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丽叫青花

2019-04-16 06:48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青花瓷小宝青花

青花,在岁月中,走过唐宋的诗风词韵;在风尘里,携来元明的高雅底蕴。伴着一曲悠扬的古调,在瓶底落笔的款款深情中,带着天青色的烟雨,打湿记忆的年轮,用青花的颜色诱发七彩的情愫,沿着江南的风情,伴着如诗的月色,在素色的胚胎上勾勒出一段绸缪的苦衷。

在泼墨的山水里,在浓情的前世今生里,在如梦如幻的风景中,让我们静听青花吟唱……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然而, 对“青花”中“青”的理解,古今有所不同。古义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的。青翠明丽的青花和温润如玉的白釉相互映衬,如蓝天白云,典雅而华贵。

◆萌芽期·唐朝

20世纪后半叶,江苏扬州的唐城遗址中发现了一些用蓝彩装饰的碎瓷片,上面的菱形几何纹带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些青花瓷碎片的生产时间应该就在唐代。

◆发展期·元朝

此时的青花瓷的瓷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

二元配方,燒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大大降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景德镇的湖田窑。

元青花生产的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

◆繁盛期·明清朝

明朝后期,青花瓷成了中国瓷器主流的产品。康熙时期烧制出的“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的发展到了巅峰。凭借明净素雅的外观,“青花瓷”由此成了中国瓷器的代名词。

相传元代年间,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是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道:“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却始终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于是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

天刚拂晓,青花和舅舅便进山去找矿了。时间一晃过去了三个月,小宝见青花和舅舅还未归来,放心不下,便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白雪,直奔青石山找青花与舅舅。小宝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山前,发现前面的山谷中有一缕青烟,顿时心头一热,朝冒烟的方向奔去……在舅舅的指点下,小宝找到了身体己经冻僵的青花,在她身旁的雪地上,还放着一堆堆选好的石料。

掩埋了青花,小宝含着泪水回到镇上,从此,潜心研制画料。他将青花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将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器上便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由此诞生。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架,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风格。

据说后人为了纪念廖青花,就把画在瓷器上的这种蓝花图样称为“青花”,把描绘这种蓝花的颜料称为“青花料(廖)”。这两种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中华自古多名瓷。青花瓷带着盛唐的高雅,携着宋代的潇洒,穿越明清的繁华,跟着工匠的双手,把一个个朝代的缩影融进其间,用绝代风姿书写下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国家宝藏》中的隐藏之宝

央视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第一季)自播出以来,收视火暴。这档节目集结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的宝贝,每家博物馆挑选出3件国宝,由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讲述国宝的故事。不过,这9家博物馆中,南京博物院的国宝“出镜”件数最多,一共亮相了4件;而且,有一件镇院之宝,观众每一期都能看到。

“它就藏在《国家宝藏》的LOGO里,一般人不知道它的来历。”据南京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它就是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走进南博,你就会看到它,它独占一个展厅,三足鼎立、体态浑圆,蓝底白纹,描绘着重重叠叠的山峰和汹涌波涛的海水。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为国宝级文物,是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梅瓶是明代高等级墓葬随葬品,有镇墓辟邪的作用。除了是地位的象征外,也有风水上的考虑,非王侯要臣,不得“享用”这种随葬品。这件瓷器于1959年出土于南京江宁县观音山明朝开国功臣沐英墓。此梅瓶高43厘米,底部直径为14厘米,而口径仅为5.2厘米。小口、丰肩、斜腹、敛胫、圈足,造型优美,线条圆润、流畅,雍容华贵,肩腹部绘以“萧何月下追韩信”经典历史人物故事。瓷瓶上所绘的青花纹饰层次多样,非常独特,给人以凝重的美感,是元末明初青花瓷器中的精粹之作。

初秋,我跟随一个朋友去肯尼亚旅游,曾有幸看到当地一个民间组织举行的医生入行仪式。

举行仪式在白天,天气极热,60个准医生围在一堆干柴周围。一位长者带领大家,先是口中念念有词,仰头看天,长啸一声,继而开始用脚猛烈地跺着大地。然后,长者点着了人群中间的火堆,熊熊的烈火燃烧了起来,围在火堆旁边的准医生们一动不动,豆大的汗珠瞬间拱出了他们的额头,慢慢地,准医生们的衣衫逐渐被汗水浸透。半个小时后,火势逐渐减弱,开始有柴灰出现,准医生们每人抓了一把灰抹在自己的脸上。紧接着,他们在长者的带领下,进入一座木头做的房子。

房子的大厅里,赫然放着一件青花瓷,一看就是产自中国的上等瓷器。准医生们排着队,挨个把耳朵附在青花瓷上,然后用手指叩响瓷器,一个接着一个。听完瓷器的响声后,他们就从后门出去,到屋后的一个水池里洗个澡,再换上干净的衣裳,这样,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医生了。

我感到十分好奇,于是问一个当地的导游,医生入行用得着举行这么复杂的仪式吗?导游郑重地告诉我,当然很有必要。然后,导游开始一一给我解释刚才的仪式:准医生们围着一堆干柴,代表着医生要时刻心里装着火种一样的热情;准医生们仰天长啸和低头跺脚,意思是说,做医生的要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准医生们浑身被汗水湿透,然后以灰抹脸,意思是说,做医生的不能怕苦怕累;那座木屋就代表医生这个行业,从木屋里出来后就代表他们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了,因此,他们要洗澡,他们首先要讲究卫生。下面,我要着重说一下准医生们为什么要挨个去听青花瓷的声音,这个寓意就更大了。这里的人认为,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美好,也最易破碎,一个是来自中国的青花瓷,一个是良知。青花瓷在中国是最优良的瓷器之一,也就是良瓷,良瓷在汉语当中的发声和“良知”相近。听一听自己敲出的青花瓷的声音,意思是入行以后,要时刻不忘听听自己的良知是否还在。

我的心仿佛是一个靶子,瞬间被导游的话击中了。真没想到,自己祖国的青花瓷放在国外居然被赋予了这样一重美好的含义;更令我感动的是,我这次在肯尼亚所见的医生入行仪式寓意这么深刻。这样的仪式何止适合医生这一职业呢,我觉得放大到社会上的各个职业,都同样适用,同样可以有所汲取。

——李丹崖《听听青花瓷的声音》

心香一瓣

猜你喜欢
青花瓷小宝青花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青花
纯净的青花瓷
捉迷藏
最后一名
鱼腿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