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在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2019-04-15 06:57李丁全陈彩英许欣婷蒋丽萍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隐性均值精神分裂症

李丁全,陈彩英,许欣婷,蒋丽萍

(1.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2.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云南 曲靖655000)

精神分裂症患者空腹血糖、血尿酸、胆碱酯酶等生化项目的升高已有报道[1-6],服用氯氮平至粒细胞减低的报道很多,但血液分析项目在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报道几乎没有。WBC、RBC、Hb、HCT和 PLT是血液分析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项目,在临床实践中发现WBC、RBC、Hb、HCT升高在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较为常见,四个项目同时升高的概率也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本研究通过对1000例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分析测定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健康对照组1000例,其中男599例,女401例,均为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年龄 19~65 岁,平均(47.15±11.14)岁;患者组 1000例,其中男622例,女378例,均为2015年-2017年在我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首次住院患者,年龄 17~84 岁,平均(43.29±16.23)岁,疾病诊断符合ICD-10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2 仪器与试剂 美国BECKMAN COULTER U-niCel DxH 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均由BECKMAN COULTER公司提供。质控品检测结果均在规定范围内。

1.3 方法 受试对象于禁食12h后上午采集静脉血用于血液分析检测,生物参考区间分别为:WBC:(3.5~9.5)×109/L;RBC:男:(4.09~5.74)×1012/L,女:(3.69~5.13)×1012/L;Hb:男:(131~172)g/L,女:(113~151)g/L;HCT:(0.35~0.45)%;PLT:(125~350)×109/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健康对照组和患者组的WBC、RBC、Hb、HCT和PLT测定升高率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和患者组的 WBC、RBC、Hb、HCT和 PLT的测定均值比较(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对照组和患者组的 WBC、RBC、Hb、HCT和PLT测定升高率比较 WBC升高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07,P<0.01);RBC 升高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1);Hb升高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5,P<0.05);HCT升高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P<0.05);PLT 升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P>0.05)。 见表 1。

2.2 健康对照组和患者组的 WBC、RBC、Hb、HCT和PLT的测定均值比较 WBC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7.77,P<0.01);RBC 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14.35,P<0.01);Hb 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1.44,P>0.05);HCT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00,P<0.01);PLT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3.49,P<0.01)。 见表 2。

表1 健康对照组、患者组的WBC、RBC、Hb、HCT和PLT测定升高率比较

表2 健康对照组、患者组的WBC、RBC、Hb、HCT和PLT测定均值比较

3 讨论

在精神科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关注越来越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许多检验项目都异于健康人群,血糖、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Hcy异常较为常见[1-3];另外,肌酸激酶、胆碱酯酶异常也较为常见[4-6]。在血液分析中,关注使用氯氮平所致白细胞降低的报道相当多,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下患者自身血液分析的报道几乎没有。血液分析作为基础检验,关注其水平变化非常重要。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WBC、RBC、Hb、HCT的测定升高率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 WBC;在均值比较中 WBC、RBC、HCT、PLT有显著性差异,Hb无差异;从测定结果来看,患者组各项测定值的离散程度比较高,远远超过一般人群。另外,患者组WBC测定超过15×109/L的有49例,占4.9%,最高达27.09×109/L,健康对照组没有超过15×109/L的。在现有的研究中,只有律东等[7-9]做过精神分裂症患者WBC升高率的测定,结果与本次研究基本一致,他们测定的升高率为13.46%。精神分裂症患者WBC升高,表示有感染,但临床上患者一般未表现出感染症状,说明患者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并且与其发病机制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张豪丽等[10]的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不升高时,其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可随着病情的发作程度轻度升高或明显升高,证明与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林举达[11,12]的研究认为脑外慢性隐性细菌性感染作为精神分裂症的始发原因,感染灶释放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运输,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对大脑发生毒素性脑损伤,形成精神分裂症;体表皮肤黏膜局部局限性慢性隐性细菌性感染致远隔组织器官毒素性损害伴炎症免疫性反应,在此模式构建下可能存在的疾病有精神发育迟滞、小儿孤独症系列、多动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脑炎等。戴准等[13]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胆红素轻度增高或许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密切关联:即潜藏在胆道系统的隐性细菌性感染是致病因素。另外,还有用抗感染治愈急性分裂样精神障碍的报道[14]。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病因未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一般都伴有躯体疾病的发生。一直以来精神分裂症被认为属于功能性精神障碍范畴,但从本次研究来看,患者WBC测定的升高率与健康人群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隐性感染存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几率远高于健康人群,隐性细菌性感染有可能是引起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给予高度关注和适当的治疗。除WBC外,患者RBC、Hb、HCT测定的升高率与健康人群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造血系统有异常,其活跃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原因尚不清楚,报道几乎没有,陈建霞等[15]的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伴有免疫指标的异常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的异常,也从侧面印证了造血系统有异常的可能。在笔者的临床实践中,颅内感染、躯体感染、使用激素治疗免疫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较多,但隐性感染所致的精神分裂症尚无理论依据,本次研究认为,隐形细菌性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确实存在着密切联系,特别是针对WBC、RBC、Hb、HCT升高的患者寻找病因学证据,探讨其发病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隐性均值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