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音乐教育》期刊的出版研究

2019-04-17 10:09于峰
音乐生活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论期刊音乐教育

于峰

我国的音乐期刊出版发行工作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学界普遍认为1906年李叔同在日本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本音乐期刊。从二三十年代开始,我国的音乐期刊出版发行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出现了《音乐杂志》《美育》《乐艺》《音乐周刊》等音乐期刊。这些音乐期刊成为了今天我们研究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外音乐的重要史料。《音乐教育》期刊是1933年4月由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主办,萧而化、缪天瑞主编的期刊。中间经历停刊后于1937年恢复办刊,最终在1937年10月终刊。《音乐教育》从创刊到终刊总共出版了五卷,共五十七期。其中,第一卷九期,其余四卷每卷十二期。其刊载的内容涉及到歌曲、音乐常识、讲座、音乐教育等诸多方面。据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写的《中国音乐期刊目录》介绍,1946年在重庆发行了同名《音乐教育》期刊。这两种《音乐教育》期刊是我们研究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及中外音乐的重要参考。

一、《音乐教育》与同时期音乐期刊办刊宗旨之比较

《音乐教育》是由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创办的专门的音乐教育类期刊,由于当时的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推行音乐教育,所以,《音乐教育》期刊在办刊宗旨上和同时期的其他音乐期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时任江西省教育厅厅长的程时烽在《音乐教育》期刊上题写的办刊宗旨为“普及音乐知识,提高欣赏程度,纠正错误观念,供给适用作品”。也就是说,《音乐教育》的创办是为了给人民大众普及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进行全民音乐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纠正以往在音乐上错误的观念。程时烽在期刊卷头语中论及期刊时给出了更为明确的办刊宗旨,“其主旨:一为除害,使郑声不能乱雅;二为革故,使旧乐日趋改进;三为创新,使新声准乎国情与世界乐理。”革新旧乐、创立新声成为了《音乐教育》期刊的创刊目的。

同时期的音乐期刊如《音乐杂志》《音乐周刊》在办刊上均有它们各自的宗旨。1934年上海音乐艺文社的《音乐杂志》,主编为易韦斋、萧友梅、黄自。萧友梅在该刊创刊时的“编者志”中认为《音乐杂志》的宗旨为滋养民众和乐、普及音乐知识,鼓舞崇正赏悦、提正音乐理义,供给美善规范、介绍音乐菁华,撩引精湛声情、请求音乐共鸣。也就是说,《音乐杂志》应以普及音乐、提正音乐理念,取其精华、激发音乐共鸣为目标。《音乐周刊》原名《音樂专刊》,是在1934年10月4日于上海《晨报》副刊《新夜报》上开辟的音乐版块,最初是为“教育音乐播音委员会”开办的电台播音刊发音乐新闻、评论等。该音乐期刊创刊于1934年10月4日,终刊于1936年1月16日,共出版了57期。其在创刊词中写道“向社会大众传递高尚优美的音乐”为其宗旨。所以,《音乐周刊》也是为了向大众普及音乐。综上所述,《音乐教育》《音乐杂志》《音乐周刊》,三种不同的音乐期刊其宗旨都提到了普及音乐,《音乐教育》期刊与之不同的是侧重于音乐教育,改革旧乐与世界大同。

二、《音乐教育》期刊的栏目设置

《音乐教育》期刊的栏目从第一期至最后一期总共出现的栏目有50余种,如歌曲、论著、调查、通讯、本委员会要闻、本委员会报告、乐曲、评论、问答栏等。每一期期刊的栏目数量有所不同,如第一卷第一期7个栏目,第二期11个栏目,第三期10个栏目。最少的一期1个栏目,最多的一期16个栏目,所以,栏目的多寡完全凭当期收录的文章内容而定。这些栏目在数量上总体上也可以寻觅出一些规律,如第一卷栏目较多,一般为7-12个栏目,第2-4期栏目较少,一般仅为2个栏目,第5卷栏目最多,一般均为12个以上。当然,栏目少的期刊并不代表文章完全属于同一类型,由于有的栏目文章极少就合并到了一个栏目之中。同时,每种栏目出现的次数也不一样,有的栏目在所有期数中出现了30-40次之多,如歌曲、乐曲、论著,有的栏目只出现了1次,如乐人、杂著等。

从栏目内容上看,每种栏目的主要刊载文章或创作歌曲内容不尽相同,如歌曲栏目刊载中外音乐家创作的歌曲,有翻译的外国歌曲、国人创作的歌曲等,歌曲又包括一般歌曲、儿童歌曲、电影歌曲等。论著栏目主要刊载中外音乐家的音乐文论,有叙述性的音乐文论,也有评论性的音乐文论。本委员会要闻和本委员会报告主要是刊载了本期刊主办单位江西省推进音乐教育委员会的规章制度和委员会的相关报道等。音乐教育栏目主要刊载了论及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问题的文论。这50余种栏目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歌曲乐曲类、音乐评述类、新闻报道类、委员会介绍类、人物传记类、其他等。歌曲乐曲类的栏目如歌曲、乐曲、一般歌曲、儿童歌曲、少年歌曲、电影歌曲、声乐、器乐等;音乐评述类如论著、杂著、乐评、评论、文字评论、音乐教育等;新闻报道类如调查、音乐新闻、音乐要闻等;委员会介绍类如本委员会要闻、本委员会报告、通讯、规程等;人物传记类如音乐家传记、故事、乐人等。下面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期刊栏目中出现次数较高,具有代表性的栏目进行分类及量化研究。

三、《音乐教育》期刊撰稿人及作品介绍

《音乐教育》期刊在57期中收录了几百位作曲家、作词家、音乐学者的音乐作品、音乐文论,总结起来,在期刊上刊登的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创作、翻译音乐作品类,介绍外国音乐文论、评述中国音乐文论等。在这些撰稿人中,有很多著名音乐学者,如青主、江定仙、贺绿汀、陈洪、萧友梅、赵元任、丰子恺、廖辅叔、缪天瑞等。这些音乐学者在文论中对中外音乐的评述与介绍是今天我们研究中西方音乐史、音乐教育的先期成果。

在歌曲方面,刊载在《音乐教育》期刊上的部分作品包括赵元任的《全国运动会歌》;陈田鹤作曲的《燕子的歌》《天神似的英雄》《月下雷锋》等;贺绿汀作曲的《渔父》《流水》《摇船歌》;江定仙作曲的《黎明》《萤火虫》《前途》等;陆华柏作曲的《感旧》《辞别》《自鸣钟》等;刘雪庵作曲的《燕子哥哥》《淮南民歌》《燕燕》《种瓜得瓜》;陈洪作曲的《秋日琴心》《怒吼》《四万万的大众起来》;陈歌辛作曲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焕之作曲的《十二步》。这些歌曲有的是儿童歌曲,有的是抒情歌曲,有的是抗战歌曲,有的是钢琴曲,有的是根据民歌改编的乐曲,有的是根据古诗词谱曲的歌曲。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音乐家翻译的外国歌曲,如缪天瑞译英美儿歌《风》《黑羊》《小孩的梦乡》等。结合期刊的栏目划分来看,这些歌曲出现在歌曲、乐曲、一般歌曲、儿童歌曲、少年歌曲、民间歌曲、电影歌曲等等。可见,《音乐教育》期刊中刊载的歌曲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这些歌曲的刊载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音乐教育》期刊从1933-1937年先后历时五年,这五年刊载歌曲的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特别是像《抗战》《义勇军》《长城谣》等歌曲,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其次,歌曲多采用西方作曲技法,但又深深的扎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土壤。因为这些歌曲的创作者都是留学日本、欧美的音乐家,接受了西方音乐的熏陶,学习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但这些音乐家又对中国民族音乐充满感情。所以,他们在创作歌曲时采用了大量的民族音乐素材,有的歌曲则直接改编于民歌,如李焕之的《十二步》等。据林媛的《执着与坚守 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研究1933-1946》统计,《音乐教育》期刊中共刊载了各地民歌三十多首。

在文论方面,《音乐教育》期刊上刊载的文论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翻译的外国音乐文论、国人写作的音乐文论、问答式的音乐文论;翻译的外国音乐文论如曾葆翻译的北村久雄的《儿童音乐生活的内容及其指导》、草川宣雄的《儿童独唱时之恐怖》、高野浏的《音乐心理学概观》、大田黑元雄的《进行曲与舞蹈曲》、门马直卫的《和声之发达》;天风翻译的田边尚雄的《音之性质》《音阶论之基础》;缪天瑞翻译的摩达诺夫的《音乐与经济学》等。国人写作的音乐文论从文论内容上又可分为音乐基础知识文论、音乐史学文论、音乐教育文论、音乐人物评传等。音乐基础知识文论如缪天瑞的《和声学》《正规的形式》《曲调中的延留音》《曲调中的非本质音》,柏顿绍、缪天瑞的《音乐理论初步》,王光祈的《乐章与乐句乐节与动机》,该舒思、缪天瑞的《曲调中的先现音》等。音乐史学文论如缪天瑞的《近代的音乐》《国民乐派的兴起》,柯政和的《新国乐的建设》,萧友梅的《事实与吾国旧乐不振之原因》,青主的《我亦来谈谈所谓国乐问题》《什么是民族社會主义的音乐》,蔡继琨的《轰动日本乐坛的罗莫两氏的争论》《现代日本作曲界概略》等。音乐教育文论如柯政和的《小学模范音乐教科书的编辑经过》,陈洪的《部颁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检讨》等。音乐人物评传文论如廖辅叔的《勃拉姆斯》《莫查尔特》《莫查尔特作为歌剧作曲家》等。问答式的音乐文论如在期刊问答栏刊载的《节奏乐队》胡顺发问缪天瑞答、《声乐作曲法》陈乔德问天瑞答、《五线谱翻简谱》李福臻问缪天瑞答等。这些文论都是刊载在论著、评论、音乐家评传、故事等期刊栏目中。

根据《音乐教育》期刊中这些文论的内容,总结而来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翻译的外国音乐文论中以日本的为最多,美国、德国、捷克等欧美国家的音乐文论次之。这是因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留学生大多留学于日本,从日本翻译了很多音乐文论、曲谱等史料,还把简谱引入了国内。在专著的翻译上亦是如此,翻译了很多日本的音乐论著,如林谦三、田边尚雄、岸边成雄等人的作品,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第二,这一时期在期刊、报纸上刊载问答式的文章盛行,如《音乐教育》期刊中的《节奏乐队》胡顺发问缪天瑞答、《声乐作曲法》陈乔德问天瑞答、《五线谱翻简谱》李福臻问缪天瑞答等。这些文论的刊载证明当时音乐学术讨论环境良好,学习西方音乐成为了中国音乐界的主流。第三、国人研究音乐出现了多学科化的雏形,期刊中刊载的关于音乐基础知识的文论,关于音乐史学的文论,关于音乐教育的文论,关于音乐人物评传的文论都为现在各音乐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音乐教育》期刊是中国近现代专门的音乐教育刊物,其中刊载的栏目众多,内容丰富,涉及到的史料涵盖了音乐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国近现代音乐的珍贵资料。特别是该期刊的撰稿人均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对我们研究近现代音乐和近现代音乐家都提供了可靠的史料。《音乐教育》和《音乐杂志》《音乐周刊》《乐艺》《新乐潮》《美育》《音》等众多音乐期刊成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最有力的见证。

参考文献:

[1]程时烽.卷头语[J],音乐教育,江西省推进音乐教育委员会,1933(01).

[2]萧友梅.编者志[J],音乐杂志,上海音乐艺文社,1934(01).

[3]编者.卷首语[J],新夜报,上海晨报杂志社,1934(01).

[4]林媛.执着与坚守 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研究1933-1946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5]林媛.音乐教育杂志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01).

[6]廖辅叔.谈音乐艺文社[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04).

[7]冯长春.明珠翠羽 乐话西中-读上世纪30年代音乐周刊廖辅叔音乐文论[J],人民音乐,2009(08).

[8]评上海国立音专之音乐刊物-乐艺与音乐杂志[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1).

于     峰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

猜你喜欢
文论期刊音乐教育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期刊审稿进度表
Poet, Poems and the art of Poetry i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Biographia Literaria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民族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