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生态发展的“理”与“实”

2019-04-17 01:06周慧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2期
关键词:开发区武汉区域

周慧明

“生态发展”是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的治教理念。在推进整个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生态发展”理念既是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的价值追求,也是区域教育人实施教育改革的行动纲领。什么是区域教育生态发展?这既是一个回溯教育发展本源的问题,也是一个探索教育改革实践的问题。本文将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发展实践为例,从何为“生态发展”及“生态发展”何为两个维度阐述区域教育生态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何为“生态发展”

“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于1978年在他的著作《公共教育》中提出。在劳伦斯·克雷明等人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学者吴鼎福、诸文蔚融合教育学与生态学为一体,撰写了《教育生态学》一书。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生态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建立在以上学者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其主要观点为: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的教育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是由各层次的教育结构单元和外界多维生态环境所构成,每一所学校因发展现状的差异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区域教育的生态发展是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助推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学校不断跨越自身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在提升学校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助推学校和区域教育由非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生态发展理念的核心是激活内驱前提下的内生发展,其发展具有以下几大属性:

从不同生态位的学校发展维度来看,其发展具有多样性。因发展轨迹及办学现状的不同,校际间教育发展水平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无论学校处于何种生态位,发展是其不可回避的使命与责任。每一所学校都应在发展中扬长避短,使学校教育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效果。

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维度来看,其发展具有协同性。两区教育深度融合后,曾经相对独立的两个生态系统经历了结构重组与功能升级后,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在整合资源的前提下,能产生“1+1>2”的发展效应。

从教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维度来看,其发展具有整体性。教育关乎国计民生,教育发展在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环境。当区域教育这一生态系统的某一环节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发展平衡就会被打破。生态发展就是不断地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教育转化为平衡状态,在提升区域教育软实力的过程中,推进区域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从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维度来看,其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区域教育的生态发展,是回溯教育初心,不忘教育使命的发展观。其价值追求具体表现在:区域教育管理者与实践者在直面教育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寻求对策,通过优化治教环境,提升教育教学效能,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素养,使整个区域的教育紧紧围绕人的发展而持续向前。

“生态发展”何为

在“生态发展”理念引领下,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以教育改革与实践为依托,在“生态发展”实践上寻求突破,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有效统整,促生态系统重构

融合之前的武汉开发区与汉南区在教育发展上有着各自的精彩。汉南区地处武汉市西南一隅,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区域在农村中小学“改薄工程”方面走在全市前列。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聚集度低、交通不够便捷等因素,教育发展落后于城市化进程。武汉开发区教育则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渐大、逐步变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武汉开发区花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区域教育资源整合及基础设施建设。在有充足教育经费保障的基础上,整个区域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消除,教育发展跟上了城市化进程。总体而言,融合前,两区教育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发展已然达成。由于区际间客观存在的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融合后的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生态系统再次处于发展不平衡状态。此时,有效统整区域资源,缩小发展差距是当务之急。为及时跟进改革,教育局第一时间进行了机构重组,整合全区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区教学研究部与综合业务科共同组织的全区教育科研联合下校视导及校际间的互访互学活动,有效搅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这一池春水,使整个生态系统的信息交流变被动为主动,校际交流之风也以此为契机在两个片区(开发区片区与汉南片区)内逐渐盛行开来。融合后的第一年,教育局研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办法》和《学校年度绩效目标考核标准》,全面实施全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并对学校的办学实行绩效考核,整个区域教育的向心力在不断地交流与学习中逐渐增强。

(二)积极谋划,促生态处方落地

“生态发展”理论的内核是激活内驱前提下的内生发展,促其落地离不开区级层面合理谋划。在此过程中,本区教育局结合区情开出了属于自己的处方,并通过“一个中心、三项建设、四大支撑”的发展路径助其落地开花。此处的“一个中心”是指以生态发展理念为中心;“三项建设”即区域教育的生态处方,包含内涵发展项目建设、资源建设及学区建设三项建设;“四大支撑”是指政策支持、管理优化、研训结合及资源保障。

融合后,汉南片区学校于2016年3月首次参与到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建设中来。在此过程中,区教育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管理办法》,及时跟进汉南片区学校项目选题及申报的相关指导,保障汉南片区学校项目选题的准确性及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此次,全区立项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共38项,项目建设专项经费也从每年600万升至800万。为保障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教育局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从组织实施、过程监测、服务跟进到效度评价,均责任到部门。局内涵发展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第三方机构通过深入访谈、查阅材料、现场核实、座谈考察等形式,把关项目的研究与实践过程。通过项目建设,整个区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发展氛围,区域教育发展生态转型的内外部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优化。

区域教育的生态发展具有协同性与整体性的属性。为发挥1+1>2的发展效应,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加大了学区制建设的步伐,在总结梳理原学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前期论证和审慎决策,2017年,区教育局进一步完善并发布《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制改革实施办法》,经开发区管理委员會(汉南区政府)同意,区教育局、区发改局、区编办、区财政局、区人社局联合制定了《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试行)》。在此基础上,遵循“统一规划、区域兼顾、优势互补、整体提高”的原则,在全区义务段学校设置12个学区,实现义务段学区建设的全覆盖。

为破解学区制建设中资源共享的难题,弥补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建设的局限性,2017年,本区以全国教育信息技术重点课题“教育均衡视域下专递课堂应用实践策略研究”为依托,在全区试行专递课堂建设。目前,12个学区借助互联网直播平台分别开启了学区内网上同步教研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研。部分学区已开始了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核心的同步课堂探索。

政策支持、管理跟进、研训结合及资源保障的持续跟进,为区域教育的生态处方落地打通了支持系统。

(三)服务添能,促关键主体发展

区域教育这一生态系统的内在功能是“育人”,育人过程是教育关键主体(教师与学生)彼此成长与成就的过程。为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育实效,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将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及时跟进服务,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注课堂、精准服务 。每学年,为明晰各校教育教学现状与需求,区教育局相关部门会定期组织专班全面开展联合下校视导和学科专题视导活动。联合下校视导主要内容为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管理、教科研、体卫艺、教育信息化及专项教育等。每年的联合下校视导后,对照视导建议,教育局在次年均有一个回头看的环节,强化视导效能。学科专题视导则根据学校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教学视导,通过现场问诊与专题突破,提升学校各学科教研的精准性。

跟进研学、拾级提能。教育科研与一线教师的发展息息相关。6年以来,全区 3379 名教师,共计1288 人次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并从中获益。教育科研之所以能吸引全区1/3以上的教师参与其中,极富魅力的研学提能是其原因。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一线教师,区教科规划办因培养群体与培训目标的不同,提炼了进阶体验式培训、模板运用培训和诊断剖析式培训这三类培训。进阶体验式培训主要对象是一线教师。这类培训根据一个课题的产生及研究实践的进程,分别会在课题申报前、开题前、现状调查前、研究中期、课题结题前、课题结题后这几个关键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培训,方便有科研热情的一线教师在跟进科研培训的过程中拾级而上,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模板运用培训针对所有教师群体。教育科研框架流程化、模板化、规范化是本区教育科研的管理特色。为降低一线教师的科研入门的难度,区规划办将各类课题的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写作框架均制作成了模板,各项科研指导工作均实现流程化,并积累了文献综述、理论依据等难点内容撰写的规范化样例。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板运用培训,大多数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显著增强。而诊断剖析式培训主要致力于区内科研专家团队的打造。这类培训主要采用案例剖析与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体验-体会-体悟”培训法,使每一位参训者既能发现科研培训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通过小组研讨的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炼出本小组的解决方案。这一系列的培训与研究紧密结合,使一线教师有了拾级而上的勇气,教育教学素养的提升也就水到渠成。

区域教育生态发展的前提是教师优先发展。行走在区域教育生态发展的道路上,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人清醒地认识到“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在区域教育这一生态系统中,当教师这一关键主体真正得到发展时,学生、学校、区域教育的生态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在探寻区域教育生态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人期待著与更好的教育相遇。

【作者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开发区武汉区域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决战武汉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开发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