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

2019-04-15 06:57罗春卉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活动性结核抗原

罗春卉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活动性肺结核具有较高发病率,且危害较高,而及早确诊疾病对临床早期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方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2]。目前,临床虽可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微生物学、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诊断结核病,但难以准确评估其是否为活动性肺结核,而抗酸菌涂片及微生物培养等诊断方式阳性率较低。同时,肺外结核患者临床表现较复杂,自身细菌数目相对较少,因此采取上述常规措施诊断活动性肺外结核难度更大[3,4]。近些年,检测宿主对结核杆菌特异性免疫反应在肺结核诊断中得到应用,包括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结核菌素试验,但接种结核杆菌疫苗对其诊断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属γ干扰素释放试验重要类型,其采取两个抗原肽作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原,逐渐得到推广应用[5,6]。本研究选取我院活动性肺结核患者93例及肺部其他病变患者93例进行对比研究,探讨T-SPOT.TB试验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6月活动性肺结核患者93例设为研究组、肺部其他病变患者93例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男61例,女32例;年龄 53~76 岁,平均(64.30±10.11)岁;痰涂片培养结果呈阳性者37例,呈阴性者56例。对照组男 59 例,女 34 例;年龄 51~79 岁,平均(64.86±10.56)岁;疾病类型:肺炎53例,肺癌25例,其他15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 ⑴知晓本研究,签署同意书;⑵研究组均为首次发病;⑶研究组均经临床证实为活动性肺结核;⑷排除纳入研究前采取相关药物治疗者;⑸排除并发全身性重度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重度病变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T-SPOT.TB试验,各步骤严格遵循T-SPOT.TB试剂盒(Oxford Immunotec公司)说明书执行,试验前抽取抗凝血标本,经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分离处理单个核细胞依据指定密度铺于96孔板 (包被γ干扰素),分别加入含ESAT-6(A抗原)培养液、含CFP-10(B抗原)培养液、不含抗原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含植物血凝素培养液(作为阳性对照),再于37℃的二氧化碳培养箱 (浓度:5%)内进行20h培养,完成培养后对各孔实施斑点计数,若A抗原与 (或)B抗原孔斑点细胞数目超出阴性对照孔斑点数至少6个则评定为阳性;所有受检者均接受TB-DNA-PCR:采集患者痰液10ml,以NaOH溶液稀释痰液,取2ml置入离心管内,离心(12000r/min,5min)处理,弃上清液,沉淀加入 DNA提取液50ul,混合均匀,于100℃恒温水浴锅内放置约 10min,冷却至室温,离心(12000r/min,5min)处理,取上清液置于PCR管内,8000r/min离心数秒后置于PCR仪器内,加热裂解提取DNA,采取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标本中TB-DNA含量,试剂盒购于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观察指标 ⑴统计两组T-SPOT.TB及TBDNA-PCR试验结果。⑵统计对比研究组菌阳性及菌阴性患者T-SPOT.TB及TB-DNA-PCR试验阳性率。⑶统计对比T-SPOT.TB与TB-DNA-PCR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效能。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 n(%)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T-SPOT.TB及TB-DNA-PCR试验结果分析 研究组T-SPOT.TB及TB-DNA-PCR试验阳性率 (87.10%、37.63%)高于对照组 (36.56%、0.00%)(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T-SPOT.TB及TB-DNA-PCR试验结果分析[n(%)]

2.2 研究组菌阳性及菌阴性患者T-SPOT.TB及TB-DNA-PCR试验结果分析 研究组菌阳性患者T-SPOT.TB及TB-DNA-PCR试验阳性率(97.30%、51.35%)高于菌阴性患者 (80.36%、28.57%)(P<0.05)。 见表 2。

2.3 T-SPOT.TB与TB-DNA-PCR诊断效能分析T-SPOT.TB诊断敏感度(87.10%)高于TB-DNAPCR(37.63%),特异度(63.44%)低于 TB-DNAPCR(100.00%)(P<0.05),两种诊断方式准确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研究组菌阳性及菌阴性患者T-SPOT.TB及TB-DNA-PCR试验结果分析[n(%)]

表3 T-SPOT.TB与TB-DNA-PCR诊断效能分析[n(%),n=186]

3 讨论

活动性肺结核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慢性传染病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均具有较高发病率及病死率,对人口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危害极大[7]。因此,如何对活动性肺结核予以快速、准确诊断成为研究热点。

抗酸染色法为临床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重要措施,以价格低廉、操作快捷简单等优势在临床得到普遍应用,Lee YM等[8]研究结果显示,抗酸染色法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特异度高达100.0%,但其敏感度较低,仅为22.25%;而免疫胶体金结核抗体检查可快速提供诊断结果,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也较常用,其敏感度39.39%较抗酸染色法略高,但特异度仅为78.90%,低于抗酸染色法,导致两种诊断方式易增加漏诊及误诊风险,致使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对疾病良好转归产生了不利影响。

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重要诊断措施,相较于传统TST诊断,其所用抗原为来自于结核分枝杆菌RDI处的特异抗原CFP-10及ESAT-6,故可区别所有卡介苗所接种的回忆反应及大多数环境分枝杆菌感染[9,10]。γ干扰素释放试验当前常用商品化试剂盒主要为Quanti FERONTB Gold in-tube assay及T-SPOT.TB,其中T-SPOT.TB试验由Lalvani等学者于2001年初次用于诊断结核疾病,其是采取酶联免疫斑点法测定结核杆菌感染者特异性细胞进行疾病诊断的新型措施[11,12]。程利[13]研究结果显示,T-SPOT.TB试验在活动性肺结核中诊断敏感度可达94.4%,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T-SPOT.TB试验阳性高于对照组,其诊断敏感度为87.10%,高于TB-DNA-PCR,表明T-SPOT.TB试验在活动性肺结核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降低疾病误诊风险,避免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多个光谱光学检测可提供精准实时定量PCR结果,并且其具备极速制冷与加热能力,可于2h内提供稳定、准确试验结果,而TBDNA-PCR结果易受痰标本量及患者感染均属类型等诸多因素影响,故可影响其检测阳性率。另有研究指出,针对陈旧性结核病患者,其病程可对TSPOT.TB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故既往存在陈旧性肺结核和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T-SPOT.TB试验检测更加复杂[14,15]。同时,由本研究结果还可得知,T-SPOT.TB试验特异度较低(63.44%),而任甜甜等[16]结果也表明该诊断方式特异度较低,仅为62.96%,分析其原因可能是:⑴TB-DNA-PCR痰标本量不足或标本不合格;⑵患者所感染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因此TB-DNA-PCR无法检出。此外,本研究还发现,T-SPOT.TB试验阳性率在菌阳性患者中更高,因此表明临床实际可将TSPOT.TB试验用于活动性肺结核辅助诊断,但为提高诊断特异度,应联合其他措施进行综合诊断,以此准确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最大程度避免漏诊及误诊发生。

综上所述,采取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予以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为临床及早制定活动性肺结核对应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但其特异度较低,临床实际可联合痰培养及痰多聚酶链反应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综合诊断,以此最大程度降低疾病漏诊及误诊风险。

猜你喜欢
活动性结核抗原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变中求恒 稳中求胜——中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大揭秘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