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的影响

2019-04-15 03:3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溶栓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对当前人类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与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3]。心肌缺血预适应(IP)是指在发生严重心肌梗死前,预先发生1次及以上短暂性心肌缺血症状,IP可使心肌对随后长时间缺血损伤的抵抗增强[4-7]。临床研究提示心肌缺血预适应可使梗死的范围缩小,并延迟对缺血心肌的致命性细胞损伤。本研究主要以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观察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现象,其中以发生心肌缺血预适应的100例建立IP组,以未发生心肌缺血预适应的100例建立非IP组。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依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诊断为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对于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定义:以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前的48 h内有发生1次或多次前心区或胸骨后的短暂性疼痛,疼痛感持续时间在2~3 min。IP组纳入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患者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2.6±13.3)岁,BMI指数在(22.7±3.2)kg/m2;非IP组纳入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患者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52.8±14.1)岁,BMI指数在(22.9±3.0)kg/m2。纳入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开展。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于常规治疗中结合尿激酶(国药准字H20113006)150万U+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30 min,6 h后,每12 h予以1次低分子肝素(国药准字H19990077)5 000 U治疗,持续用药7 d。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予以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44021139)、硫酸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000542)、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51408)、β-受体阻滞剂(盐酸特拉唑嗪片,国药准字H20067067)等进行支持治疗。在进行溶栓治疗前、后对患者持续进行心电监护,以每0.5 h对常规心电图进行描记至溶栓后的2 h。所有患者均与入院后第1 d开始每隔2 h、第2~3 d每隔8 h进行抽血检测其心肌酶谱,同时观察并记录心肌酶的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T峰值(CTnT)、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CK-MB)、冠脉再通率以及再通的时间;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涉及的统计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肌酶谱、冠脉再通情况对比

IP组患者的肌钙蛋白T峰值相比于非IP组患者显著更低、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相比于非IP组患者显著更低,IP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更高,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再灌注再通的时间相比于非IP组均显著更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2 两组患者近期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近期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部分在临床上会预先发生1次及以上短暂性心肌缺血症状,此类症状又被称为心肌缺血预适应(IP)。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概念最早由Murry于1986年提出,Murry通过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在经过短周期性的缺血再灌注以后,能对随后长期有害性缺血再灌注的损伤状况起到预防和消除作用。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早期阶段以及晚期阶段的双峰保护效应[8-10]。其在早期阶段的保护作用主要发生于预适应的缺血期,通常早期保护可持续数秒到3 h时间不等,对于晚期阶段的保护作用主要发生于心肌缺血后的24~72 h。对于早期阶段以及晚期阶段主要的区别在早期阶段中预适应主要以起到修饰心肌蛋白的作用,而晚期阶段预适应则可使心肌保护蛋白质合成功能促进。因此,IP在早期以及晚期阶段均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其中早期阶段主要以预防心肌梗死,但在早期阶段,心肌缺血预适应不能够限制心肌收缩功能的障碍以及心肌钝抑程度;在晚期阶段,心肌缺血预适应则可抑制心肌缺血的再灌注(MIRI)所引发心肌细胞的死亡并且有效保护左心室的功能作用。本研究选取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其中以发生心肌缺血预适应的100例建立IP组,以未发生心肌缺血预适应的100例建立非IP组。经治疗后IP组患者心肌酶峰值相比于非IP组患者显著更低,LVEF相比于非IP组显著更高,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再灌注再通的时间、预后情况相比于非IP组均显著更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在本研究结果显示,存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状态的心肌梗死患者其心肌损伤程度相对更轻,且心脏功能的受损情况也相对更轻,存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状态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更高。IP组患者近期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非IP组显著更优。研究结果提示,心肌缺血预适应状态对于AMI疾病治疗的近期预后与并发症方面存在极大的影响[11-12]。

表1 两组患者心肌酶谱、冠脉再通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近期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综上所述,存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状态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当中的疗效相比于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状态患者效果更显著,心肌缺血预适应状态对于患者的心肌具有较好的保护价值。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溶栓心肌梗死
更正声明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应用价值体会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