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和肽素、D-D、CRP联合检测在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19-04-15 06:57郭红雨周金桥侯海宇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病死率血肿微创

郭红雨,周金桥,侯海宇

(1.许昌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许昌 461000;2.郑州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颅内血肿是由外部创伤、高血压或血液病等引起脑组织和颅骨之间的血管破裂,血液聚集在脑内或脑与颅骨之间对脑组织产生压迫,形成血肿[1]。血肿可与原发性脑损伤相伴发生,也可单独发生[2]。其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瞳孔改变、血压升高以及心率减慢,若不进行及时治疗将严重威胁人体生命安全[3]。目前,主要采用微创手术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医师对患者的转归情况较难判断,因此选取灵敏有效的指标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能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生活质量[4]。本次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和健康人群检测血浆和肽素、D-D、CRP;同时对不同预后患者血浆和肽素、D-D和CRP以及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评价血浆和肽素、D-D、CRP在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观察组),纳入标准:⑴均经颅脑CT、MRI确诊为脑出血;⑵发病到入院时间<24h;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⑷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⑴合并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重要脏器病变等疾病;⑵有服用抗凝药物史;⑶既往有脑血管性疾病史。同时选取健康自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1.2 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局麻,利用微创穿刺针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先吸出约一半的血液,然后根据血肿引流情况每日冲洗2~4次,并按血肿类型注入液化剂(尿激酶+肝素+透明质酸酶或单用尿激酶)闭管30min~4h后开放引流管,引流期间复查头颅CT,致残留血量10%~15%或基本清除时可拔出颅内血肿微刨穿刺针,一般留针2~3d,最长不超过5d。若出现继发性脑水肿,在严格消毒情况下留针时间可适当延长。

1.3 检测方法 血浆和肽素、D-D、CRP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试剂购于上海门捷生物技术公司。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Q25,Q75)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和肽素、D-D和CRP水平比较 观察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和肽素、D-D和CRP分别为341.20(202.99,433.01)pmol/L、(1.90±0.45)mg/L 和(7.40±1.4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2 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等指标比较 观察组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死亡31例(死亡组),病死率37.80%,存活51例(存活组);死亡组血肿量、和肽素、D-D和CRP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 GCS 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见表2。

2.3 相关性分析 将观察组患者血浆和肽素、D-D和CRP与GCS评分、血肿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和肽素、D-D和CRP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887、0.882 和 0.868,P<0.05);血浆和肽素、D-D 和CRP与血肿量无相关性(P>0.05)。见图1。

2.4 血浆和肽素、D-D和CRP水平判断预后的价值 血浆和肽素、D-D和CRP水平判断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17和 0.774,P<0.05,联合检测判断预后的 ROC曲线下面具为0.973,P<0.05,见表 3和图 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非创伤性颅内出血常见病因,通常由血压聚升引起动脉破裂,从而造成脑出血,脑出血能够破坏血脑屏障,形成血肿,而血肿能够对周围脑组织造成破坏,从而引起继发性脑损伤,严重影响患者预后[5-7]。如患者颅内血肿量大且治疗不及时,会明显增加脑出血的病死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治疗,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医师不易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因此寻找灵敏准确的预后指标可显著提高临床的治疗水平,降低患者病死率[8,9]。 已有研究表明[10],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浆D-D、CRP水平升高,对患者的预后可造成影响,但目前有关血浆和肽素、D-D、CRP对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预后作用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本次试验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和健康人群检测血浆和肽素、D-D、CRP;同时对不同预后患者血浆和肽素、D-D和CRP以及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获得血浆和肽素、D-D、CRP在评估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血浆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羟基末端的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稳定性,在脑出血患者体内其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1]。DD是交联纤维蛋白被水解后形成的特殊降解产物,由于脑出血患者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水平显著升高[12,13]。CRP是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指标,其水平升高则提示机体可能受到致病菌感染、脑出血等疾病影响,等CRP峰值不会受到炎症程度影响[14]。

表1 两组血浆和和肽素、D-D和CRP比较

表2 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等指标比较

表3 血浆和肽素、D-D和CRP水平判断预后ROC曲线分析指标

图1 血浆和肽素、D-D和CRP与GCS评分相关图

图2 ROC曲线图

通过对两组患者血浆和肽素、D-D和CRP水平比较可知,观察组血浆和肽素、D-D和CRP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由于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异常、血脑屏障被破坏,产生炎症反应造成颅内水肿,从而引起血浆和肽素、D-D和CRP水平明显升高[15]。通过对患者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分析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等指标比较可知,死亡组血肿量、和肽素、D-D和CRP明显高于存活组,而GC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说明GCS评分低,血肿量大,和肽素、D-D和CRP水平较高时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影响,增加病死率,通过观察血肿量、和肽素、D-D和CRP可反应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GCS评分是反映患者昏迷程度的指标,其值越低,则患者昏迷越重[16,17]。本次试验由相关性分析可知,血浆和肽素、DD和CRP与GCS评分呈正相关,血浆和肽素、D-D和CRP与血肿量无相关性,说明通过分析患者体内血浆和肽素、D-D和CRP水平,可对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做简单判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通过对患者体内血浆和肽素、D-D和CRP水平判断预后的价值分析可知,这三个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对判断颅内血肿清除术预后有较好应用价值,但血浆和肽素更具优势,通过联合检测判断预后的价值分析可知,三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评价的准确性更高,更有利于医师对患者进行治疗。

本次试验将血浆和肽素、D-D、CRP应用到评估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预后中,为临床上对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评价提供了参考指标,有利于医师早期确定准确治疗方案,从而降低病死率。本次研究的患者数量较少,可能对试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今后可扩大试验的患者数量,对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血浆和肽素、D-D、CRP均可作为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预测指标,将三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病死率血肿微创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