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清代龙袍赏析

2019-04-17 00:53刘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4期
关键词:龙袍清代馆藏

刘娇

摘 要: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服饰中,有一种很特殊的服饰,称得上是瑰宝中的瑰宝,那就是皇帝专用的龙袍。由于用者不凡,这些服饰在制作上都不计成本、极尽巧工、精益求精,质料选择也尽为上乘,正所谓“锦若云霞,纱似蝉翼”。至于缂丝、刺绣更是无不精绝,用赤金捻线,以雀羽为绒,绣出的龙腾图案金光灿灿,织出的翔凤彩翼斑斓,龙蟠凤逸之姿跃然服饰之上。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距离今天并不遥远。清代服饰曾经在中国盛行了近300年。因此,有为数不少的清代服饰被完好地保存在世界各地。以皇帝、后妃为主体的清代皇家服饰是清代服饰中的精品,更是清代服饰制作工艺水平最高的代表,堪称华夏的瑰宝。从某种程度上说,收藏一件龙袍,相当于收藏清代近300年的历史,它见证了一代王朝的兴衰。但数量有限的存世龙袍大部分集中于故宫博物院,民间品相完好的龙袍能保存至今实属难得。锦州市博物馆恰好珍藏了5件精美的清代龙袍,以此撰文探寻龙袍一针一线背后的历史,供读者赏析。

关键词:馆藏;清代;龙袍;赏析

清王朝一统天下后,本着“不轻变祖训”的原则,在保持本民族服饰骑射文化的同时,借鉴吸收了中华传统服饰中色彩与纹饰等精髓,形成特点鲜明的服饰制度。而这种制度和季节又是分不开的。根据清朝的典制规定,皇帝按季节穿衣服,按季节不同分为皮、棉、单、纱、夹等多种质地。而样式、颜色、规格、纹饰较明朝而言,又有更加严苛的规定。皇帝在朝政和大典祭祀时应穿礼服,即朝服和衮服;在参加吉庆筵席时穿吉服,又称龙袍;外出巡幸时穿行服;平素燕居时穿常服。锦州市博物馆收藏的这5件龙袍恰好皮、棉、夹、单、纱这几种都有,质地、样式、颜色也是多样。

第一件是秋香色镶貂皮龙袍。此款龙袍确切地说是朝袍,也就是礼服,是皇帝在上朝和祭祀大典等活动时穿的服装。

清代朝袍都是上衣、下裳相连的袍裙的基本款式,穿着时加配披领、系朝服带、戴朝服冠。圆领,大襟右衽,熨褶素接袖、马蹄袖。下裳与上衣相接处有襞(bi四声)积,其右侧有正方形的衽,腰间有腰帷。马蹄袖和披领是清代服饰中骑射文化的重要体现。

朝袍分冬、夏两种制式。冬季朝袍又分两式:其一式两肩、前胸、后背各一正龙,上衣前后列十二章纹,下裳襞积处有行龙六条,间以五彩祥云,领口、大襟、下摆和披领表以紫貂,马蹄袖端表以薰貂,质地多以织成妆花缎或以锦缎绣制。其二式与一式不同之处在于上衣纹饰,即以石青色织锦缎或织锦绸镶边,再加镶海龙裘皮边,而非以貂皮作边饰。

我馆珍藏的这件秋香色织锦妆花缎质地朝袍属于冬朝袍一式(图1)。衣长145厘米,袖长100厘米,胸宽69厘米,两袖通长198厘米,袖口宽20厘米,下摆宽106厘米,开裾长78厘米。朝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腰围以下为襞积式。面料为秋香绿色织锦妆花缎,在秋香绿色缎地上以圆金线织金龙纹,用五彩线织祥云纹和海水江崖纹。上衣在柿蒂纹样内饰金正龙四条,间饰五彩祥云,边饰海水江崖纹。衣袖由石青色织金妆花缎上、下压两条金边接石青色素接袖,马蹄袖在石青色妆花缎各织一金正龙,袖口用石青祥云花卉缎压金边镶薰貂,貂毛出峰。腰帷织金行龙四条,间饰五彩云纹,上、下压两条金边,下接石青祥云花卉妆花缎边与下裳相连。下裳行龙四条,间饰五彩云纹和海水江崖纹。下裳襞积处有暗团龙八团,右侧有一个14厘米长、10厘米宽的长方形貂皮衽。大襟接石青色祥云花卉纹织金妆花缎边镶紫貂。下摆以压金边石青祥云花卉妆花缎接紫貂。内衬象牙白万字地团花纹绸里,中间絮棉,手感柔软。大襟缀盘扣五枚。穿朝袍时应佩戴朝服带、朝服冠、朝珠、披领。但我馆藏品中与此件龙袍相配的披领、朝服带等都已遗失。

按《大清会典》规定,皇帝的朝服一般“色用明黄”,用于御殿朝贺及地坛、先农坛、太庙等祭祀场合。其实朝袍除了黄色还有红、白、蓝等其他颜色,在祭天和天坛祈谷、夏季常雩(求雨)时穿蓝色的,日坛朝日穿红色的,月坛夕月时穿月白色的,即浅蓝色。

据史料记载,清顺治九年(1652)四月上谕提到过“黄色、秋香色、黑狐皮,俱不许留存在家。逾越品衣服,不许穿用”,因而能推断出我馆珍藏的这件秋香色镶貂皮冬朝袍应该是皇帝众多御用朝袍中的一件。既然祭祀时服装颜色有明文规定,那么这件秋香色的朝袍应该是上朝办公时穿的一种吧。

我馆珍藏的第二件龙袍是清乾隆年间绛色(也称古铜色)龙袍(图2)。这款属于吉服。吉服一般是皇帝在庆寿、大婚、赐宴等吉庆活动中和朝见臣属时穿用的。样式多为一种大襟、圆领、箭袖、四开裾的长袍。

我馆珍藏的这件龙袍为棉袍,内衬米白色绸里,中间絮棉,质地柔软。龙袍衣长138.5厘米,胸宽71.5厘米,下摆宽122厘米。圆领,大襟右衽,石青素接袖,马蹄袖口。领口、袖口均为石青缎地绣海水云龙纹,镶织金缎边饰,片金缘。绛色缎地袍面上丝线绣出祥云纹、蝙蝠纹,前胸、后背、两肩均以盘金线绣一条威严的正龙,中间一颗龙珠,四周祥云环绕。前后衣襟下部左、右各一条行龙,龙身三挺九转,腾挪有力,威武勇猛,龙首向上,极富活力,尽显皇威严气派。前胸、后背、两肩正龙各一条,前后襟左、右行龙各一條,两袖端正龙各一条,衣襟里绣一条行龙,除去袖口不算,整件龙袍共绣金龙九条。但无论从正面看还是从背面看,都可以看五条龙(两肩之龙前后都可看到)。《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吉服龙纹的九五之数正与此吻合,寓皇帝是“九五至尊”之意。下幅为海水江崖纹,海浪波涛翻滚,波浪之上绣四个有飘带的万字纹饰。袍身下摆绣有许多弯曲的线条,称为水脚。水脚之上翻滚的海浪中挺立着宝山,这种纹样被称为海水江崖纹,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义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此龙袍的海水江崖纹中平水纹所占比例较大,且以螺旋状卷曲的、多层重叠的横向曲线来模仿波涛、海浪、旋涡等,形象丰富且有动感。下接斜向排列弯曲的波浪线,所占比例较平水纹小。立水纹较宽而且灵动,与立水纹连接的如意云头也比较大,山崖纹为三峰形态,具有清代中期海水江崖纹的特点。

从锦州文物志上了解到此件龙袍是在尹继善墓中出土的。尹继善(1695—1771),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满洲镶黄旗人。尹繼善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封疆大吏,历任刑部尚书(监管兵部),川陕、江南等地总督,曾先后四次出任两江总督。乾隆三十年(1765)他结束了数十年的封疆生涯,赴京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兼管兵部,又兼上书房总师傅,应势显赫,以致有“荣华冠九卿”之说。乾隆三十六年(1771)春染病,东巡在外的乾隆听说尹继善病重,知其平素“最不信医药”特降旨派御医令其遵旨服药,安心调养。无奈病情日剧,终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四月二十二去世。死前将奏稿尽焚,令不立墓碑。乾隆令入祀贤良祠,谥文瑞。尹继善的主要政绩:治理黄河,薄赋税,轻刑罚,广积粮;对平准平回、统一新疆做出过贡献,维护祖国统一,防止西南民族分裂、割据自立;倡导宗教平等,提倡文学教育。著有《尹文端公诗集》。尹继善曾在锦州修河堤,倡植树,在故宅植树,时人称尹公槐。

在尹继善获宠后,其父尹泰也时来运转。尹泰曾任锦州佐领,以病罢,遂居锦州。尹氏家族墓地位于锦州市太和区营盘乡尹家坟村,1958年“大跃进”平坟时,发现了尹继善及一妻一妾三个墓葬。尹继善墓除出土被褥、服饰外,无其他陪葬品。其妻、妾墓出土有金累丝龙头簪、“寿”字金帽正等。

作为雍乾之际一代名臣,尹继善在朝野上下享有崇高声誉。在18世纪清朝封疆大吏中,尹继善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人物之一,在雍正、乾隆时期的官场中颇具影响力,是获宠无数、令人称慕不已的皇帝近臣。而清朝皇帝特别是康熙帝和乾隆帝有爱惜老臣的举措,他们有时会将自己的御用服装、冠帽等赏赐给如意近臣,其赏赐的服装并非让臣子穿用的,只是让其在家中珍藏和供奉的。此件龙袍衣身纹饰没有特别繁复,除金龙火珠外,通身只有祥云和蝙蝠,没有绣十二章纹,海水江崖图案也颇具乾隆中早期特点,至少应是乾隆中期的。尹继善是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去世,以此推测这件龙袍应是尹继善死后皇帝御赐陪葬之物,以示皇恩浩荡。

我馆珍藏的第三件龙袍是缂织万字地五彩金龙纹龙袍(图3)。该藏品为夹袍,内衬月白(浅蓝)色绸里。衣长145厘米,袖长112厘米,通袖长218厘米,胸宽85厘米,袖口宽19厘米,下摆宽119厘米。圆领,大襟右衽,四开裾,褐色素接袖,马蹄袖口。领口、袖口均饰有缂丝万字地五彩祥云海水龙纹,镶石青团龙花卉纹锦缎边。大襟缀有镂空鎏金铜扣五枚。

此袍以蓝色为地,金线缂织万字纹,捻金线缂织金龙九条,五彩丝线缂织祥云、福禄、出水八宝、海水江崖、灵芝如意云头等纹饰。此袍颜色艳丽,绣工细腻,一丝不苟,绣线饱含丝光,金彩交辉。在通身金色万字地上以捻金线缂鳞、缂金的技法缂织九条金龙,龙纹四周彩云蝙蝠环绕为饰,栩栩如生,整个纹样尽显皇族服饰的奢华和尊贵。以红、黄、蓝、绿、紫五彩线织就祥云纹,晕色丰富和谐,体现出祥云的飘动之势。五彩祥云既表现祥瑞之兆,又起衬托作用。红色蝙蝠纹即红蝠,其发音与“洪福”相同,寓意“洪福齐天”;红色蝙蝠衔着红色宝葫芦,寓意“福禄双全”,是龙袍上不可缺少的装饰图案。龙袍下摆排列整齐的、统一倾斜的直线是代表深海的立水纹,也称为水脚。水脚上波涛翻卷的海浪称为平水纹。此件龙袍平水纹占比例较小,五彩云头下的立水纹所占比例较大,由红、黄、紫三色隔开四道蓝绿水纹。每道水纹颜色由浅到深过渡自然,排列规律,细密规整,极富质感。海浪之上挺立三峰形状的宝山,海浪波涛里绣着卷书、方胜、珊瑚、玉磬等杂宝纹饰。在清代服饰中杂宝纹常饰于袍服下摆的海水江崖纹中,多以谐音寓意富贵长寿、吉祥如意的宝物常见,如以方胜谐音“胜”,以玉磬谐音“庆”,以金银锭谐音“定”等,有时也与八吉祥及蝙蝠、万字、寿字等掺杂使用。因其无定式,任意选用,所以称其为杂宝。此件龙袍所包含的杂宝纹为葫芦、银锭、双钱、玉磬、方胜、珊瑚、犀角、书画。因其多在海水江崖纹中出现,有时也称其为出水八宝。

此袍不仅颜色艳丽、图案精美,其缂丝工艺也是一绝。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一种工艺极为复杂的织造法。制作时以本色经线挣于织机上,以手工把各色纬丝按花纹轮廓,用小梭换色一块一块地挖织成花样。因按花纹轮廓织制,分界处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图案之间纬线分离,会留下小空隙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称之为缂丝。由于缂丝工艺繁复、耗时耗力、能织就的工匠为数不多、成本高等原因,缂丝从元宋以来一直都是皇家御用织物,到了清代缂丝仍就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在民间那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存在,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在清朝宫廷内,除缂丝书画和宗教题材的缂丝制品外,还有大量的缂丝装饰品、缂丝服饰等。这些精美异常的缂丝宫廷实用品也逐渐成了艺术珍品。由此可见,我馆珍藏的这件精美的缂丝龙袍是多么珍贵。

我馆珍藏的第四件龙袍是蓝底盘金绣云龙纹龙袍(图4)。清人入关之初,满族贵族喜穿天蓝、宝蓝色衣褂,寓意清淡、明快。“清”与国号同字同音,因此淡蓝、宝蓝、天蓝等颜色成为宫廷服饰中领导潮流的颜色,直到道光年间仍为流行颜色。我馆这件具有当时流行色的龙袍衣长151厘米,袖长114厘米,通袖长226厘米,胸宽76厘米,袖口宽27厘米,下摆宽112厘米。

此袍为蓝地盘金绣金龙纹单袍,圆领,大襟右衽,石青色素接袖,下摆四开裾,马蹄袖口。领口、袖口饰有石青地海水云龙纹,镶织锦缎边缘。大襟缀铜鎏金花扣五枚。袍身绣九条金龙,前胸、后背及两肩各绣一条正龙,前后衣襟下部绣四条行龙,龙纹之间金线绣祥云纹、暗八仙纹、蝙蝠、仙鹤。里襟素面,只绣一条升龙。此袍龙纹较小,呈品字形排列的龙纹间空隙较大,通身绣祥云纹、蝙蝠、仙鹤、暗八仙图案以及十二章纹。龙袍下摆为海水江崖纹,立水纹为大幅金线绣的细密斜直的直线,所占比例较大。平水纹比例缩减,云头精小而密,且有规律排列,波浪螺旋卷曲小,呈现出鱼鳞状水纹。在翻卷的海浪里有出水八宝纹和十二章纹,在靠近山峰的波浪里绣一龙头,这是十二章纹中的一种。尽管满清入关初期极力避免汉化,但为了加强其专制统治,历朝历代的一些服饰等级制度还是被满清统治者所沿袭,寓意最深刻的主要是十二章纹。十二章纹发展经历数千年,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十二章纹饰在清代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纹饰订立在典制中是在乾隆时期,“列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因此,乾隆以前甚至乾隆早期的服饰中,十二章可能是不全或者干脆没有,有十二章纹的也在龙袍中所占面积小,混杂在多种装饰图案中,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我馆珍藏的第五件龙袍是蓝纱绣金龙纹龙袍(图5)。衣长138厘米,袖长118厘米,通袖长226厘米,胸宽72厘米,袖口宽28厘米,下摆宽108厘米。圆领,大襟右衽,石青色纱接袖上绣三线一组的条状装饰,马蹄袖口。领口、袖口为石青色纱地绣云龙海水领、袖边,海龙皮镶边缘。大襟缀镂空鎏金镶绿宝石铜扣五枚。为皇帝夏季穿用吉服袍。

此袍通身蓝色透明纱地上金线绣祥云、仙鹤、蝙蝠以及暗八仙纹。前胸、后背、两肩用金线绣正龙各一条,下襟绣行龙四条,里襟绣行龙一条,龙纹四周祥云环绕。金龙黑色的眼珠瞪得大大的,圆圆眼珠上方有蓝色的孔雀羽装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条龙看起来非常活波灵动。四开裾下摆上海水江崖纹大约占衣长的1/3。立水纹是排列整齐、倾斜细密的直线,云头精小且呈规律排列。立水纹变成细密的直线,所占比例也较大。平水纹比例缩减,螺旋卷曲小而密,呈现出鱼鳞状水纹。三峰式宝山,海浪中镶嵌着杂宝纹。八宝、福山、寿海,取义“绵延不绝”“万世升平”和“江山一统”。

我馆珍藏的龙袍虽然只有5件,但是却是皮、棉、夹、单、纱五种类型都有,品相完好。除了尹继善墓出土的这件,其余4件皆为接受捐赠所得。不知道是何原因让这几件龙袍流落民间,但是我们要感谢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图名利的捐赠人,是他们在“文革”“破四旧”等严苛的历史环境中,或出于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或出于人类文化传承的思想,或出于对祖宗物品的珍惜爱护,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浩劫中,顶着压力,冒着危险,精心保护,才让更多的人得以欣赏到这些精美的民族瑰宝。伟大人物改变历史,普通人民创造历史。也正是有这些普通的、朴实的百姓大众,才让中国的文化长河得到传承发展,永不枯涸。

参考文献

[1]陈汶.龙袍的密码[J].科学大观园,2009(16).

[2]季振宝.清代皇袍有玄机[J].知识窗,2007(8).

[3]李芳.龙袍的象征[J].科学大观园,2007(8).

[4]王业宏.清代前期龙袍研究(1616—1766)[D].上海:东华大学,2010.

[5]张萍萍,袁燕.浅谈清代龙袍中海水江崖纹的演变[J].艺术科技,2016(1).

猜你喜欢
龙袍清代馆藏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穿龙袍上课”者是负责的老师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龙袍
花田种画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