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效果分析

2019-04-15 02:57童海英许春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白内障病房护理人员

童海英 许春丽

白内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多发生在老年群体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致盲率,给老年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1]。而在临床治疗中,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视力,但是在手术后的护理中,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很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事件发生。而护理管理可有效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实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的身体体质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加上患病位置为眼睛部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诸多困难,因此这类患者更加需要加强护理安全管理[2]。故而,本文的目的旨在研究分析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于2015年7月—2017年8月在本院选取老年白内障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年龄均在65~75岁;(2)经检查均确诊为白内障,且接受了手术治疗;(3)患者和家属都知晓本次研究,已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为:(1)经检查存在糖尿病史、神经病史或精神病史的患者;(2)存在高度近视病史、眼外伤病史的患者;(3)存在其他无法完全配合完成本次研究的情况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0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65~73岁,平均为(70.26±2.19)岁;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67~75岁,平均为(70.36±2.4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有入院评估、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几个方面[3]。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其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逐渐完善护理安全的管理制度,可利用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以及现行的质量安全管理相关措施,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规范化、标准化。

(2)增强安全管理意识。护理人员应增强自身的护理安全管理意识,了解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可以主动和同事进行交流与沟通,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风险的解决方法,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3)风险评估。患者在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并依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为患者进行风险分级;对于高风险患者,护理人员应了解并掌握患者的自理能力等情况,并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因沟通而造成的不良事件;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告知患者有关安全防范的信息,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除却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患者所处的病房环境和安全措施等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比如防跌倒措施是否到位等[4-5]。

(4)管理病房环境。保证患者病房和走廊内的光线良好,温度湿度适宜;房间内的地板保持干燥干净,避免患者跌倒;在患者常出入的走廊和洗手间等地方安装扶手,病床上安装护栏;定期对病房和走廊进行清理,避免障碍物堆积影响到患者的行走;病房内,危险物品(比如说热水瓶等)的摆放应注意,放置位置应选择安全地带;在为患者分配病房时,要注意患者的年龄,年龄大的患者的病房应在厕所距离较近的位置。

(5)跌倒坠床的预防护理。老年患者自身的身体体质较差,且患有眼部疾病,在日常活动中难免会出现诸多难题。患者的常用物品要放置于患者方便取用的位置,且取用的通道保持无障碍;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若患者发生跌倒或者坠床,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发生原因进行调查,查明是因环境还是药物,并将患者的跌倒或坠床情况一一记录在案;要做好患者防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处理方法。

(6)应用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在护理中,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排查,以保障患者的安全;灵活应用安全隐患提示牌,以此提高护理安全,尽可能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在设置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时,可选用不同颜色对不同级别、不同隐患的风险问题进行设置;而且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不仅仅是为患者而设置,还要为护理人员设置,比如药物配伍禁忌指示牌等。

(7)宣传教育。在对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时,不能对安全教育知识局限于书本上,泛泛而谈,而是要将其具体化、形象化,让护理人员和患者更加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在患者手术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包括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恢复阶段的注意事项,可通过动画等形式加强患者的了解程度;在医院的宣传栏内,可适量增加护理安全的知识要点,通过制作放置简易的安全动图,让患者和家属能够随时观看和记录;制作安全宣传单,并将其放置在书报栏内以便患者随时取用阅读。

表1 对比两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 [例(%)]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老年白内障患者在经过不同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其中不良事件包括有跌倒、坠床、感染等;而患者的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在60分以下为不满意,分数在60~80分为一般满意,分数在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度=一般满意+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软件版本为SPSS 22.0,其中两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采用“%”形式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两组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白内障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的晶状体出现代谢紊乱现象,从而使晶状体蛋白质出现变形产生混浊[6]。在临床上,白内障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群身上,主要表现出看物体颜色较暗或者颜色呈黄色、视物模糊以及怕光等。而导致患者出现白内障的病因,最常见的主要有外伤、中毒、遗传以及免疫和代谢异常等等。目前对于白内障的治疗,多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对于成熟期的白内障患者,药物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7]。而在临床中,患者在治疗期间配合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若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治疗结果。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损伤或者死亡情况[8]。而护理安全管理则是指在明确各类风险事故,并对其进行相应评价后,依据制定相应的科学且合理的护理措施的管理方法[9]。而在临床实践中,护理工作的实施需要在护理安全措施实施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对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有着重要意义[10-11]。而在本文的研究中,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进一步对其细化,可有效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工作的规范实施;而增强安全管理意识,有注意提高护理人的护理工作质量,从而降低患者的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为患者和环境等进行风险评估,可有效预防和避免风险事故,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2-14]。不仅如此,护理人员通过对病房的管理,可改善患者的病房环境,为患者营造一个更为安全的空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跌倒、坠床预防护理,可降低患者的跌倒概率和坠床概率,从而避免患者因跌倒坠床而延长住院时间;通过应用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可有效提醒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而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发生;通过宣传教育,则有助于帮助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意识,让患者知晓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配合护理人员。

在本文的研究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干预下的患者,P<0.05。同时,实施了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其满意度为94%,明显要高于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的78%,P<0.05。

综上所述,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进而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白内障病房护理人员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换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病房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