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朱家花园的建筑文化探析

2019-04-16 06:53崔晓岚
牡丹 2019年8期
关键词:建水县建水朱家

崔晓岚

云南省建水县文化气息浓郁,位于建水县的朱家花园被称为“滇南大观园”,是无数游客心驰神往的地方。建水民居的建筑文化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以朱家花园为例,其建筑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本文将对朱家花园的建筑文化进行初步探析,希望能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尽绵薄之力。

建水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下辖县之一,位于滇南。这里有云南省继中庆,也就是现在的昆明和大理之后,创立的第三所庙学。建水县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美称,文化氛围浓厚。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影响,建水的传统民居建筑方面也很有文化气息。建水传统民居宅院文气绵延,凡门户必有匾额,凡堂必有楹联,其内容集贤者古训、采古今名言,颂江山壮美、咏鸿鹄大志。其中有着浓厚的人文意识,传递出屋主人借盖房的良机,在建筑上建立一种家族内部的对话形式。这种对话形式包括家族历史、家族理念、家族祈盼等,并以此熏陶后辈子孙,使其脱胎换骨、识礼守制、谨遵祖训、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家族的扩张。在建水,典型民居莫过于建水县城的朱家花园。

朱家花园在县城内建新街路段,是富有滇南私家园林韵味的民居建筑,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十分值得研究。朱家花园建造于光绪年间,宣统年间落成,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格局是纵向三、,横向四,这是建水地区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又四小天井”式的建筑群体,是并列联排组合而成的。房舍栉比,院落层出,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舍214间。左侧13间“吊脚楼”,与后面两院“跑马转角楼”相通连,为账房物质供应铺面。右侧前为宗祠、后为内院,祠堂前有水池和水上戏台。正前为大三开间花厅,旁有花园。透空花墙左右对峙,将花园分为东园、西园。从这一“滇南大观园”的建筑文化中,人们可以体会建水民居的文化气息。本文对朱家花园建筑文化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具体方面进行探析。

儒家思想,有以人为本、以乐为熏陶的观念,正因如此,其十分重视人格与品性的锤炼和培养。建水县的民风是崇儒尚文的,在此地生活多年的朱氏家族自然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当他们修建自己的居所时,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了理想的文人情怀与山水气质。故在朱家花园内,儒家文化的气息随处可见。

儒家是“尚中”的,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之下,中华民族的道德美学也慢慢向这个方向有了调整。传统建筑的风格、格局等方面也都明显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建筑的空间上,主要特征就是“中”。“中”的意意义就是对称、有序,大到都城规划,小到合院民居,都强调这样的布局,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建筑景观美学风格。朱家花园在规划中采用严格的中轴线布局,研究对称的建筑单体,表现出严格的等级秩序,体现儒家中庸的审美情趣。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家族为核心的宗法社会。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倾力维护宗法社会中家族与政权的稳定,三纲五常约束着封建社会人们的行为,天、地、君、师、亲,被古人看得神圣不可侵犯。朱家花园祠堂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设计,这样的设计本身就能给人一种庄重、威严的视觉感受。透过这样的表层感受,人们能品味出其中体现的儒家礼仪观:享堂在前,寝堂在后,是先秦时期“前朝后寝”的遗制;内眷不居住于庭院以内,客管设在仪门之外,也是儒家“明尊卑、别内外”思想的具体体现。建筑的布局安排处处体现了儒家的等级礼仪观念。

与庭院布局一样,朱家花园内建筑雕刻图式也明显体现了宗法社会的影响,除了朱氏宗祠隔扇门上的孝悌题材木雕之外,最明显的莫过于园内几个牌坊上的石雕匾,“循规蹈矩”“谨言慎行”等警句以粗厚规整的楷体字加以镌刻,十分醒目,时时刻刻提醒着家族成员要奉行这样的格言,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明显的教化警示作用。

朱家花园的建造在建筑装饰的题材选择上,体现了直观的儒家教化的警世思想。整个私家园林的建筑装饰以彩画和雕刻为主,彩画有保护木料和美化建筑物的作用,类似于苏州古建筑的彩画。雕刻则赋予建筑物构件以生动的形象,云纹花草、书画诗词、孝悌之道等题材屡见不鲜,尽显儒雅之风格,创造出浓郁的人文环境,朱家花园建筑群在装饰风格中体现了建水地方民族文化与中原传统儒学文化的水乳交融,其目的就是营建一个修身齐家、平安大吉、具有文化礼教的治家氛围。宗祠隔扇门上雕刻的“二十四孝”反映了儒家的孝悌思想,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在我国古代,人们普遍相信吉祥的事情是有征兆的。东汉以来,谶纬之学盛行。为了给帝王歌功颂德,一些“符瑞”“祥瑞”之类的图谶被制造出来,之后这些祥瑞之物便渐渐为民间所用,演变为大量的吉祥符号,最为人们熟悉的有麒麟、凤鸟、神龟等,其代表了儒家的政治、道德、伦理的意义。儒家“仁兽”的经典形象是麒麟,它是被赋予仁厚之德的神兽,是“仁”的象征,也是儒家思想的标志。当麒麟作为吉祥的符号转入民间时,“麟吐玉书”“麒麟送子”之类的图案渐渐家喻户晓,在朱家花园的建筑雕刻中,麒麟在木雕隔扇门与花板等建筑部位上随处可见,麒麟是高频出现的装饰题材。

同样,神兽凤凰也是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仁德之物,《论语·微子》有云:“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注云:比孔子于凤鸟,凤鸟待圣君乃现。”凤鸟来仪成了天下安宁、君王仁德的体现。凤为百鸟之长,众鸟皆从其飞,这与儒家提倡的“君君臣臣”之道是吻合的。凤凰作为祥瑞之物进入民间装饰题材时,多与龙互相搭配,成了贵族女性的象征。在朱家花园内,凤鸟经常与喜鹊、雉鸡等元素一同出现在梁枋或者木雕的隔扇门上,朱氏家族的神龛上也刻有飞舞的凤凰。在朱家花园里出现的谶纬符号,寄托的都是老百姓单纯的愿望和朴素的情感。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常常谈论到的,其意义就在于自然和人的一切是和谐共存的,而儒家观点有些换汤不换药了,说法是人与自然“浑然一体”,这样的说法不同,但究其深意,与天人合一所传达的意思相同,更通俗易懂。这一说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響是不可磨灭的,自然而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也脱离不开这一观点的影响,因为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必须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这一点在园林的建造中尤为突出,以石头、树木、池塘象征自然中的高山、森林、湖泊、海洋,把自然引入院内,意味着自然对人造环境的亲昵。朱家花园中“小鹅湖”也即水上戏台的建造就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观念。院内的戏台前以水景隔开,保证了厢房内观看者的安全,院内的景色有了湖水的衬托愈发神清气爽。

朱家花园建筑精美,布局得体,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景观奇妙。从朱家花园窥斑见豹,儒家文化已经成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教育的一种深邃而丰富的“生命”。其实,当人们仔细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史时,不难看出,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观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也并不是普罗大众刻意追求的,这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建筑装饰的形、神、意、韵等都是对当时朱氏家族的持家理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反映。透过这所建筑,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的特征、意识等方面信息。因此,这所建筑在今天已经远远超越了一所房子存在的价值,无论今天人们认同与否、欣赏与否,建筑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艺术价值都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反映一定历史风貌的建筑,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值得悉心保护的。

(云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建水县建水朱家
Anisotropic plasmon dispersion and damping in multilayer 8-Pmmn borophene structures
欲访江南媚,醉梦朱家
建水陶艺新观察
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
浅析云南建水一季水稻生长发育的气象指标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及其路径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
建水紫陶·升华
论“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以云南省建水县坡头乡民族小学哈尼族《铓鼓舞》进校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