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的影子

2019-04-10 23:59朱晴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重建改编解构

朱晴

摘要:电影《西游伏妖篇》是2017年新年发行的贺岁片,也是曾经在2013年上映的《西游降魔篇》的第二部,与风靡一时的《大话西游》系列是同样的改编团队。这部影片是选取了传统文学读本《西游记》中的“盘丝洞”“三打白骨精”“比丘国”等部分,进行重新的解构叙述,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西游”世界,拓宽了观众对《西游记》原著的理解思维。本文旨在通过对这部电影中师徒观的重建、美与丑的颠覆和叙事主体的改编等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为今后的名著改编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启示。

关键词:《西游伏妖篇》 改编 解构 重建

引言

20世纪80年代,CCTV版《西游记》的热播,掀起了一股对名著《西游记》的改编热潮。此后,不少电影、电视剧为了可以有高上座率,纷纷都打起了改编《西游记》的旗号。像电视剧《西游记后传》《齐天大圣孙悟空》、电影《大话西游》系列、《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女儿国》、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即使所有的电视剧、电影的剧情都是大家熟悉的,可是,一旦上映依然会有很高的关注度,能够吸引到无数观众。尤其是其中的《大话西游》系列,前两部更是从90年代开始便令无数观众追捧。这一系列的电影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最大的原因是其在当时“引发了一场从语言表达方式到价值取向上的话语革命。它的影响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心灵结构、生活态度”。

数十年后,由同样的团队对同一部名著又一次改编出来的电影《西游降魔篇》(以下简称《降魔篇》)《西游伏妖篇》(以下简称《伏妖篇》)却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即便是又一次让大家看到了不同的《西游记》,但还是受到了许多质疑。尤其是在2017年的《西游伏妖篇》播出后,更是引得观众纷纷评论“周星驰,我们再也不欠你电影票了”,更有网友直呼“我们真的是错怪了张艺谋,这部片子比《长城》简直差了100个《摆渡人》”。不理解“周氏”风格的人认为,周星驰在《降魔篇》《伏妖篇》中用的都是已经用过的老梗,其中的语言也都是简单地用网络语言堆砌而成。但是笔者认为,《伏妖篇》不但在内容上是对《大话西游》系列作品的一个“周氏”风格的延续,而且在思想上也是对传统观念的一个全新的诠释。

一、对于传统师徒观的重建

在传统的中国伦理观念中,将“师父”放在了与“父亲”同等的道德地位上,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人们将师父的身份视作父亲身份的拟制。这也就使得“师徒之间具有‘父与子式的严格等级式关系,也有着不可违背的礼数,徒弟对师父也要遵循礼数,唯命是从。倘若徒弟不守规矩或犯了罪过,师父还可以直接问罪和治罪,也可直接逐出师门”。

这部影片开始,唐僧命令自己的徒弟表演,不按照他的指示便暴打、辱骂或唱“乖乖歌”让他当众跳舞,这是传统师徒关系的中为了维护师父权威的一些手段。但是,随着取经路程的前进,这种师徒之间相处的方式逐渐被抛弃。这部影片对“取经四人组”之间的师徒相处模式的重建,打破了以往大众心中的固有形象,也是对新时期新型师徒关系之间如何相处进行了探讨,与当下价值观的表达非常贴合。因为此部影片是《降魔篇》的续集,我们从上部影片中就知道唐僧和孙悟空之间因为段小姐的死亡一直有隔阂,但作为“妖王”的孙悟空因惧怕唐僧的如来神掌而不得不跟着他上路,心中充满怨恨却又不得不替他伏妖。一旁的猪八戒则一有机会就阳奉阴违、挑拨离间,时不时地引发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矛盾并添油加醋、煽风点火。沙和尚对唐僧也是颇有微词,偶尔明确地表示下支持孙悟空“干掉”唐僧。这个取经团队从开篇就让人觉得他们矛盾重重,他们之间关系如何继续发展,让观众充满了期待与好奇。在为比丘国国王表演后,唐僧与悟空的矛盾到达了白热化并引发了激烈的争吵,观众原以为唐僧会一如既往地鞭打或者唱“乖乖歌”惩罚孙悟空,结果却是打了自己并且向悟空下跪认错,这使其与孙悟空之间的矛盾有了第一次“破冰”。

这一次道歉颠覆了传统的师徒关系的伦理价值观,不再是一味地为了维护所谓的师父的“权威”而不分黑白对错,顺应了观众对平等师徒关系的期待。对此,周星驰表示:“唐僧是一个包容的有智慧的人,他觉得自己有错的地方,就认错。”这一跪却让人感到是在意料之外,但是细想也是在情理之中。在现代人心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想是一个平等关系,即使你是权威的代表,在有错的时候也应该低头认错。不论唐僧的道歉是“以退为进”的策略还是“危机管理”的手段,至少使师徒之间逐渐地化干戈为玉帛,这样的做法对于整个取经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升都是有帮助的,引发了观众对于现代新型师徒关系的思考,使观众明白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新型的师徒关系早已不是像从前那样唯“师命”是从。在师徒关系中,话语权并不仅仅掌握在师父手中,师徒之间应该要进行平等的对话。这种新型师徒之间关系的处理方式,也是对当下的一些缺乏底线、无视伦理道德的师徒互撕事件最好的回应。

二、对于美与丑的颠覆

以往的很多根据《西游记》改编而来的电影电视,多数都是在尽可能地去美化唐僧四人。不论是从演员的选择,还是服装、道具、场景等布置都尽可能地制造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使很多观众都陷入了“以为如此,果然如此”的表面美感的思维误区中。同时,因为《西游记》的最终结局是师徒四人取得真经、修得正果,使得大家往往都忽视了吴承恩写出《西游记》,并不是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美好童话;相反,西游世界其实是充满黑暗的现实世界翻版。

《西游記》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就是因为它的真实、现实,在西游中描述出了人性中“不美好”“不完美”的地方。周星驰作为资深的西游迷,更加明白原著中对人性深刻的洞察,正是这样才使其在对原著的改编上不遗余力地将人性的幽暗发挥到极致。这样的贴近原著的改编多少会令那些深受1986年央视版《西游记》影响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感到心理不适,这也就可能是这部电影会有那么多的反面评价的原因所在。

猜你喜欢
重建改编解构
还原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写于斯德哥尔摩
解构二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