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APN、NSE、IL-6、CD62P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变化的关系

2019-04-15 06:57李恒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炎症性脑组织神经元

李恒

(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南 滑县 456400)

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进展速度较快,短期内可导致患者恶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增加患者的病死可能[1,2]。现阶段临床上缺乏对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评估性指标,而血清学指标的检测,能够为脑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上升能够通过提高炎症性因子的激活程度,促进不同炎症性效应因子对于脑组织的浸润,进而加剧病情的进展[3];脂联素(APN)的上升能够通过影响到氧化应激性反应的激活,保护神经元细胞免收氧化自由基的损伤[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反应神经元细胞损伤的相关蛋白,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的患者中,NSE 的表达可明显上升[5];P 选择素(CD62P)主要表达于血小板膜表面,其能够通过促进继发性血栓形成,促进脑栓塞的发生,进而促进脑梗死的病情进展[6]。为了揭示 APN、NSE、IL-6、CD62P 的表达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关系,从而为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评估提供参考,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探讨了 APN、NSE、IL-6、CD62P 的表达及其与脑梗死的脑功能评分关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对象100例作为对照组。

病例组,年龄 55~79 岁,平均 66.1±8.4 岁,男 59例、女 41 例,体质量指数(BMI)22.3±2.5kg/m2。 对照组,年龄 53~79 岁,平均 65.2±8.6 岁,男 55 例、女 45例,BMI 22.1±2.3kg/m2。 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标准参考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⑵入院后经头部CT、MRI检查确诊患者病情;⑶患者年龄范围≤79岁;⑷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志愿者;⑸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⑴恶性肿瘤;⑵脑血管动脉瘤;⑶脑出血;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⑸近6个月内具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介入手术治疗病史;⑹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疾病等。

1.2 指标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入院后24h内或者治疗后6~8h内的肘部静脉血4ml,1500r/min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在每个聚苯乙烯板中加入上述液体0.1ml,4℃过夜孵育,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3次,每次3min,在每个聚苯乙烯板孔中加入 APN、NSE、IL-6、CD62P 抗体 (1:800 购自南京伯斯金生物公司),37℃孵育30min,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3次,每次3min,每孔中加入TMB溶液底物 0.1ml,37℃ 20min,加入 2M 硫酸0.05ml终止反应,采用DG5033A酶标仪(南京华东电子科技公司)进行OD值检测,每个样本重复2次;采用全自动生化法检测TG,TC等血脂指标,配套试剂购自南京碧云天公司。

1.3 NIHSS评分分组标准 依据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将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组(1~4 分)28 例、中度组(5~15 分)48 例、重度组(≥16分)24例。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表述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元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P值<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采用SPSS 16.0版本。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病例组的 SBP、DBP、TG、TC、LDL-C、 血清 APN、NSE、IL-6、CD62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x±s)

2.2 不同NIHSS评分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的血清APN、NSE、IL-6、CD62P水平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PN在三组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NSE、IL-6、CD62P在三组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见表2。

表2 不同NIHSS评分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x±s)

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病例组的NIHSS评分作为因变量、血清APN、NSE、IL-6、CD62P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显示,APN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呈负相关 (β=-0.628,P<0.05),NSE、IL-6、CD62P 水平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呈正相关 (β值分别为0.591、0.470、0.511,P<0.05);见表 3。

表3 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基础性高血压或者高血脂症的发生,均能促进急性脑梗死的发生风险的上升,而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能够导致患者致残率和多器官功能率的上升[7]。急性脑梗死导致的患者远期脑功能的障碍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能够显著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8,9]。而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功能的预后评估,能够在指导脑梗死的治疗或者临床预后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虽然磁共振检测能够评估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但磁共振检查的费用较高,检查耗时较长,短期内难以反复动态检测观察。而本次研究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 APN、NSE、IL-6、CD62P的表达分析研究,能够揭示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机制。

APN是脂褐素代谢相关因子,其表达浓度的上升能够保护氧化应激性反应,降低氧化自由基对于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基础方面的研究认为,APN的上升能够提高还原性复合物的浓度,中和过度的自由基的激活,减轻脑组织神经元细胞的破坏[10];NSE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细胞膜或者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或者神经元细胞中存在明显NSE的表达。而脑组织中神经元细胞的损伤能够促进NSE的释放,并通过血脑屏障进而进入外周血中[11];IL-6是炎症性相关指标,其能够促进多种炎症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等释放,进而促进脑组织的炎症性损害[12];CD62P是P选择素,其能够招募炎症富集,促进炎症性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影响到脑组织的损害。

本次研究发现,在脑梗死患者中,APN、NSE、IL-6、CD62P的表达浓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APN的表达明显下降,而NSE、IL-6、CD62P的表达明显上升,提示了不同指标的改变均可能影响到了脑梗死的病情进展过程。分析其基础方面的原因,比较不同的文献,主要考虑与 APN、NSE、IL-6、CD62P的下列几个方面的病理性作用有关[13]:⑴APN的表达下降失去了其对于线粒体自由基的损伤保护作用,导致一氧化氮或者氧自由基的释放增多;⑵IL-6的上升能够上调下游肿瘤坏死因子a的激活程度,促进神经元鞘膜完整性的破坏;⑶CD62P的上升能够导致组胺受体的激活,提高了血管内皮细胞的过敏性损伤,促进了脑血管的痉挛和脑血流灌注的异常。王秀菊等[14]研究者发现了与本次研究较为一致的结论,本研究发现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APN的表达浓度可平均上升40%以上。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是评估患者病情程度的指标,本次研究中发现,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APN的表达明显下降,而NSE、IL-6、CD62P的表达明显上升,提示了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分析其原因,考虑由于NSE、IL-6、CD62P的表达上升,能够导致神经元细胞突触传递稳定性的改变,导致神经电生理的异常,进而促进了脑梗死病情的进展。最后,危险因素分析可见,APN、NSE、IL-6、CD62P 的表达与神经功能损伤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提示了相关指标的表达与脑梗死患者脑功能的联系。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APN的表达明显下降,而NSE、IL-6、CD62P的表达明显上升,同时相关指标的表达与脑梗死患者的脑功能密切相关。后续相关研究可以探讨APN、NSE、IL-6、CD62P的表达与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猜你喜欢
炎症性脑组织神经元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跃动的神经元——波兰Brain Embassy联合办公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ERK1/2介导姜黄素抑制STS诱导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作用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毫米波导引头预定回路改进单神经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