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9-04-17 15:45刘远清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美的课文情感

刘远清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或橋梁。早在大约200多年前,德国美学家、诗人席勒就从人道主义理想出发,指出了审美教育在完善人格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看来,人性的完善要通过“感性的人”向“理性的人”的提升来实现,而审美则是从“感性的人” 通向“理性的人”的“不可缺少的桥梁。”他说“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它途径。”

语文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选编的教材内容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它们蕴含着无穷的美的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当的语言美,有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在新的课程理念引领下,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浅谈本人的一些认识。

一、通过剖析,理解美的形象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如何世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这些形象的美与丑、善与恶,是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主要从两方面来启发学生。

(一)比较形象,鉴赏美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让学生通过比较反衬,来发现文中人物的美与丑,在不断揣摩、理解中更能感受到美的形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不同的角度上各自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鉴赏、比铰,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体会形象,感悟美

好些课文的人物形象都是通过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来体现美的,学生只有通过认真体会,才能感悟到人物的心灵美。如《小珊迪》一文,作者运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一个衣着褴褛,卑微谦躬,生活困苦而又诚实守信的好少年形象。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小珊迪诚实守信的情操作深刻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到小珊迪这个穷苦的男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心里仍然具有对他人负责,诚实守信的信念,他的心灵是多么的美好,情操是多么的高尚。像这类人物形象,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后,仔细体会感,才能发现文章的形象美。

二、通过想象,拓展美的意境

作为学生受知识面和生活阅历的局限,对物的认识都不深刻,对美的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要教给他们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场景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三、通过分析,欣赏美的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各种体裁的文章,语言的特点也不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品味词语

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与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课文《可爱的草塘》中作者写道:“浪花翠绿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句话写得很生动,形象,其中“欢笑着”、“翻滚着”用得特别传神,它表达了作者此刻看到草塘愉快与喜爱的心情,同时把草塘写得像人一样很有动感。再如:“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地跟蓝天相接。”这句话中“茫茫”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草塘大的特点,整个句子的写法也显得很有层次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欣赏优美的句子

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又如《可爱的草塘》作者描写小河奇特的风光时运用了一组排比句,它用了三方面的景物进行描写,分别把 “芦苇和蒲草““天空”“云朵”倒映在水中显得“更绿”“更蓝”“更白“的景象充分说明了水的“清凌凌”。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无穷的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体会富有个性的对话

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体会美感。

四、通过诵读,体验美的情感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通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不仅要提高学习语文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那么,怎样诵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能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伤自读,揣摩作者的情感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过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引起作者与读者的真情流露。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已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发挥文中人物形象,语言及诵读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发现和感悟教材之美,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美的课文情感
打破平衡
情感
台上
美的校 美的人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