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改善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效果评价

2019-04-15 02:57詹秀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障碍脑梗死个性化

詹秀明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中风或者是卒中,临床研究证实,过量饮酒、合并基础心脏病、吸烟、缺乏运动、过度精神压抑、饮食不当等均可导致脑梗死的出现,其主要是指由于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导致脑部组织的缺氧缺血所引发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软化或者是坏死,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吞咽障碍以及言语障碍等,其中吞咽障碍可导致患者难以进食以维持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工作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评价分析在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常规组,本组共44例患者,其中患者男23例,女21例,年龄62~73岁,平均年龄(67.5±5.5)岁;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另一组患者个性化护理设为个性化组,本组共44例患者,其中患者男24例,女20例,年龄63~74岁,平均年龄(68.5±5.5)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给予本组患者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基础护理: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低脂低盐饮食,根据患者的吞咽程度选择食物的形态,注意保证食物具有一定粘性不容易松散;每次挖取适量的食物给予喂食,同时可给予患者冷热交替的食物温度以刺激患者的口腔,并且可给予患者强烈酸甜苦辣味的食物进食;同时最好保持患者的进食环境安静,避免与患者进行交流,防止引起患者的误吸或者是呛咳,多鼓励患者自行进食;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将头部偏向健侧一方,同时适当抬高头部15°~30°,以免舌体出现后坠的情况。

(2)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由于无法面对现实,在加上伴随着吞咽障碍等情况,心理情绪波动较大,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实时告知患者病情的治疗进展,有利于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同时可为患者播放轻柔欢快的音乐,并引导患者多想象美好的事物,调节患者的身心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取得患者家属的高度配合,使其能够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共同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1.2.2 个性化组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本组患者个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给予患者腮部、面部、下颌训练护理,指导患者开口至最大,进行下颌的左右两边移动,或者是进行夸张的拒绝动作锻炼,上述动作维持五秒后放松;指导患者开口发“呀”,注意动作越夸张越好,然后迅速闭合;最后指导患者将嘴唇紧闭并鼓腮,维持五秒后放松,同时将口中空气进行左右迅速的移动[2]。

(2)给予患者唇部训练护理:叮嘱患者咬紧牙齿说“衣”,拢起嘴唇说“乌”,以上动作维持五秒后放松,并注意两个动作的快速连接;然后指导患者紧闭双唇维持五秒后放松;接着引导患者使用双唇含住压舌板,然后用力紧闭双唇并来处压舌板,使其与嘴唇产生抗力,维持5秒后放松;最后指导患者重复发“爸”“妈”音[3]。

(3)给予患者舌训练护理: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将舌头尽可能的伸出口外然后缩回;并指导患者将舌头尽可能贴近硬腭然后向后缩回口腔中;指导患者张开口,将舌尖抬起至门牙背面并向外伸出或者是贴着硬腭向后卷;指导患者将舌尖向左右唇角来回移动;然后指导患者重复发“ga”“da”“la”音[4]。

(4)给予患者腭咽闭合训练护理:将一根吸管给予患者含住,并将另一端封住,并叮嘱患者进行吮吸的动作;指导患者将双手在胸前交叉并用力推压,叮嘱患者同时发“啊”音或者是“ka”音;然后使用冰棉棒对患者的腭咽弓进行刺激。

1.3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VFSS评分、SSA评分、SWAL-QOL评分[5-6]。

VFSS评分:采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取286 mL水+硫酸钡200 mg混合为浓度为60%的混合液,并将其调成糊状、液体、固体的食物叮嘱患者依次咽下,并由少至多,并采用侧位和正位对患者的进食情况进行观察;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越低[7]。

SSA评分:以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分为三个检查部分。(1)临床检查,主要包括患者的意识、咽部反射、躯干及头部的控制、软腭运动、呼吸、唇部闭合、自主咳嗽的情况;(2)嘱咐患者分三次咽下5 mL的温水,医护人员则对患者是否存在重复吞咽情况、喉运动以及吞咽后喉功能等情况进行观察;(3)若患者的以上两项指标均无异常,则嘱咐患者吞咽60 mL温水,医护人员则对患者的完成吞咽时间、有无咳嗽现象等进行观察;最高46分,最低17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吞咽功能越差[8]。

SWAL-QOL评分:此量表主要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其主要由44个调查项目组成,主要是对患者的食物选择、症状频率、心理负担、心理健康状况、食欲、睡眠、进食时间、疲劳、恐惧、社会交往、语言交流共11个维度对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每个维度的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9]。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借助SPSS 20.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SA评分、SWAL-QOL评分、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个性化组的SSA评分、SWAL-QOL评分、VFS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分,±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分,±s)

分组 SSA评分 SWAL-QOL评分 VFS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个性化组 40.21±3.25 22.35±3.55 866.24±51.23 452.36±39.56 2.78±1.02 6.45±1.68常规组 40.28±3.51 34.52±4.12 862.35±53.35 625.54±43.65 2.75±1.05 5.23±2.35 t 值 0.097 14.843 0.348 19.500 0.135 2.801 P值 0.923 0.000 0.728 0.000 0.892 0.006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个性化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个性化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吞咽障碍作为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脑梗死损伤以及吞咽相关的神经或者是中枢受到了损伤从而对患者的吞咽过程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为吞咽运动不协调、吞咽反射障碍不协调等现象,致使患者不能将食物顺利安全的送入胃部,患者的临床表现吞咽或者是咀嚼较慢、进食较慢、吞咽需要分次进行、吞咽时存在阻塞感或者是哽噎感,进食和饮水时可出现呛咳、食物返流至鼻腔等现象,甚至是导致患者无法进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心理障碍、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10],从而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工作。

在王伟[11]学者的研究中,其探讨了个性化护理对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采用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个性化护理的有效性。个性化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实现促进患者康复的护理目的。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在常规饮食、心理、体位等护理工作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组患者腮部、面部、下颌、唇部、腭咽闭合以及舌的训练护理工作,从而刺激患者进行吞咽动作,避免肌肉萎缩,有利于损伤部位神经功能的恢复[12-13],且结果显示,个性化组患者的SSA评分、SWALQOL评分、VFS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提示,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由于护理工作极大促进了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因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障碍脑梗死个性化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跨越障碍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