切,包括信仰。“杨”的牺牲仿佛正义的崩塌,里娜望着海,顿感迷茫而失望,她不知道正义究竟在何处,这个世界上是否还有正义,而唯一支撑着她走下去的是她与“杨”的誓言和“杨”的信仰。她被流放外岛却三次偷回岛国后,遇到了那个孩子。在里娜与孩子一起共同革命的时间里,孩子的热情鼓舞了她,使她一次次重拾了自己的勇气。此刻的看海,里娜“不再相信它会那样凶猛地咆哮起来把奴隶区域淹没掉”,她也不再将革命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海上。海在此时变成了“杨”,它时时刻刻提醒着里娜她与“杨”的誓言。也正是孩子对里娜的爱,使里娜心底保留的“杨”的信仰慢慢转换成了自我的信仰。然而孩子突然病倒,因自己人的告密,里娜被捕。那个孩子最终救出了里娜,病情却加剧,为了让里娜能安全地离开,他选择了自刎。里娜一直在对孩子的爱与对“杨”的爱中挣扎,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是否背叛了与“杨”的誓言。直到孩子死去她才知晓爱是正确的,爱和信仰是一致的。“杨”和孩子的离去让里娜痛苦而迷茫,但也让她看清了以后她要走的路就是复仇——为爱,为信仰复仇。此时“我”与里娜交谈,她看着海面,内心充满了希望,“过去的阴影死了,一切的苦难都跟着死了。我还活着,活着来翻开我的生命的新的一页,来达到那最后的胜利!”里娜相信苦难终会过去,正义总有一天会到来,就如这咆哮跳荡的大海,似奴隶们的怒吼,把全世界都淹没掉。里娜将爱隋与亲情转化为了更深沉的博爱,在爱中涅槃,从这样的爱中重获新生,同时也支撑着她始终如一地继续自己的事业。

二、“梦”与“星”的意象

作者在《海的梦》的“序”里写道:“我隐约地听见海的怒吼,我仿佛又进到海的梦中。但这不是梦,这海也不是梦里的海”“這不能够是梦。这样的一个女性是一定存在的。我要去找她,找她回来在陆地上建立她的自由国家”。《海的梦》创作于1932年。日本侵华后,国民都处在水深火热中。在国家危难之时,作家也无法按捺内心的悲壮之情,在小说中给予“梦”以丰富的意象,包含了作者内心深厚的爱国情感。

里娜在跟“我”的交谈中告诉“我”:“我们终于胜利了。我们把一切的敌人都消灭了,因为我们变成了强者。我们用我们自己的血争到了我们的自由。”我因为里娜的故事欢欣鼓舞,因为最后奴隶得到了应有的自由而欢喜。然而她却说:“那个国家只是在我的理想里面。那只是一场梦。”在文末“我”发现这个女人消失了,到处都没有她的踪迹,这一切仿佛是自己的梦境,“但是我决不相信我的遭遇会是一场梦景”“我相信她一定存在,我要继续追寻她……一直到死”。这“梦”是里娜梦中的理想国,这“梦”是“我”幻想出来的勇敢将自己奉献给信仰的女人的故事,但这“梦”象征着巴金对现实生活的理想,里娜的故事是对现实生活的影射。“梦”中每一个奴隶追随着“杨”为实现独立与自由奋起反抗入侵者。革命虽然失败,但为国家独立与自由牺牲的英雄们永远激励着每一个被压迫的国民,鼓舞着里娜抑或是那个孩子。与其说里娜是巴金塑造的一个“把自己献给事业、为着信仰工作、牺牲了个人的一切幸福、去追求众人的幸福”的坚毅的女战士形象,不如说里娜是巴金的“梦”,是巴金理想中的自己,他渴望自己也能如笔下的里娜一般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信仰,并且自己也在践行着自己的追求。

在小说的开头,“我”与里娜相遇,作者并没有直接开始讲述里娜的故事,而是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以及色彩的描绘。“海漆黑得吓人”“我从天空把眼睛移下来的时候,我只看见一片黑色”,里娜的“头上闪耀着金黄色头发,使我记起了星光”。“我”与里娜的交谈发生在夜晚,海水是黑的,天空也是黑的,只有“星星在网眼上摇动”,梦境都发生在夜晚,环境的建构为梦境的展开作了铺垫。这一片黑色象征了国家处于危亡的境地,侵略者仿佛海上表面的黑色,“好像在黑色下面隐藏着各种东西,各种活动的东西”,掩盖在黑暗下的奴隶们会打破这表面的黑暗,让海咆哮起来,吞没掉一切黑暗。而那天空中布满星星的网象征着希望,星星仿佛能触摸一般,正如现实中能看得见的希望,黑夜并不是永恒,在快被黑暗席卷的夜里,仍有点点希望的存在,而黑夜过去便会等到曙光的到来。巴金在这篇小说中不止寄托了对正义与信仰的理想追求,还预示着对光明到来的希望。

三、巴金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

巴金在《海的梦》中塑造了一位理想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形象——里娜。她时刻坚持着革命理想,把自己的人生道路与革命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但又满怀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里娜对革命与爱情关系的看法,也正是巴金爱情观念的体现。但实际上里娜也是脆弱的,她始终在寻找一个如“杨”和那孩子一样勇敢的男人,支撑着自己实践自己的信仰与誓言,而不似如今这样漂泊,反映出女性在革命斗争中的软弱性,或许在某些程度上也反映了巴金作为一个笔者,处在无政府主义的立场上,深感在国家危亡之时孤立无援的无奈与软弱。在后篇大段激情澎湃的内心独白,也正是巴金通過里娜之口尽情地抒发出个人的内心情感。这些特点无不反映出巴金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色彩。小说中的浪漫主义还表现在巴金将现实的反映与理想的抒发融为一体。在里娜的陈述中描绘了高国军人侵略奴隶区域的场景:“眼前是一片火光……街上到处都是死尸。空气非常闷热,又带恶臭。更可怕的是葬身在火窟里逃不出来的人的惨痛的呻吟”,被烧死的奴隶、被杀死的熟悉的女人、失去父母的孩子、高国军官兴高采烈的谈论……当里娜看到这一切,脑子里装满了复仇的思想,她要使这正义实现,要勇敢地实践自己的誓言。有关现实的描写和叙述,只用于抒发作者内心的理想追求和塑造理想化的人物形象。通过现实的刺激,让本沉浸在失去因战斗而牺牲的“杨”的悲伤的里娜增加仇恨与勇气,立志要为“杨”复仇,继续“杨”的事业。并且作者将现实想象为“陆地上的梦”与“海上的梦”,作品中的“杨”、里娜、那个孩子以及千万因为争取自由而牺牲的奴隶,就在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岛国上进行革命。作品中所描绘的一切,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小说中还具有浓郁热烈而感伤的主观抒情。巴金通过里娜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帝国主义者和反动派的憎恨。并且巴金也以强烈的感情去剖析人物。在文末,“我”认为里娜是如此一个“把自己献给事业、为着信仰工作”“在痛苦中寻找生命”的女人,里娜寄托了作者强烈的热情。在整篇小说中,巴金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还真实地抒发出了自己的思想情感,他在小说中的真情吐露,表现了其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色彩。

巴金在这部小说中给众多自然景物寄予了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正义与信仰的追求,也通过对里娜这个女主人公的刻画,寄托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巴金的文字仿若一座灯塔,给身在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希望的曙光。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西汉铜镜浪漫主义元素考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研究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李白诗歌的矛盾性探讨
从《<克伦威尔>序》看雨果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想
从浪漫到现实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自由”“浪漫”在《情人》中的体现及影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