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中感染相关指标的表达及与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的关系

2019-04-15 06:57赵晓棠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破膜胎膜外周血

赵晓棠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产二科,河南 驻马店463000)

胎膜早破可导致早产,脐带脱落,母婴感染[1,2]。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感染、羊膜腔压力增高、胎膜受力不均、营养因素、宫颈内口松弛、细胞因子等是常见的病因[3,4]。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感染导致胎膜炎,胎膜局部张力下降,导致破裂。突发的破膜还会导致产后出血。对于胎膜早破,尤其是未足月的胎膜早破孕妇,临床上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且在用药前常规取宫颈分泌物做病原体培养。 患者细胞因子 IL-6、IL-8、TNF-α水平升高,可激活溶酶体酶,破坏羊膜,导致胎膜早破,这个研究结果提示胎膜早破孕妇可能存在炎症反应[5-7]。 本研究分析孕妇细胞因子、sCD14、及CRP、PCT、VCAM-1等感染相关指标表达水平与胎膜早破、新生儿出生Apgar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胎膜早破孕妇7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胎膜早破的诊断标准,孕周≥37周,头位,单胎。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妊娠合并症,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双胎,非头位,孕周<37周。另选择同期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正常妊娠,单胎,头位,未合并妊娠期并发症,既往体健,足月分娩。排除不符合纳入研究者,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检测指标 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 5ml,3000r/min离心5min,收集上清,-70℃保存,待测。检测指标 :SCD14、IFN -γ、IL -10、IL -6、IL -8、CRP、PCT、VCAM-1 检测。 sCD14、IFN-γ、IL-10、IL-6、IL-8、VCAM-1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试剂盒由Ebioscience公司提供。PCT采用免疫色谱法检测,试剂盒由默沙克生物公司提供。CRP检测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试剂盒由北京奥威亚生物公司提供。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研究方法 比较胎膜早破组与正常对照组孕妇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不同破膜时间孕妇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比较胎膜早破新生儿出生Apgar≥8分与≤7分者孕妇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孕妇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胎膜早破组外周血 SCD14、PCT、CRP、IFN-γ、IL-6、IL-8、IL-10 以及 VCAM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比较胎膜早破孕妇不同破膜时间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 胎膜早破>24h组外周血SCD14、PCT、CRP、IFN-γ、IL-6、IL-8、IL-10 以及 VCAM 水平最高,其次为16-24h组,<16h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2.3 不同新生儿Apgar评分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细胞因子比较 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8分组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 SCD14、PCT、CRP、IFN-γ、IL-6、IL-8、IL-10以及VCAM水平均显著低于出生时Apgar评分≤7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主要病因之一。生殖道病原微生物的上行感染,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羊膜炎是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资料显示,胎膜早破孕妇常常伴有细菌性阴道炎、宫颈炎,生殖道感染大大增加了胎膜早破、早产、流产的风险。微生物感染,细菌内毒素激活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刺激胎膜、蜕膜,产生磷脂酶C、磷脂酶A2,导致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诱发子宫收缩,导致胎膜早破。微生物、炎性细胞产生成胶质酶、弹性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黏蛋白酶、唾液酸酶等多种蛋白水解酶,破坏酶平衡,分解胶原蛋白,降低局部胎膜弹性以及强度,导致胎膜早破。Toll样受体能够识别细菌产物,并产生反应,上调炎症细胞因子,导致胎膜早破。胎膜早破的其他机制还有羊水、胎血肿催乳素、钙的释放改变胎膜通透性,促使PGE2释放,导致子宫收缩。蛋白酶抑制因子能够保护胎膜不受中性粒细胞弹性酶影响,其缺乏也可导致胎膜早破。羊膜腔压力增高、胎膜受力不均、宫颈功能不全等也是导致胎膜早破的机制。既往的研究证实,炎症反应在胎膜早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

表2 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孕妇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表3 胎膜早破孕妇不同破膜时间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表4 不同新生儿Apgar评分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细胞因子比较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无激素活性降钙素前肽物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内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生理情况下,甲状腺C细胞是PCT主要细胞来源,正常情况下血浆PCT水平非常低,严重感染时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大部分来自于甲状腺以外的组织[9]。严重感染时PCT生成非常快,最初升高后,PCT值下降取决于其在血浆中的衰减以及PCT新生成的平衡[11]。PCT作为全身感染标志物优于白细胞计数、体温、CRP、细胞因子等常规的感染检测指标,其半衰期较长。PCT受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包括INF-γ。CRP是急性时相蛋白,是临床常用的反映炎症反应的指标[10,11]。 在本次研究中,炎性相关因子 CRP、PCT、IL-6、IL-8以及IL-10均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并且破膜时间越长水平越高,水平越高,患儿出生时窒息的风险越大。这个结果提示胎膜早破孕妇炎性因子升高,可能存在隐性感染,并且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更容易导致感染上行、加重,炎性因子水平持续上升。炎性因子水平越高,合并感染的风险越高,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也越高。

sCD14是可溶性CD14。CD14是存在于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体内介导脂多糖生物效应的重要受体。随着细胞分化,表达强度逐渐增加。sCD14可溶解在血清中,无糖基磷脂酰脂醇结构,来源于膜结合CD14,占总CD14的99%。膜结合CD14可诱发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前炎症因子,例如IL-6、IL-8、IL-1以及TNF-α。sCD14在调控非髓样细胞发挥重要作用,与LPS结合,作用于CD14+细胞[12]。研究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浆中sCD14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密切相关,sCD14还可以反映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创伤患者是否合并有感染[13]。sCD14激活内皮细胞等产生炎症介质[14]。V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在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生物学作用广泛。在炎症过程中或者组织损伤过程中,白细胞沿着损伤部位血管壁滚动是最早的反应,随后黏附在内皮细胞,并移出血管。内毒素、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等刺激白细胞内皮细胞表面的黏附、聚集、滚动,在VCAM-1等介导渗出。黏附分子是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内各种信号传导系统中的一条通路[15]。炎症反应时,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VCAM-1的表达显著升高,并且与感染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sCD14水平显著升高,并且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其水平呈上升趋势,其升高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相关。也证实胎膜早破孕妇机体可能存在感染,并且其水平与胎膜早破时间长短有关,与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有关。

综上所述,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中细胞因子、VCAM-1、sCD-14、PCT、CRP 等感染相关指标显著升高,并且这些指标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升高水平与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有关,因此临床上联合检测对胎膜早破诊断、确定终止妊娠时机、预测新生儿窒息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破膜胎膜外周血
一次性宫颈扩张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及催产素静脉点滴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自由体位待产下两种破膜方式对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
羊水流干对宝宝有影响吗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胎膜早破患者临床治疗方法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破膜后羊水会不会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