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世界技能大赛的黑龙江省高职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设计与改革

2019-04-16 12:52姜湄何岩松赵欣
对外经贸 2019年9期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姜湄 何岩松 赵欣

[摘 要]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专门研究国际间货物运输与货运代理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世界技能大赛的人才衡量标准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培养行业技术人才的参考依据。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对接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标准要求,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力求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竞赛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09-00143-06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Jiang Mei He Yansong Zhao Xin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Heilongjiang Harbin,150081)

Abstract: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 practice is a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which is a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pplication course specializing in the basic theory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and freight forwarder. The talent measurement standard of the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reference basis for countries to train technical tal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butt join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reight forwarding project standard of the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carry out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work process, so a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with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trong competition ability.

Keywords: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 Practice ;Course Reform;Vocational College

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孕育了国际货代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建设了8条大通道,沿途建立了30多个国家级物流枢纽中心。从黑龙江省角度来看, “互联网+”以及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内对俄经贸规模的持续扩大[1],都将推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势必对相伴而生的国际货代行业产生重要影响。[2][3]

但是,仅从目前黑龙江省的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地域及经济发展环境限制,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虽多达30余所,但其中大部分学校对于“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教学相较于行业发展来说明显滞后,不论是从教学理念层面上,还是从教学内容及质量上,都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脱节,上述职业竞争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因而急需对该门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首次将货运代理赛项加入“运输与物流类”的比赛项目中。该赛项包括客户获取、报价计算、运输管理、费用计算、海运操作、投诉处理和索赔管理等7个模块[4],在11个小时里模拟一个相对完整的供应链流程。世界技能大赛是对学生技能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的综合考核。因此,对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进行改革,不仅要满足货代人才的需求,更要融入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竞赛目标、竞赛理念和技术要求等,助推教学水平与竞赛能力的双提升。[5]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门课程改革,坚持以世赛及未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货代工作岗位为主线,进行“教、学、做”一体化设计。具体包括:

1.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建设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包括揽货员、国际货运代理员、报关员、单证员等,这就要求本课程在改革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设置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符的教学环节,摒弃传统的以“基础知识—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国际海运—国际空运—陆路联运—多式联运—风险防范”为框架的知识结构体系,重点突出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使学生进入货代工作岗位后可以很快上手;此外,根据《2017年度全国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岗位专业证书》考试要求,获取该从业资格证需学习“国际货运代理概论”、“国际海上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国际航空货运代理理論与实务”、“国际陆路货运代理与多式联运理论与实务”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科目考试,因此在课改过程中要紧密对接该考试的要求及学习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随时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2.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为让学生所学知识真正与工作岗位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课程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运用情境模拟法和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扮演货代、船公司、海关、银行、托运人等角色,按照所学知识完整的将出口货代流程进行模拟;构建多维、动态、自主的课程实训平台,配合使用实训软件、货代岗位操作规范和手册,真正实现学生“做中学”,提高教学效果。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

通过对大连、哈尔滨等地国际货代行业及企业进行调研,邀请行业企业资深人士参照国际货代员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行动领域,由此归纳出学习内容。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优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逐级提升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4.以世界技能大赛为驱动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世赛货代项目要求学生运用公路、铁路、航空、海(水)运、多式联运等多种交通手段,规划国际货运方案并进行业务处理。这就要求学生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领会及语言表达能力、英语听说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应变能力。[6]为培养出优秀的、能为我国争光的高素质参赛选手,在课改过程中将融入世赛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反馈结果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方法,力争培养出能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优秀学生。

(二)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培养和践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课程思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货运代理行业不仅要求高水平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需要从业人员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具有复杂事务的处理与应变能力、具备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敢于承担重任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因此在本次课程改革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由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调研小组,通过校企合作到省内大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进行调研访谈,了解该行业的岗位需求及主要工作任务,确定各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并将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行动领域进行归纳。

第三,在此基础上,有效对接职业标准。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属于国际商务人员这一职业大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对国际商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的描述,与本课程及货代岗位相关的即为“办理国际贸易仓储与运输业务”。因此在设计教学任务及教学环节时,拟将国际仓储和运输业务的操作分别融入到海运、空运和多式联运三个情境之中。

第四,将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相结合。通过在“国家标准化业务管理平台”对“货运代理”的行业标准进行查询,目前与其相关的行业标准有24条,且均与具体的作业过程相关。因此通过分类,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资质和等级评价指标》《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统计导则》等标准融入本课程的导入和行业认知环节,让学生对货代这一行业和业务范围有更清晰和准确的认识;将《国际货运代理单证交接规范》《国际货运代理包舱、包航空集装器(集装箱、集装板)运输服务质量要求》《国际货运代理拼箱服务质量要求》《国际货运代理报关服务质量要求》等标准分别融入海运、空运和多式联运三个具体情境中;采用《国际货运代理服务质量要求》《集装箱货运代理服务规范》等标准对学生学习及实操过程中作业的规范性进行考核。[7]

第五,將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赛项的内容融入“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中。世赛中货运代理赛项包括客户获取、报价计算、运输管理、费用计算、海运操作、投诉处理和索赔管理等7个模块,参赛选手需在11个小时里模拟一个相对完整的供应链流程。[4]因此在具体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将世赛的考核内容通过案例或实训等形式融入课程中,并以世赛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最后,结合上述内容,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再根据学习领域设计项目任务,以此具体组织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组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等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重点评价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8]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

1.总体目标

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具备国际贸易结算、国际货物运输等货代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进行揽货、租船订舱、审单、制单、报检、报关、结算、提单签单、客户投诉处理等货代各环节业务操作。在此基础上,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掌握国际货代理论知识并熟练进行货代业务操作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最终提高学生的货代岗位职业能力。

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国际货运代理的服务范围;掌握国际贸易术语、结算及合同等外贸知识;掌握海运、空运及多式联运的进出口流程;掌握海运提单、多式联运提单等各类单证的内容。

(2)能力目标:能看懂进出口外贸合同;能够进行揽货;会看船期表;会缮制订舱单;能够完成海运提单、航空货运单、多式联运提单等单证的缮制;能够完成国际海运、空运及多式联运货运代理操作;能够恰当维护客户关系,正确处理客户投诉。

(3)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竞争意识、分析判断能力、国际视野、开拓创新精神和科学决策能力;具有良好的货代职业道德素质;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服务意识、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3.教学内容

结合货代企业的岗位特点及工作任务要求,融入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序化、整合教学内容,确定“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制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内容,如表1所示,以此设计工作项目和任务。

经过货代企业主管和课程教师的共同商讨,本课程以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工作流程为主要导向,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世界货运代理大赛规程,并对接《2019年度全国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岗位专业证书》考试合格标准,完善整合上述学习领域,最终设计了5个项目、16个工作任务,具体如表2所示。

(二) 教学模式与方法设计

1.教学模式

按国际货运代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领域之间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教学模式。[9]以企业真实的货运代理业务为项目,以“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三层能力递进为主线,每个项目通过“真实案例导入—知识讲解与学生实操—软件实训拓展”三个教学环节,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相关任务;侧重于实践环节操作,重点培养学生货代岗位职业能力。

2.教学方法

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实践和参与世界技能大赛的积极性,本课程特别强调以下教学方法的运用。

(1)情境模拟法

本课程充分利用货代实训软件,让学生模拟扮演国际货代业务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货代业务操作,体验不同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项目教学法

本课程以国际货运代理的具体业务项目为主线,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室)和国际综合业务系统实训软件,在真实业务背景下,师带生进行货代业务操作与训练,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置于仿真乃至全真的项目任务中展开。

(3)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国际货代真实案例,有效缩短行业实际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克服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弊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述能力。[10]

(4)角色扮演法

本课程按照实际工作岗位及工作流程安排,将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如进出口商、货代、船公司、船代、海关等,每个人要明确自身角色的工作内容,然后在相互的沟通中制定方案并完成海运、空运、多式联运等各流程操作,由教师进行点评。

(5)现场教学法

本课程在实训过程中,除了使用仿真教学软件外,还要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关岗位进行短期实习及顶岗实习,实施工学交替,将所学理论融入企业实践。

(三)教学活动与评价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

下面以“揽货业务操作”任务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具体如表3所示。

2.教学评价设计

打破“平时+期末”式的传统考核办法,本课程以技能、能力考核为主,结合世赛的考核标准,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任务、项目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职业表现等都列入考核的范围。例如,在学习情境一的工作任务一中,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提供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宣传资料,模拟公司进行客户拜访及PPT宣讲,在这一过程中将宣讲资料的制作质量、答辩过程中的反应和整个流程中对客户的服务意识及态度等都列入学习过程的考核中。因此,本课程考核时将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例,将过程性考核评价成绩和期终评价成绩的比例调整为1:1;改变原有的平时成绩构成,将原来的出勤分和作业分变为项目成绩分,在提高了学生参与项目任务积极性的同时,也使过程性评价更显客观、真实;对于期终考核,增加综合实训成绩这一项目,通过让学生完成一整套实训项目,系统地考核学生对于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的整个流程和各个环节的学习情况,该项目占平时成绩的20%。[11]

此外,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践实训环节的考核,形成校、企、学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考评体系。在为本学期的教学画上一个完美句号的同时,让学生真正能从教学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

下面以期终“综合实训”为例,对过程性评价内容进行说明[12]。具体如表4所示。

三、结语

以世赛需求为依托,在课程模式方面,将“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由传统的章节式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方面,将教学方法由过去单一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等扩展为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在教学内容方面,将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变为以货代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结合国际货代员职业标准和世界货代大赛规程所设计和开发的教学内容,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考核方法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考评体系,并将世赛的考核标准融入当前的课程考核中,真正促进学生岗位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安东·多尔哥夫.浅析中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前景[J].对外经贸,2019(4):13-15.

[2]姜湄,李丹丹.基于学情分析的高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8):192-194.

[3]王坤.黑龙江航运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8(12):13-16.

[4]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我院选手成功入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国家集训队[EB/OL].http://jgx.sdlvtc.cn/info/1011/1099.htm.2017-4-20/2019-8-8.

[5]饒巨秀.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探索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2019(15):36-37.

[6]武汉工商学院.经外学院学生邹端阳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全国选拔赛进入全国前十[EB/OL].http://www.wtbu.cn/shhzfzb/2018/1214/c2591a75556/page.htm.2018-12-14/2019-8-8.

[7]胡勇.国际货运代理实训方案设计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6(16):164-165.

[8]郑克俊.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设计[J].物流科技,2017(7):152-156.

[9]江运芳.项目化教学在《国际货代实务》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7):58-60.

[10]李华.校企合作背景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15(28):214-215.

[11]肖建辉.以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国际海运代理实务》课程设计[J].物流技术,2019(5):156-160.

[12]夏成钢,覃珺.高职院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改革探讨——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4):187-189.

(责任编辑:张彤彤 刘茜)

猜你喜欢
世界技能大赛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她代表中国勇夺“世界技能大赛”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