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探析

2019-04-19 12:08谢红
科教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互联网+

谢红

摘 要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助推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样的新格局下,高校应该如何保障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高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互联网+”的出现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机会,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就业方式。借助“互联网+”发展的环境及技术优势,融入“互联网+”的思想,不断提高高校就业服务工作质量,是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毕业生 就业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3.079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has made great changes to people's lifestyles, boos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 and brought more job opportunities. In this new situation, how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problem that college workers must consider. "Internet+"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to college graduates. It can be said that it has caused a subversive change in the traditional employment mode. Taking advantage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and setting up the "Internet +" think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servi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graduates.

Keywords Internet+;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quality

十九大報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不断的稳定和扩大就业。[1]在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放在首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很大,且呈现递增趋势,如何通过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缓解就业压力是工作的重心。但在当前新形势下,用人单位、企业“难招工、工难招、招工难”和毕业生“难就业、业就难、就业难”并存,如此矛盾迫切得到解决。如何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变革传统的就业模式,寻找新的方法,解决当前供需关系的不对应,充分利用就业信息大数据平台,将产业的需要与大学的人才培养进行效衔接,是大学就业指导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

1 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挑战

(1)经济发展步伐的减缓,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矛盾。在过去的一段时期,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伴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人数可谓逐年攀升,需求与供给矛盾始终存在。当前,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增速换档升级,落后产业产能的加速淘汰,新兴产业步伐很难同步跟进,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2)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环境里,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加精细化。伴随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高校可以打破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从过去的“灌输性”服务,变为“个性化”服务,提高精细化的指导水平。在“互联网+”的新形态下,信息的传递方式更加多样化,社会交往更加紧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向更加便捷的获取信息,以及更加准确的满足需求的方向发展。[2]

(3)在新业务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要求更高。企事业单位岗位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为其创造不同的价值,而非吸收多少价值,胜任相应岗位,必须具备对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突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更高的职业素养。新业务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输出模式,突出了技术的重要地位,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形势下,必须加快技术更新的步伐,对劳动力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技术的掌握不仅仅是满足新形势下新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面对就业的双向矛盾,对于大学毕业生渴望的既有保障性收入,同时稳定性高的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

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新机会

在“互联网+”新时代,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3]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跨界、跨行业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这意味着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产业逐步减少或淡出市场,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且日益壮大。产业结构的革新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1)“互联网+”开启了新兴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矛盾。近几年,“互联网+”的创新发展非常迅速,推动了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随着新产业链的出现,高技术型、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不断出现,这意味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更宽阔。在互联网的助推下,以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趁势发展,这些产业迫切需要有技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这意味着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更多,有利于缓解就业矛盾。

(2)“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颠覆,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潜在机遇。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道路上,传统的产业结构亟需变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新一轮的互联网革命开始渗透到各个产业,并加速不同产业的融合,从而改变了互联网的角色,从单一的技术工具演进到重构产业生态及价值创造阶段,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4]李克强总理曾经在工信部考察座谈会上提出,要用互联网思维带动就业创业,重点强调的内容就是“拓展互联网+”。[5]“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颠覆,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创业,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潜在机遇,并日渐突出。

(3)“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择业需求更加多样化。“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可以快速传播的大容量信息,丰富了大学生们的择业需求,通过互联网平台,求职方式多样化,获取就业信息更加便捷,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思考更容易受互联网信息的影响。大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及时沟通定位方向,网络意识已深刻植入到他们的意识和习惯中,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3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3.1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借助手机终端,服务高校就业工作

(1)借鉴游戏中的升级方式,以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针对性的解读就业相关政策。高校可以借鉴网游中具有吸引力的升级方式,并将其运用到就业APP平台中,[6]让平台注册用户等级受到“每日主动点击招聘信息”、“发表求职评论”、“参与网络面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等级高的用户可以享受特殊特权,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大多数学生在“玩”的同时增长就业知识和锻炼就业能力,很容易引导毕业生参与到就业服务工作中来。(2)善于利用当今主流人际交往平台“微信朋友圈”,为大学毕业生点对点推送就业信息。高校借助“朋友圈”将重要的就业通知以及用人单位的详细招聘信息直接推送给毕业生,毕业生可以实时通过手机终端获取就业信息,改变了传统的点对面的信息通知模式。(3)借鉴主流求职网站,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洽谈平台。[6]借助手机上安装的APP平台,高校将审核通过的企业招聘信息分类推送给毕业生,也可以通过手机视频或语音等方式直接预约网络面试,同时,用人单位借助手机APP平台可以查看有求职意愿毕业生的电子简历,向符合要求的毕业生发送面试邀请。利用手机中的APP技术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供需平台,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距离,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求职和招聘体模式。

3.2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平台,加速高校人才培養的改革

(1)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平台,分析人才培养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适应社会需求。以往应届毕业生的各种就业信息为基础数据,分析判断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关键点和核心指标,[7]从而改进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大数据,从各种角度分析人才培养与行业对接出现的错位,加强专业建设的调配,对就业困难的专业实行减招或停招,提高人才培养与行业的衔接度。

(2)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平台,分析毕业生就业需要的综合素质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匹配度,从而研究判断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大学毕业生与企业用人标准的不匹配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今天,传统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远不能跟上社会的需要,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3.3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设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大数据平台,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劳动力需求

“互联网+”的出现,增强了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判断的技术方案。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劳动力的需求结构,需求改变的主要原因由产业结构的升级引起,社会劳动力需求情况直接反映相关产业的发展态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很大程度上由各个产业、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影响。通过建设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大数据平台,科学的分析行业对劳动力的分类需求,从而研究判断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形成专业性报告,为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指导。

3.4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高校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方式多样化,这意味着给高校工作者开展精细化的职业指导教育提供了“武器”。

(1)高校可以借助已有的就业指导网络平台建立职业测评系统,通过分析系统平台上的各种数据,例如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能力、就业意向等,提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职业建议,高校借助这些数据信息,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高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随着师生比例的增长,一对多的职业指导非常困难,传统式的讲座、班会等形式开展职业教育引导无法保证效果。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高校开展的职业教育引导更为个性化。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学生更容易放开自己,与老师一对一沟通,有利于老师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职业教育。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社会经济、人文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影响着任何一个产业,辐射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对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影响也比较突出,甚至依赖性越来越强。“互联网+”的出现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传统的就业模式产生很大冲击。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在智能移动终端热潮的影响下,结合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真实需求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客观规律,积极利用和开发手机APP,找到手机APP技术和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平台和劳动力需求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通过就业数据分析及职业教育引导,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矛盾,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 宋鹤立.十九大报告透露的十件民生实事[EB/OL].http://cpc.people.com.cn/19th /n1/2017/1021/c414305-29600881.html,2017-10-21.

[2] 卢晓.“互联网+”时代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172-173.

[3] 甘泉,骆郁廷.社会动员的本质探析[J].学术探索,2011(6):24-28.[4]岳中刚,庄雷.“互联网+”与转型升级 [EB/OL].http://www.cet.com.cn/ycpd/ sdyd/1765635.shtml,2016-05-19.

[5] 史麟.李克强: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就业创新的支撑作用 [EB/OL].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cn/news/2015/06/21/367852.html,2015-06-21.

[6] 常海峰,武帅.“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就业服务新举措可行性探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09-110+113.

[7] 王军超.“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1):79-85.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就业互联网+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三步法则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