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情景演绎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创新探索

2019-04-16 06:53焦振文葛超韩旭
牡丹 2019年8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情景人文

焦振文 葛超 韩旭

大学语文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无论在师资力量、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在考核方式等方面均不令人满意,在国家顶层设计层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今天,探讨创新大学语文课程的路径迫在眉睫,而将人文情景演绎融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及考核不失为一条可行路径。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高校,大学语文无疑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语文这门课,至少肩负着三个方面的教学任务,概括地说,就是文字、文学、文化”。这门课程承担着向广大学生尤其是非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大学语文课的开设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在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能力素养,使之成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认知水平的社会人才。”在国家顶层设计层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关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认真探讨创新大学语文课程的路径显然是迫切而又紧要的事情。

一、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开课比例低,学生上课热情不高

2018年初,相关权威机构调研显示,在全国100所参与调查的高校中,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仅占35%,即有一半以上高校的大学语文属于选修课,在课时方面,有超过60%的高校把大学语文课时规定在32个或更少。而选修大学语文的学生更少,仅有25%的学生表示真正喜欢语文课,更多学生选修语文只是为了凑足毕业的学分。

(二)教师基本素养和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历层次不同,尤其是有些高职院校或理工农医类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由硕士或本科毕业的担任,甚至还有新闻、历史、教育等非中文系毕业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从而影响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目前,大学语文课程教材种类繁多,但内容、体例方面大多互相模仿重复,相互抄袭,一些高校自行编写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者水平更是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专业性错误的硬伤。

(三)教学思路与方式尚不尽如人意

大学语文的教学被很多教师当成了中国文学史的教学,从先秦到两汉,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讲到宋代就已经没有课时,元明清戏曲小说根本无法讲到,更遑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名篇,于是大学语文课变成了半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另外,讲述过程中轻视作品的分析与研读,只重视空洞的理论讲述,甚至有的教师根本都没读过作品,只是照着幻灯片课件复述文字信息。因此,往往大学语文课又变成了“一言堂”与“满堂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根本无法发挥,一方面是教师漫无边际的讲述,一面是学生玩手机、睡大觉的自行其是。

(四)考核方式上缺乏多元性和可行度

目前,大学语文多为考查课,由授课教师自行组织命题、组织考核。这样一来,考勤、平时一篇论文和期末一篇论文便构成了学生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业成绩,而平时和期末两篇论文大多数学生直接在网上临时拼凑完成,根本不能客观、公正、有效地测验出学生大学语文真正的学习水平。

二、回归文化是大学语文课堂的真谛

真正的大学语文教育必须回归文化,延伸到文化的层面。所谓延伸到文化层面,就是要讲清楚并且引导学生了解、领悟文学创作的时代精神与文化艺术思潮。如果讲不清楚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學生就能不了解养士之风的背景,就不能理解“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真正内涵,就会觉得“韩国赵厕,吴宫燕市”不可思议;如果不了解正始之音的时代精神,就无法理解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所代表魏晋风流的真正内涵;如果不了解盛唐气象,就无法理解高适、岑参边塞诗歌中的保家卫国、马革裹尸、万里封侯的那般豪情;若果不了解明清科举制度文化,就不能理解蒲松龄在《聊斋自序》中所写的“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集腋成裘,妄叙幽冥之录”的满腔愤

懑;如果不了解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就无法理解鲁迅弃医从文意在“树人”的初衷,而这一切恰恰为人文情景演绎融入大学语文课堂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三、人文情景演绎在大学语文课堂的融入

为了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彻底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模式,笔者拟探索将人文情景演绎模式融入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所谓人文情境演绎,就是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文学、艺术、哲学、科技史上重要的命题结合自己的理解,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调动各种艺术形式予以再现或表现。人文情景演绎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文化创新创意能力、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和资源协调利用能力,通过全员参与、自助结组、自选命题、自行创意和自我排练的方式进行,教师只起到宏观调控的指导作用。当然,教师还要不折不扣地讲述必要的课程核心理论。选课学生全部参加,自愿结组,每组3~5人,自选命题,团体集思广益,进行创意,运用一切可能的艺术形式(话剧、故事、曲艺、传统戏曲、散文诗、舞蹈、书法等),配合一切可能的辅助手段(服装、化妆、道具、多媒体等),深刻体会再现或表现某些人文命题的历史与思想意象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将人文情景演绎融入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师需要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篇目。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子,这些作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文学视野,同时还可以对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进行熏陶。例如,在庄子哲学思想的渗透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具体问题,选取《庄子》中最具代表性的《逍遥游》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在演绎庄子的人文情境中更好地把握、理解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

重视实践性也是大学语文教育的题中之意。大学语文教学应该以实践性指导为主,利用丰富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巩固,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基础条件。例如,可以每学年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人文知识竞赛,并将人文情景演绎环节作为决赛的重要环节。这样就可以把语文教学渗透到课外实践当中,通过开展该项活动,教师可以将大学语文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做到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进一步带动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人文情景演绎融入大学语文的考核

为了打破单一化的考核模式,凸显过程考核,形成多元、立体式的考核方式,笔者拟在严格遵守学校考核目标与考核要求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立体式的考核思路。考试成绩由考勤、人文情境演绎、课堂讨论、期末纸质试卷按一定比例共同构成。其中,人文情景演绎得分为团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根据大学语文教学大纲选取若干人文情景命题,如鲁共公择言、郑伯克段于鄢、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卓文君当垆卖酒、太白醉写、苏轼乌台诗案、六尺巷、虎门销烟、梅兰芳蓄须明志等,然后将班里学生分成6~8各小组,通过抽签方式选取演绎题目,然后在每次课下课前15分钟进行演绎,由教师和学生代表根据拟定的评分标准按照一定的比例给出成绩,如此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分析文学作品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大学语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

大学语文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中一个最为特殊的领域,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功能,目前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错位和滞后状态。毋庸置疑,在扭转这种错位和滞后状态的过程中,人文情景演绎融入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富有启示意义的探索。

(河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情景人文
人文
情景交际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人文绍兴
楼梯间 要小心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人文社科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