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随班就读“问题学生”的融合教育策略研究

2019-04-17 08:11许萍
教师·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问题学生对策

许萍

摘 要:融合教育又称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体制隔离造成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总会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学生”,怎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获得应有的发展?基于问题的思考,针对班上两名随班就读“问题学生”的个案分析,作者进行了一年多的转化与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问题学生;融合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6-0020-04

一、把脉诊断:“问题学生”的分析

“问题学生”正如人的疾病一样千差万别,问题学生的类型和形成原因也各不相同,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各方面进行考察,找出学生的“病因、病根”,对症下药,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方面的原因,有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自身方面的原因,我们首先要进行成因分析,以便对症下药。

班级两位“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见表1。

(二)“问题学生”的对策制定

男生小李对策:我们更多地从学习上去帮助他,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其学习成绩。

男生小刘对策:我们更多地从活动中锻炼他,历练胆子,提高自信心。加强家校联系,搞好协调配合,对其闪光点多肯定、多鼓励,多关心,用爱去温暖他,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量身定制:“问题学生”的融合教育

虽然这两位学生学习成绩不太好,缺乏自信心,被许多同学所排斥,交往沟通能力也不强,但我相信他们同样具有自尊心,渴望得到大家的喜爱、学习上的进步,所以我们老师、同学有责任接纳他们,并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融入集体,和大家一起愉快地学习与生活。

(一)校内融合:与同学一起参与学习活动,融入集体,提高自信

全纳性教育理论指出,我们要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促使其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要发挥群体优势,帮助每一位“问题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

1.“厌学型学生”的融合策略:发挥群体优势,为学习助力

我们在找到导致小李学习困难的根源之后,要帮助他克服厌学情绪,需要我们共同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进行个别辅导,以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学习心态,积极、主动、愉快地对待学习。

【镜头回放】

上課时,同学们在认真听讲,小李同学坐在那里发呆;齐声朗读时,小李的嘴巴根本没动,一会儿工夫玩起了水笔来……

(1)教师积极辅导——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

鉴于小李的厌学情况,我们从老师、家长、同伴三方面入手,做好扶差帮导工作,树立其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没有兴趣的小李,作为老师首先应从学习上去帮助他、肯定他,让他重树学习的信心。

课前预习指导:做足功课,奠定基础。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因此,我们要了解小李的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学习起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进行教学设计,让他的学习更有效,下面以《新型玻璃》为例谈谈对他预习的指导,详见表2。

创设有效教学:降低难度,提高效率。在指导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顺着预习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推进,让小李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他的主体作用也就明显地凸显出来了,而且效果良好,详见表3的教学片段。

课堂即时评价:正面肯定,激发兴趣。课堂上鼓励性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小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多说几句表扬的话,善于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个被遗忘的角落,给他一个高倍放大镜,让他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课后作业辅导:正确完成,不留后患。造成学生学业困难、水平低下的因素很多,使其改变现状取得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我们除了在课前预习指导、课中有效教学,还要在课后进行作业辅导,使其正确完成,不留后患,对刚学过的知识也进行复习巩固,使知识掌握更扎实、更牢固。当小李的作业有进步时,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

有效指导考试:多送加分,注重实效。记得自从接了小李所在的班后,我就发现他学习上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会写作文。有一次做单元练习,到了写作时,一片空白,于是我就帮他说些构思提供参考,他写了五六行,我给他加了10分,这次他总算考到了62分,特别高兴,一回到家就给妈妈看。第二次写作时,我问他有什么想法,引导他写了十来行,我给他打了90分,他高兴极了!

(2)家长努力配合——孩子,让我们一起加油。

对于问题学生来说,要想较快进步自然要付出得更多,我经常利用家访、电访、信访等手段,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孩子进步方面的话题和家长共勉,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信心,并且提出在校期间由老师督促辅导学习,在家庭作业方面靠家长督促到位,只有学校与家长紧密配合,共同努力,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他们家长表示愿意配合。

作业协同:为了防止他漏做作业,我每天把作业拍下来,通过QQ传给他妈妈,以便监督其及时完成。

沟通交流:我们还利用微信、QQ、电话、家校联系本及时进行沟通交流。

(3)同伴协同帮助——朋友,让我们一起成长。

鼓励同学帮助、接纳小李,创造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小李尽快融入集体。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小李结成对子,帮助他的学习:上课时提醒他听讲,作业时帮助指导。既取得了好的学习效果,又密切了同学间的关系,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2.“退缩型学生”的融合策略:发挥活动魅力,为活力添彩

对于因为家庭离异而性格内向孤僻,并伴有自卑心理而导致学习成绩落后的小刘来说,我们更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给他以温暖,用爱去感化他,并且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动员家长主动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我们利用活动锻炼他的胆量,使其放开自卑心理,与大家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1)参与活动:来吧,让我们一起动起来。

【镜头回放】

大課间,我们在操场上运动,跑跑步,跳跳绳,可是胆小自卑的小刘同学一到跳绳这一环节就悄悄地站在一旁看着人家跳,不敢参与,更怕绊倒出洋相,因此他从来没有参加过这项活动。发现小刘同学的这一现象,我决定教会他跳长绳,参与集体活动,而不是一位旁观者。

来吧,我们一起跳长绳:有一次大课间,我们又在练习跳长绳,我先是观察他,而后与他交谈,希望他参与活动,但是他默默地摇摇头,我说:“我和你一起跳,我说进,你和我一起进去,我说出,我们一起出来。”他还是摇头。我想万事开头难,只要走出这一步,下次他就敢和大家一起跳绳了,于是将他连拉带拽到长绳边,我说:“学生们,你们欢迎小刘同学和你们一起跳绳吗?”同学们齐声说:“欢迎!”有的同学还鼓起了掌(对于小刘这样胆小的同学,班上的同学都是小心翼翼“宠”着他,怕他动不动落泪)。于是我叫甩绳的同学按照我说的节奏甩绳,我拉着小刘跳了进去,可想而知胆小的他没有成功。我说:“没关系,咱们再来一次!”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小刘掌握了跳绳的节奏,学会了跳绳,而且节奏感不错,于是我让他掺和在同学们中间一起跳,看着他的成功和脸上的笑容,我感到很欣慰。

来吧,我们一起演故事:有一次,我们开展中队活动,我想活动重在参与,尤其是中队活动,不能落下任何人,包括小刘,这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于是我让同学们私下商量安排小刘干什么。我们其中一个小队表演《卖酒》的故事,安排他演买酒的顾客,台词不多,也比较容易。

接下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帮助他背台词,指导他做动作,没想到小刘学得挺快,表演很成功。这样的活动让小刘渐渐认识到自己的表现也很棒,渐渐找回自信,融入集体。

来吧,让我们一起做朗读者:阅读周,我们班开展了“我是小小朗读者”活动,我要求小刘也参加这个活动,于是帮助他挑了一个相对容易读的故事,进行指导和训练,还专门安排同学帮助他,详见表4。

在班级读书会那天,小刘上台展示自我,做了一回“小小朗读者”,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让小刘的自信心更强了,小刘也愿意参与一些活动,胆子大起来了,性格也开朗起来了……

(2)对话家长:孩子,让我们一起温暖你。

父母的离异给小刘造成很大的影响,再加上爸爸很威严,动不动就打他,使其胆子越来越小,在群体环境中表现拘谨,内心很自卑,凡事小心翼翼,怕出差错,怕别人笑话。因此我经常找小刘的父亲谈心,交流小刘的在校表现,特别是表扬他的点滴进步,让他的父亲看到希望,给予孩子关爱,时间长了,小刘的父亲意识到自己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表示今后会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好好关心小刘的学习与生活,让迟到的爱不再缺席。

(二)校校融合:与“特殊天使”一起参与联谊活动,融入群体,历练成长

我们不仅帮助他们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参与活动,快乐成长,还为他们创造更大的生活空间,让他们关心同龄人,品尝助人的快乐,感受集体的温暖。

1.走进特殊学校,与“特殊天使”手拉手

开学初,我们“萤火虫”小队走进特殊学校,与“特殊天使”手拉手,搞联谊活动,把带去的礼品送给伙伴们,和他们一起画画小手、聊聊天、玩玩游戏,让咱们班的两位问题学生融入群体,感受助人的快乐、集体的温暖,在活动中历练成长。

2.邀请“特殊天使”,走进我们的校园

我们还邀请“特殊天使”来我们学校做客,和他们一起做风车、讲故事,还带领他们参观我们的学校,临别时我们还把书籍等礼物赠送给他们,希望他们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社会融合:与伙伴一起参与志愿者活动,融入社会,提高胆量

生活才是大课堂,学生们最终还是要走上社会,所以除了在学校层面的融合教育,我们还带领学生们走上大街、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达到更高层次的融合,为成长奠基。

1.擦亮小红车:为文明助力,欢迎低碳出行

为了让他们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在爸爸妈妈的协助下,他们组成志愿者服务小队,利用节假日,头戴红帽,手拿抹布和水桶,到江寺公园附近的公共自行车停放点,仔细擦洗公共自行车,为广大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便利,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2.参与“五水共治”:探访钱江污水厂

利用暑假,学生们走进萧山钱江污水处理厂,认真聆听工作人员关于污水处理的讲座,亲眼看见了城市污水的收集、处理的工艺和流程。

3.你丢我捡活动:小手拉大手,让家乡更美丽

双休日,我们还布置“你丢我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小手拉大手,深入公园等公共场所,捡起人们随意丢弃的水瓶、果皮纸屑等垃圾,美化家乡的环境。

4.送温暖,献爱心:探望孤寡老人

当我们得知高桥社区有一位孤寡老人无儿无女时,我们的志愿者服务小队又出发了,带上礼品和慰问金去看望她,希望她能在我们大家及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安度晚年。

三、成效分享:“问题学生”脱“贫”

经过学习的融合、活动的融合、集体的融合、社会的融合,“问题学生”脱“贫”啦!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在活动中找到了伙伴,在集体中有了归属感,正慢慢融入群体之中,步入正轨……

男生小李:从这个学期开始,每天能完成作业,尽管书写质量不是很高,但基础知识的掌握比以前大有改观,“看拼音写词语”不再是一片空白,至少能写出一半,上课也专心多了,不懂的问题也会问了,学习态度有明显进步,学习习惯也有所改变,成绩进步了,人也变得开朗了一些。

男生小刘:现在大课间能与同学们一起跳长绳,主动排进队伍当中,也肯参加班級、学校组织的活动,不再是那只胆小的“老鼠”了,偶尔也会主动表现自己,有时还会主动和我说说家里愉快的事情,做事积极主动多了。

(一)基本能主动参与学习

小李和小刘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偶尔也会举手发言,上课专心多了,有时还会问自己不懂的问题,学习态度有明显进步,学习习惯有所改变,成绩也进步了。

(二)基本能完成家庭作业

小李和小刘做作业方面的改变要比上课表现更好,在家长、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基本能按时完成每天的作业,而且正确率较好。

(三)不再是沉默的“羔羊”

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小李和小刘表现进步了,也有了一定的自信,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他们脸上经常挂着笑容,有时也会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不再自卑了。

(四)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现在只要是班级、学校搞活动,小李和小刘基本不落下,他们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融入集体,在活动中找到自我,在活动中找到归属感,和同学们一起成长。

希望他们在大家的帮助与关爱下,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后续反思:“问题学生”的改变,还需跟进

基于教师:提高专业水平。虽然小李和小刘在大家的帮助下有所进步,有参与学习和活动的主动性,但要彻底地引导他们改掉坏习惯,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基于班级:无条件地接纳。同学们能很真诚地接纳他们,帮助他们彻底改变坏习惯,融入这个班集体。让他们有存在感和归属感,需要大家的努力。

基于学生:提高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引领,提高他们参与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有坚持的毅力,保持参与学习活动的长久性。

基于家庭:担负应有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所以作为父母必须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而且家庭教育需要进一步提高。

总之,对于小李、小刘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们大家要倾注心血,让他们在学习和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以真诚和宽容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与自卑,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回归集体,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林林. 转化“问题学生”需要“四心”[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09(8):35.

[2]张媛媛.“问题学生”没问题[J].小学时代(教师版), 2009(2):55.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问题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