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生活空间研究综述

2019-04-15 06:35刘宇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儿童视角启示

【摘要】生活空间研究是英国一项历时三年的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设计纵向研究,旨在探索如何让6岁以下的儿童参与到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设计中,并在环境设计中融入儿童的看法和经验。本文基于对生活空间研究的背景、研究方法、实施过程等的介绍,建议在基于儿童视角创设和优化幼儿园环境时,应当运用多元方法搜集儿童的看法,多主体共同协商讨论儿童的看法,分类吸纳和灵活处理儿童的看法。

【关键词】生活空间研究;儿童视角;幼儿园环境;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9)12-0049-05

生活空间研究(Living Spaces Study)是由英国学者艾莉森·克拉克(Alison Clark)主持的一项历时三年的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设计纵向研究。该研究旨在探索如何让6岁以下的儿童参与到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设计中,并在环境设计中融入儿童的看法和经验。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与实际的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设计工作相结合,在如何获取语言能力有限的年幼儿童对环境的看法,以及如何组织基于儿童视角的环境设计等方面做了系统、成功的尝试。生活空间研究对幼儿园环境设计,特别是如何基于儿童视角进行幼儿园环境设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对生活空间研究的背景、研究方法、实施过程等进行介绍,分析其对幼儿园环境设计的启示,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生活空间研究的背景

生活空间研究是在一定的政策背景和学术研究背景下提出和实施的。在政策方面,英国政府于1991年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认可儿童拥有“对于所有影响该儿童的事项自由表达看法的权利,该儿童的看法应依据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以适当的对待”。[1]英国政府贯彻落实《儿童照护法案2006》,要求地方当局“在开发儿童服务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看法”,[2]使得儿童参与环境(包括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设计成为政策法律赋予儿童的正当权利。尽管如此,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在实际参与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设计方面仍面临重重困难。在学术研究方面,传统的儿童研究方法,如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往往较依赖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大部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恰恰比较有限。因此,相关研究方法有待创新。[3]另外,面对搜集到的儿童关于环境的看法,如何跨越年龄等的差异,将其融入原本由成人主导的环境设计之中,学术研究领域也缺乏相关研究成果。生活空间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和实施的。这也决定了该研究的两个重点,一是探索如何有效搜集5岁以下儿童对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设计的看法,二是探索如何将儿童的看法融入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设计之中,使环境更好地回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二、生活空间研究的研究方法

生活空间研究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有效搜集儿童对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设计的看法。由于参与研究的多为3-5岁儿童,其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研究者很难用传统的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搜集他们对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设计的看法。为此,克拉克深入分析了儿童交流方式的特点,参考了参与式农村评估、倾听教育学、参与式行动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前期的研究经验,提出用马赛克方法(Mosaic Ap-proach)开展生活空间研究。

马赛克方法不是一种单一的方法,而是由一系列可视化方法和工具组成的系统研究方法。克拉克认为,与人们通常认为儿童不善交流的印象相反,儿童其实是技巧高超的交流者,只不过其交流方式与成人习以为常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交流方式不同,儿童更多采用非言语、可视化、具身性的交流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经验。[4]可以说,马赛克方法比较适合儿童交流方式的特点,便于有效搜集儿童的看法。

马赛克方法包含的可视化方法和工具很多,通常依据研究项目的不同加以选用,同时会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已有方法进行调整,甚至增加一些新的方法。在生活空间研究中用到的马赛克方法主要有儿童拍照、照片书制作、儿童导游、地图制作等。儿童拍照和照片书制作是指儿童使用相机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拍摄他们认为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事物,并从中选出部分照片制作成一本“书”。儿童导游是指由儿童带领成人参观他们所在的学前教育机构,并用照片、录音、绘画等方式记录其中儿童认为重要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自己决定参观的路线以及值得记录的内容。地圖制作是指儿童对自己在儿童导游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做进一步筛选,用以制作一幅能反映他们所在机构环境的“地图”。在地图制作过程中,儿童除了可以使用照片外,还可以在“地图”上添加图画,或在成人的辅助下添加文字。地图制作中的“地图”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地图”,而是为了反映儿童对所在机构环境的心理印象,因此不追求位置的准确和布局的客观。[5,6]由于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去看哪里,给哪些地方和事物拍照,选择哪些照片放入照片书或地图中,添加什么图画和文字等都由儿童决定,因此这些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看法。

马赛克方法虽然适合用于搜集儿童对已有环境的看法,但却较难用于搜集儿童对未来空间的设想。因此,为了解儿童对未来空间的设想,在生活空间研究中,研究者新增了积木搭建、绘画、讲想象性故事等方法,使儿童能够借助这些形象化的手段表达自己对未来幼儿园的设想。[7]例如,研究者利用儿童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熟悉、喜爱积木游戏,常常用积木建构作品表达空间想象的特点,请儿童使用他们常用的积木,结合其他建构材料自由搭建一所“新幼儿园”,借此了解儿童对新幼儿园的设想。研究者也会将积木搭建和绘画等方法结合使用。例如,可以让儿童将“新幼儿园”搭建在圆形大卡纸上,搭完后还可以将他们认为新幼儿园该有,但又无法用积木搭建出的事物画在卡纸上,从而更充分地呈现儿童对新幼儿园的设想。另外,研究者还可以运用讲想象性故事的方法,帮助儿童更好地表达对未来空间的设想。例如,研究者可以先组织儿童听《在阁楼里》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爬过想象的梯子进入家中的阁楼,而这座阁楼是一个奇妙的秘密世界,在那里他发现了很多好玩的地方,遇到了很多有趣的朋友。听完故事后,研究者请儿童“化身”为故事里的小男孩,也讲述一个去自己想象中的空间游玩的故事,从而了解儿童对未来空间的设想。

虽然传统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但生活空间研究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研究方法,而是对其加以适宜改造后再使用。例如,照片引谈法就是一种改进后的访谈方法。它与传统访谈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单纯的口头对话,而是由被访谈者的作品引出的对话。在生活空间研究中,照片引谈法是指儿童、幼儿园教师、家长、建筑师、研究者等围绕儿童拍摄的照片和制作的图书、地图等展开讨论、对话,从而进一步了解儿童的看法。每一种方法其实都只能获取儿童对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设计的部分看法。因此,研究者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儿童视角下的学前教育机构环境。

三、生活空间研究的实施过程

生活空间研究的实施是和实际的学前教育机构建设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为霍利·洛奇(Holly Lodge)小学附属幼儿园(以下简称H园)全程参与了三年的生活空间研究,所以本文主要以H园为例来介绍生活空间研究的实施过程。H园原来在霍利·洛奇小学校园内拥有独立空间,而此次的建设任务是要将其和学校主体建筑整合在一起,并对其环境进行优化。具体的实施过程大致分为如下阶段。

1.搜集儿童对现有空间和未来空间的看法

生活空间研究的重点是搜集儿童对现有空间的感受和对未来空间的期望,从而为接下来将儿童的看法融入环境设计中奠定基础。在搜集儿童对现有空间感受的过程中,研究者共抽取了15名3-4岁儿童和8名4-5岁儿童参与了拍照、照片书制作、儿童导游和地图制作等活动。除儿童直接搜集资料外,研究者还注意通过现场笔记、录音等方式记录在这些活动中发生的随机互动,也注意记录儿童对照片拍摄和选择所做的说明以及相关访谈内容。研究者将儿童拍摄的照片、制作的图书和地图等作品在园内公共区域展示,邀请各年龄段的儿童发表评论并及时予以记录。先后共有180名儿童参与讨论。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儿童普遍非常关注H园的非正式空间,即并非用于正式教学活动的空间,也非常渴望能够暂时离开人群,自己独处,或拥有与同伴交往的私密空间,而这些却是现有环境中较为缺乏的。[8]研究也发现,儿童对H园环境缺乏整体印象,只了解自己常去的地方。从环境设计的角度看,这可能是因为H园各部分之间的连通性较差所致。另外,研究还发现儿童特别注意地板、天花板和灯光等细节的设计。在儿童希望拥有怎样的幼儿园环境方面,儿童希望能增加攀爬架和滑梯,能有和父母、兄弟姐妹坐下等待或与亲密伙伴相处的地方,有可以独自静一静的地方,以及可以“跑来跑去”的地方等。

2.从儿童视角出发优化设计方案

在前期资料搜集的基础上,研究者先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展示相关资料,搜集他们的看法,然后再组织幼儿园管理者、建筑师等参加工作坊,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讨论环境设计的优化方案。[9]研究者在工作坊中解释了整个研究过程,并将儿童拍摄的照片,制作的图书、地图,对儿童、教师和家长等所做的访谈等资料汇总,以幻灯片、展板、资料汇编等形式进行展示,推动相关人员围绕这些资料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建筑师们发现儿童视角既支持了他们一直以来秉持的一些设计原则,如各种材料的大小应当适合儿童,以方便儿童使用等,也提示了他们许多在原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到的内容。建筑师们依据这些线索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在教学楼四面添加了一些凹室( alcoves),供儿童与同伴或独自一人去坐坐,以满足他们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还新增了攀爬架和滑梯,不仅满足了儿童对户外游戏设施的需求,而且攀爬架和滑梯上方有三个相互连接的小塔楼,也可作为私密空间来使用。在整个设计方案中还有一处关键调整是为教学楼设计了一个中心枢纽,它有一个透明屋顶和通往户外的大折叠门,能通到户外一处有遮挡的游戏空间。这样既方便儿童在天气恶劣的时候能进行户外活动,也能加强幼儿园各个部分之间的连通性。为回应儿童对地板、天花板、灯光等细节的关注,建筑师们设计了像小岛一样的地板图案,以及带有蜂窝乳酪状和漂浮白云状装饰的天花板,对天花板上的灯光和自然采光也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3.鼓励儿童参与对新环境的评估

生活空间研究不仅在设计阶段多方面搜集儿童对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设计的看法,在投入使用后的评估中也积极鼓励儿童参与。参与评估的有刚升入小学的儿童,也有在园的儿童。儿童采用拍照、照片书制作、儿童导游、地图制作等方法表达自己的看法。研究者發现,凹室、攀爬架和滑梯上方的塔楼等私密空间的设计得到儿童的普遍认可。㈩有儿童在评论凹室时表示,“如果你伤心的话可以去坐坐”。改造后的天花板和灯光效果也受到了儿童的密切关注。此外,儿童还拍摄了较多透过低矮的窗户从室内看向户外,从户外看向室内的照片,表明儿童注意到了室内外空间连通性的加强。后续的跟踪研究表明,儿童的参与不仅完善了建筑师在该项目设计中的一些做法,使其更多考虑到儿童的感受和需要,而且还促使建筑师反思了以往习以为常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乐于在此后的专业工作中更多倾听儿童的声音。

四、生活空间研究的启示

生活空间研究不仅为研究者如何基于儿童视角开展幼儿园环境设计研究提供了范例,而且为幼儿园教师及建筑师如何基于儿童视角创设和优化幼儿园环境提供了启示。

1.运用多元方法搜集儿童的看法

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有限,但却无时无刻不在通过面部表情、身体活动等多元方式传达丰富的信息。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在搜集儿童的看法时,要采用符合儿童表达特点的多元化的方法。生活空间研究虽然提供了多种可借鉴的方法,但幼儿园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需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例如,绘画、积木搭建等本就是幼儿园日常开展的活动,但幼儿园教师平时更多是从活动本身的角度加以组织,而要通过这些活动搜集儿童的看法,就需要教师换个角度看问题,将其视为儿童视角的一种表达方式。再如,儿童导游实质是通过儿童的活动轨迹来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想法。幼儿园教师可以对这种方法加以改进,如通过追踪儿童的日常活动轨迹,听取他们对这一轨迹的解释等来获取儿童的看法。幼儿园教师平时较少采用生活空间研究中提到的儿童拍照、照片书制作、儿童导游、地图制作等方法。事实上,教师可以遵循模仿、熟悉、创新的思路学习使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2.多主体共同协商讨论儿童的看法

基于儿童视角创设和优化幼儿园环境非常重视直接倾听儿童对环境的看法,但幼儿园环境设计的优化不是以儿童的看法为唯一参照标准的,它也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研究者等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对儿童的看法的讨论可从以下四种关系人手。第一,从儿童与儿童的关系人手。例如,我们获取的是哪些儿童的视角?是所有儿童还是部分儿童(如比较善于表达的儿童)?不同特点的儿童的视角是否存在差异,存在哪些差异?第二,从儿童与成人的关系人手。儿童的哪些看法和成人一致,哪些不一致?如有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是如何造成的?造成这些不一致的原因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难以改变的?第三,从儿童与环境的关系人手。儿童的哪些看法肯定了现有的环境要素?哪些看法包含着对现有环境要素的改进可能?第四,从儿童与资源的关系人手。要把儿童的看法落实在环境创设和优化中,哪些是现有资源允许的?哪些是虽然目前没有资源但可以努力获取的?哪些是目前无法获取的?从这四种关系人手共同协商讨论儿童的看法,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家长等更深入地理解儿童的看法,并借此反思自己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3.分类吸纳和灵活处理儿童的看法

搜集、讨论儿童的看法,最终目的是要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与优化中吸纳儿童的看法,以使幼儿园环境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在生活空间研究中,关于如何将儿童的看法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与优化中,有三种情况和相应的处理方式。第一,对于儿童需要且具备现实条件的,如儿童对地板、天花板、灯光、攀爬设备的需求,幼儿园应当及时予以满足。第二,对于儿童需要但客观条件受限的,可以考虑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满足。例如,儿童希望有更多可以“跑来跑去”的户外空间,但这受到幼儿园场地面积的客观限制。于是,相关人员灵活变通,在户外设计了一处有遮挡的游戏空间,并与教学楼通过中心枢纽相连,使儿童在天气恶劣的时候也能进行户外活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需求。第三,对于儿童需要但与主流观念存在一定矛盾的,可以慎重讨论处理。例如,儿童对私密空间的需求,事实上与英国主流学前教育界要求教师时刻保持对儿童的关注,以确保有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理的观念是有一定矛盾的。工作坊相关人员在经过深入讨论后,出于儿童本位的考虑,仍然满足了儿童的这种需求,不过教师也相应地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做到两全齐美。可见,在环境创设与优化中考虑儿童的看法时,应当尽量避免对儿童看法只做“能满足”或“无法满足”的简单划分,而是要在深入分析儿童诉求以及幼儿园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分类吸纳、灵活处理儿童的看法。

[1]United Nations.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the rights of the child[M] .New York:UNICEF.1989.

[2]MCAULIFFE A.LINSEY A.FOWLER J.Childcareact 2006:The essential guide[M] .London:National Children ' sBureau.2006:19-20.

[3lCLARK A.Listening to and involving young chil-dren: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2005, 175(6):489- -505.

[4]CLARK A.How to listcen to very young children:The mosaic approach[JJ.Child Care in Practice,2001 ,(4);333-341.

[5][7][8][9][10]CLARK A.Transforming children'sspace:Children”s and adults' participation in design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M].New York:R outledge,2010.

[6]CLARK A.Multimodal map making with youngchildren:Exploring ethnographic and participatory methods[J]. .Qualtative Research,2011 ,(3):311-330.

A Critical Review of Living Space Study in Britain

Liu Yu

(Hangzhou Collcgc for K indergartcn Teachers, Zhc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Abstract]Living space study is a 3 year long preschool educational agency environment study in Britain, which aimns to explorehow to engage children aged 6 and under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 design and conbine children 's ideas and experiences inthis type of design. By introducing the background, research methods, and implementat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it is necessaryto use various types of methods to collect children' s ideas when creating or optimizing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 from children' sperspective; all parties should discuss children 's ideas, and classily and adopt children's idea.

[Keywords ]living space study; children's perspective; kindrgarten environment; enlightenment

*本文為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游戏环境优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9YJA880038、本文亦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csc)的资助。

**通讯作者:刘宇,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UCLA)教育与信息研究学院(GSE&IS)访问学者,E-mail:curriculum76@163. com

猜你喜欢
幼儿园环境儿童视角启示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建与设计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之我见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浅谈剪纸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