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用文化延续未来

2019-04-12 03:14李婷婷
先锋 2019年3期
关键词:崇州竹编艺术

李婷婷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崇州充分发挥“文化小康”在乡村全面小康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培育“文化+”一二三产业融合业态,培育出竹艺村等乡村产业发展模型,实现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找到现实动力引擎。

以文赋形,重塑“新中式”乡村形态

竹艺村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道明镇的一个传统村落,背山面田,占地面积约123亩,区域内共86户约300人。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依竹而居,削竹为器,处处呈现出“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户户编花篼”的景象,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更写下“冷翠千竿玉,浮岚万幅屏”的诗句。竹艺村,便因其产业基础和文化底蕴而得名。近年来,为重现陆游笔下《太平时》的意境,崇州依托竹艺村的自然资源、人文禀赋,结合当代建筑艺术表达手法,将国际现代的独特美学元素融入其中,创作出现代中式建筑“竹里”。这个融合了当地传统竹编工艺的建筑,已经成为游人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并先后受邀参加了芝加哥建筑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

如今,竹艺村逐步改建出竹艺工坊、三径书院、遵生小院等多形态的新中式风格建筑群,配套完善登山步道、健身路径、农家书屋、竹艺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使林盘之美在点、线、面得以连接、贯通,呈现出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

以文铸魂,做好“竹文化”主题文章

道明竹编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这里呈现“房屋依竹而建,材料取竹而用,竹编技艺人人会”的风貌和景象。为保护利用好乡村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崇州对竹艺村打造坚持以“艺术点亮乡村”“文化浸润乡村”为发展思路,采用“学院+农户+基地”形式,借外来文化优势入驻本地文化,一以贯之做好“竹子”“竹文化”这篇文章,努力用实践诠释好“小竹子大发展”“小竹子大舞台”。

2011年,道明竹编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落户竹艺村;2014年,道明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8年5月,中央美术学院驻四川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签约仪式在竹艺村隆重举行;2018年9月,竹艺村成为四川省乡村振兴文商农旅体融合发展现场会参观点位。竹艺村发展之路是竹编非遗“活态”传承之路,也成为让传统手艺彰显现代魅力的實践之路。

以文兴产,推动“新文创”产业发展

竹艺村从“竹文化”创新发展着手,将本地特色竹编产业和文化创意有效联结,充分运用中央美术学院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创意设计、运营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的资源,发展竹文化产业创意经济。一方面,大力开发竹编种类创意产品。充分发挥竹编技艺人才创新思维优势,依托竹编产业基地,不断研发、生产出一批批富有创造性的手工艺作品,打造以“竹”为特色的文创产品品牌,增加从业群众收入。另一方面,全力打造竹编技艺整体空间。遵循“艺术点亮乡村”思路,将传统竹编工艺与现代建筑生活有机融合,以“竹里”为起点,连片改造升级原有民居,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具象为有形的文化载体,打造丁知竹传习所、竹文化博物馆等“竹文化”展示空间,形成了“以竹艺为底、以文化为核、文化吸附积聚、多业态融合”的文化产业生态圈。

截至2018年9月,通过发展民宿、竹编等,竹艺村原住民年均增收4000元,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复兴正在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以文提能,实现“兴文化”聚心化人

为提升服务效能,崇州市以竹艺村等地为样本,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聘“文化管家”来运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立足竹艺村的高起点、国际范,政府制定并发布了“文化管家”服务规范和标准,设定“准入”门槛,提出了服务质量考评的“硬杠杠”。“文化管家”结合群众需求和当地实际,着重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机制上提升和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准大幅改善,原住民知识技能、特长素养、精神面貌悄然提升,更大程度满足了群众对专业化文化服务的需求。

“文化管家”在竹艺村的实践,推动了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职能的转变,使公共文化服务在竹艺村更加持续和生动,取得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成效。

以文育风,焕发“淳乡风”文明气象

竹艺村在培育新业态同时,引进了当代艺术家刘伟福、“竹里”设计师袁烽、中国著名青年诗人马嘶、国学古法老师冯玮等“新村民”,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文化管家团队等高校和社会组织。“新村民”带着“艺术家的眼睛,人文者的心,经营者的脑”来到竹艺村,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产生互动,将艺术巧妙融入乡村自然,有效推动当地文化挖掘和再生。2018年“道明竹艺村艺术季”中,竹艺村开展了包括海外艺术家驻留、儿童艺术节等适合全民参与的大众艺术体验活动,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交流,更加丰富了乡村生活方式。

通过发挥新村民、新乡贤的文化带动和风尚引领作用,竹艺村原住居民精神风貌得到进一步提升,生活习惯大幅改进,发展的信心决心不断增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在滋养这片美丽乡村。

竹艺村的“五文着力”只是崇州致力“文化小康”带动乡村全面小康的一个缩影,也是崇州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实践范例。下一步,崇州将对竹艺村进行扩面发展,以传统文化的当代设计转型为发展方向,深挖应用“竹君子”文化精髓,深化“艺术群体+当地政府+原住民”合作模式,聚合艺术创造、产业力量和在地资源,让艺术点亮乡村,用文化延续未来,努力推动崇州实践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猜你喜欢
崇州竹编艺术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纸的艺术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初探
——以四川省崇州市“费随事转”改革为例
《健康崇州》创出宣传新模式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庚寅冬游崇州怀放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