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衡的人生价值与《张衡传》的教学价值

2019-04-17 04:13郑志荣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张衡情怀

郑志荣

《张衡传》作为古代经典,一直入选高中语文教材,那么,经典永流传的理由何在呢?文中的传主张衡的价值又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人为为人”。

“人为为人”,是复旦大学教授苏东水对中国文化精髓的提炼与总结,意思是中国文化和作为文化承载者的中国文人,既有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又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情怀。这一文化特征在张衡的身上体现得极其充分。

一、张衡的“人为”价值

在那个时代,张衡的思想认识、设计制造、学术成果,前无古人,既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又引领时代。

宇宙起源的唯物论者。汉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已经有盖天说、宣夜说,但张衡不迷信、不盲从,积极推崇浑天说。张衡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并认为蛋壳之外的宇宙是无限的,在天地未分之前,混混沌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

古代中国“智造”之父。公元132年,张衡“复造候风地动仪”,并且在实践中检验了其实效性。候风地动仪比意大利人路吉·帕米里制造于1856年的第一台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张衡还制造出浑天仪、指南针、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大鸟等,都具有原创性、先进性、科学性。

学术研究的先驱。张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研核阴阳”,观测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2500颗,主张历法改革应以天文观测的结果为依据。研究过圆周率,求得兀=3.1622。成果有数学著作《算罔论》,天文著作《灵宪》和《灵宪图》。联合国天文组织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将月球背面月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二、张衡的“为人”价值

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张衡高尚的品德,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

张衡的济世情怀。张衡殚精竭虑,力排阻力制造候风地动仪,是为了百姓少遭受自然灾害之苦。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内,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亲历了地震给百姓造成的生命和财产的灾难,萌发了用科学救民之志。

张衡的忧国情怀。张衡没有官欲,但并非冷淡政治。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炽热的政治情怀。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拟班固的《两都赋》作《二京赋》。在《二京赋》中,极力铺写了二京的所有宫室、动植物、游侠辩论之士、角牴大傩之戏,讽刺当朝的穷奢极侈。有时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为改变社会风气担起了一个文人应有的政治担当。

张衡的嫉仇情怀。张衡嫉恶如仇,面对横行乡里的豪族恶徒,不惧怕,不退让,实施坚决打击。“出为河间相”时,下车伊始,“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然后雷霆出击,精准收网。举国上下一时风清气正,体现出非凡的治理能力。

张衡的淡泊情怀。张衡“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却“从容淡静”,不汲汲于功名、官场,朝廷“连辟”“累召”张衡,而他“不行”“不就”“不应”。张衡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尊严,因不趋附于当时的权贵,故“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三、张衡的当代价值

《张衡传》创作于汉代,但文本不只属于那个它“出生”的时代。一部作品经受时间的考验之所以成为经典,還在于它有着穿越历史的价值和意义,产生其独特的当代性,从而赋予文本新的意义,彰显新的价值。

科学的道路充满坎坷荆棘,要勇往直前。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发展之路,无不充满艰难险阻。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因为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地球中心说,挑战了神权,被活活烧死。在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初期,奉“谶纬”为国典。张衡奋起展开了反对谶纬神学的斗争。但张衡不以身家性命为忧,只以国家黎民为重。汉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张衡上书《驳图谶疏》,直接要求汉顺帝用行政命令禁绝图谶。

做一个全面发展之人。张衡在天文、数学、地理、气象、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学、诗赋、绘画方面成绩斐然。郭沫若曾评价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张衡的成就启示我们,要学养深厚、视野开阔、涉猎广泛、融会贯通、专博结合。

张衡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的优秀代表,身上就蕴含着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张衡的历法、制造等成果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苦难的,为国为民排忧解难是张衡科研的原动力。他告诉今天的科学工作者,科学的初心是:奉献国家,服务社会。张衡的《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在太史令任上前后共14年,把制造候风地动仪当作己任,心无旁骛,反复推敲,不断改进,终于造出具有测定地震功能的地动仪。说明只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

坚持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张衡“少善属文”,但他并不固步自封。他游学到“三辅”之地,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研习,终于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张衡不仅读书本而且涉足社会。这就是说,当代的科学工作者要把自己的科学研究,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上。

四、《张衡传》的教学价值

学史,不只是为了解历史,更应该渗透历史教育,其方向是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直以来,《张衡传》的教学,教师们一般仅限于文言词语、文章结构、人物形象的分析上,遮蔽了文本的应有价值。在新时代、新课标的观照下,应坚持“双创”原则,充分挖掘并传导张衡的当代价值。

做德才兼备之人。教学中要揭示张衡成就卓著与品德高尚之间的逻辑关系,延伸阅读《资治通鉴·周纪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在文本的相互印证中,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理念。

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从两个方面挖掘《张衡传》中的文化自信素材。一是通过《张衡传》与英国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与高中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四大发明》等文本群文阅读,整体认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看到中国古人的无穷智慧,对世界科技的重要贡献,从而产生自豪感,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力。二是增强价值观自信。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本质的体现。通过探讨,学生一致认为,张衡的爱国忧民情怀,敬业精神,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强大精神动力,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凝结为当代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者通联:湖北仙桃市荣怀学校。

猜你喜欢
张衡情怀
勤于笔耕的科学家张衡
张衡与地动仪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细节放大镜情怀尽收的少女“领”袖
少女情怀总是诗
做人当如张平子
膘肥体“葬”
黑白情怀
初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