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狂响》:让人又爱又恨

2019-04-15 06:11方正宇
上海工运 2019年3期
关键词:群里陌生人好友

◎方正宇

主角说

原本我以为手机是把斧子,帮我在生活工作中披荆斩棘、解决问题。没想到,到头来,手机变成了刀子,扎进了我的胸膛,刀刀见血。

都是我不好,遇到你太晚了,如果能早点遇见你,就不会在错的人身上耽误时间,也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信任。

一出好戏

封闭空间下的情感游戏

《来电狂响》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七名好友在聚餐时,有人提议将各自手机都放在桌上,并且公开接下来所有通话以及短信、微信的内容。最开始,大家只是把这当成一个娱乐游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隐私因此被揭开,导致各人的婚恋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占据2019年元旦档期的《来电狂响》,翻拍自2016年的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而且此片还有包括法国、西班牙、韩国和墨西哥等多国版本的翻拍作品。之所以在短短两年内就被翻拍那么多次,首先是因为《完美陌生人》那种在狭小空间内拍摄七人间戏剧冲突的模式,既有低成本的优势,也有艺术性的挑战。当然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作为《完美陌生人》中最重要道具的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手机所带来的社交方式的变化,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由此才会出现各国不约而同翻拍《完美陌生人》的“盛况”。

在各种翻拍版本中,《来电狂响》算是对原作改变较大的一版。在剧情方面,它添加了富二代、网络直播、外卖等更具中国特色的内容。在角色设定方面,原作中女主人的戏份被明显削弱,倒是由乔杉饰演的“吴小江”出现了更多亮点。

以上改编到底是否成功,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至少在电影的主题方面,《来电狂响》还是像原作那样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当手机承载了更多的个人隐私之后,到底应该让其充分曝光来还原真相,还是努力掩饰以保持稳定?

就好像《完美陌生人》最后的设计那样:当众人关系已在游戏中陷入崩溃时,突然出现了另一个假设众人从未参与过游戏的结局。而在这个结局中,夫妻或者好友间仍维持着场面上的友好,但转过头又去私下偷情。这两种结局,到底哪一个更好?恐怕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方法论

叫我该如何安放“你”呢?

实际上,需要经受手机考验的又何止是亲情和恋情。手机在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往往也增添了不少烦恼。比如在有些工作繁忙的成功人士那里,经常会同时使用两部甚至三部手机,理由就是将其分别用于亲友联系和工作业务。当自己希望暂时摆脱工作烦扰时,就可以停用那部工作手机。但据我观察,凡是使用多部手机或者多个手机号的人,其实很难真正将工作手机放在一边。而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以24小时待命的状态在等候着“追魂夺命Call”。

方正宇沪上著名律师、时事评论员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手机所具有的功能,也从最简单的通话联络,发展到重新构建社交关系的层次。如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内部的工作微信群,在这些群里讨论的内容,无论是否直接涉及工作,其实都可能对职场关系产生微妙的影响。有些领导会在微信群里要求下属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也有些下属并不愿意向领导公开自己的朋友圈。包括下班后是否必须马上回复“工作微信”的问题,一直在网上引发各种讨论。就有年轻员工对此抱怨说,自从加入了工作微信群之后,再也没有了私人空间。

以上冲突的形成,都说明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人们越来越难以处理工作与隐私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无论在《完美陌生人》还是《来电狂响》中,都有这样一段情节:某男为了掩饰婚外情,将其秘密情人的来电谎称为工作电话,然后以此为由选择拒接。无论是妻子还是好友,都完全认同了其做法。可见不管在意大利人还是国人心中,下班后拒接工作电话都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倘若站在上级或客户的角度,如果屡屡打不通电话,也许会就此质疑对方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进而重新考虑人事任免及业务合作。所以说,相比电影《来电狂响》,或许生活中的“来电狂响”才更加烦人吧。

猜你喜欢
群里陌生人好友
奶茶群里戏精多
金主爸爸的炫酷
属羊
一滴水
删除好友
人兽表演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雪花特快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